【第89期】 762 蒋泽汉--《岁月如歌(一)》

岁月如歌
(一)

编者按: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积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带领大家学习党史知识,重现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感受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感悟中国共产党为全国各族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非凡意义。弘扬以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祖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三线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查寻资料,特别转载推出“岁月如歌”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游游东按
   此文是蒋泽汉同志为七六二厂建厂50周年而作。他和吕丽在马勺沟生活工作20年的点点滴滴,曾经陆续写过,那是一段三线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艰苦奋斗的缩影;前些时, 他又集中整理真切地奉献给大家分享。


回顾在马勺沟(762厂)的岁月(1966—1985)

1957年我和吕丽在上海高中毕业考入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那年上海被录取北京的新生集体办理学生专列赴京入学,我们是在9月11日那天托运行李时认识的。她端庄秀丽举止大方待人热情,从那一刻起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也建立了联系。大学五年里我们的联系始终保持和不断巩固。1962年毕业前夕我们明确了恋人关系并要求毕业后分配在同一地方工作。那年我们近200名毕业生分配到全国各地,我们幸运地留在了北京。她因学业优秀被挑选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她一起选配到中科院的另一位是我的同班同学李昌立,他在声学所工作;我则分配在第四机械工业部北京第761厂。每当我去中科院看望吕丽都是李昌立帮我安排住处。三年后,1965年10月我俩结婚成家.婚后不久她所在的电子所因<备战>需要迁往(二线)成都,新婚夫妻分居两地.然而,那时的人们并无太多怨言,只把这种安排看成是国家的需要,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时隔半年,1966年春节前后同样的事情也在761厂发生.该厂中波广播发射机项目整体内迁(三线)陕西铜川,厂党委和驻厂四清工作队动员全厂职工支援三线建设,当年报名的气氛十分热烈,几乎人人都报名。我参加工作后一直参与中波广播发射机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去三线必然有我.当时我向人事科只提出要求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这一请求得到领导的支持。很快,吕 丽于1966年9月26日也调来铜川762厂,夫妻实现了团聚,心情十分高兴.从此,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三线)七六二厂,在陕北黄土高原铜川马勺沟这片贫脊的黄土地上艰苦奋斗了近20年.

一. 奔赴三线的前前后
  六十年代初,为了国家安全党中央毛主席提出搞三线建设,把一些重点企业科研单位迁往内陆.迁建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要求这些迁建单位都要靠山分散隐蔽起来,保证一旦爆发战争少受损失。

1966年2月春节期间吕 丽从成都来京探亲,这时正是761厂四清工作队动员全厂职工报名支援三线(762厂)的高潮,为了夫妻团聚我们决定一起去762厂工作,要求组织出面联系吕 丽调动事宜,在人事部门的努力下吕 丽也在二线服从三线的大前提下很快就调来762厂.其实,当时她在电子所承担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一个项目,工作极其重要.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竟能放行,可见那时国家对三线的重视非同一般。

1966年春节过后,厂里掀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报名高潮,全厂职工踊跃报名,三月上旬挑选工作结束,数百名职工披红戴花光荣入选.此时,不少恋人浮出水面,成双成对的恋人都在离开北京之前登记结婚终成眷属,为漆水河马勺沟成就了许多幸福美满的家庭,也为762厂的生产建设稳定了一支高素质的年青队伍.当时,在这支队伍中也确有个别职工家庭非常困难,让他们来马勺沟真是勉为其难,像检验科仪表室的王铭钧就是其中一例,他是独生子父亲六十多岁了无人照料,我在筹备组工作期间见到老人家多次来央求把儿子留下来。那时,组织上已经定下来的名单谁都无法改变,我们都是具体办事人员,只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这就给这样的家庭带来了不少痛苦和磨难.

支援三线的行动真可谓雷厉风行.三月初确定名单,四月十日第一批职工和家属就出发奔赴陕西省铜川市马勺沟的762厂,以后陆续分批搬迁.在我的记忆中,文革到来之前绝大部分职工和家属都搬走了,剩下来的只是些老弱病残,很快也都陆续来到了马勺沟.

在我们这支庞大的职工队伍奔赴铜川之前,早已有一支先遣队在那里黙黙无闻地大干特干,那就是谢传瑞副厂长带领的一支精干的基建队伍.由于保密的原因前期工作不为人们所知。他们早已在马勺沟建厂房购设备,造干打擂式的家属宿舍,为大批职工的到来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新厂落成象征性的产品是500千瓦金属陶瓷四极管中波广播发射机,我是该产品的整机技术负责人,当时许多工作还在761厂进行,我留北京筹备组工作了三个多月,筹备组里还有崔飞云和叶锡宽,他们分别负责劳资和器材,其他一些人管理后勤和联系搬迁方面的事务。筹备组的工作繁杂,大家都很尽力,合作得非常愉快.我工作到6月底随最后一批内迁人员奔赴铜川.在此其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亲眼目睹了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的疯狂,一时间761厂造反派的大字报贴满了大街小巷和车间每一个角落;造反派们押着以厂领导张西峰.隋经义为首的厂和车间两级干部挂牌子游街开批斗会,搞得人心惶惶,当时我想张书记这些三十年代的老革命怎么一夜之间就成走资派了呢?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1966年6月27日我随着又一批奔赴三线人员的列车驶离北京,幸运的是我们坐上了文革期间最后开出的一趟卧铺列车.和我同一车厢的有徐雪舲同志的母亲徐奶奶和孙子徐 刚。之前老徐托付过我照应祖孙来铜川一事,我们同坐一节车厢,一路上尽了一份扶老携幼的责任,平安抵达西安。到了西安以后厂里派有专人接车。那时,厂里在西安火车站不远的春园旅馆设有办事处.我们一行人大多安排在旅馆休息,等待转乘火车去铜川.我在办事处碰到了刘双来郭英泉赵培旺等久违的同事,熟人相遇格外亲切.老刘说第二天有运送基建材料的汽车回厂,我马上闪出了跟车走一趟的念头,主要想领略一下陕西黄土高原的风光.老刘劝我别跟车,公路路面极差车很颠跛,我仍坚持己见.第二天一早跟车上路.果真像刘双来同志所说,西安至铜川的道路到处坑坑凹凹,车在前面跑后面便是滚滚黄(土)烟。汽车在中途还时不时地抛锚,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天黑才到马勺沟,路上虽然辛苦却领略了一下黄土高原的风光,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来到马勺沟以后过上了集体生活,宿舍区尚未全部完工,一些拖家带口的年长老师傅们先安排住进了新分配的家属宿舍.大部分双职工和单身职工男女分住在三号,四号两个大厂房,一起吃大食堂,过着战时共产主义生活。为了尽快解决住房问题,不少职工被安排参加挖土窑洞和盖石窑洞的工作,这样大大加快了家属宿舍的工程进度.不久,我们这些双职工也都在1966年国庆节前后住进了新居.

吕 丽从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调来762厂后,分配在设计科工作,刚来时我们也都分别住在男女两大厂房。国庆节后我们分到了一间石窑洞,真正有了自己的新家.同住一排窑洞的还有雷子文,邵汝礼,高殿祥,任仲富,王昌义,吴庆桐,余锦康….等.住对面平房的邻居是张绪阳,高桂清夫妇.那时,邻里关系非常和睦,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主动帮忙,我们南方人不善于做面食,北方的同事就帮我们擀面条,教我们包饺子.那种亲如手足的氛围至今仍使我不能忘怀.刚开始生活很艰苦,没有自来水,用水要从河沟里提,洗好的衣服要拿到漆水河边去涮.十月的铜川已是寒风飕飕,河水冰凉,好在那时年轻扛得住.没过多久大院里的自来水通了,趁着寒冬来临之前和煦的阳光,家家户户洗被单晒被褥迎接入住马勺沟第一个冬天的到来。(待续)

顺手放入朋友圈,没准您的朋友就需要!

▽三线文化遗产 |  Information 

(0)

相关推荐

  • 黄 海:东风追忆

    黄堡文化研究 第467期 东风追忆 黄 海 清晨,一阵嘹亮的号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唤醒了王家河一条沟,也唤醒了铜川老市区的十里长街,勤劳善良的人们随着这号声,开始了一天的辛忙,这嘹亮的号声来自于陕西 ...

  • 武胜记忆:龙女那个157厂

           当一切都将逝去,我们也将老去,照片里留存的回忆,或许是我们唯一可以拥有的...... 曾经有一些微友在我的后台留言,希望我能说一下157厂,我却迟迟没有动.究其原因呢,一是我在那个厂正在 ...

  • 矿山半边天

    巾帼不让须眉,煤矿也是.半边天,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一伟人的英明论断. 人民公社时期的"家属生产队",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搞农业生产的.敖背山煤矿的家属生产队,可是一支很了不起.很出彩的 ...

  • 铜川县区划分演变与黄堡镇历史演变

    黄堡文化研究  第158期 铜川县区划分演变与黄堡镇历史演变 宋治清 一.铜川县区划演变 我是铜川市人,按照现在区划是王益区黄堡镇小河那村人.我小的时候,我们村的郜尚文搬到梁寨河去了,于是我的小朋友虎 ...

  • 刘平安:交情

    黄堡文化研究 第387期 交     情 刘平安 铜川有个电瓷厂,我在那里工作过.电瓷厂原为市建筑陶瓷厂的一个车间,后分离出来,专门制作电力用瓷.虽为两个工厂,隶属关系不同,可老职工们相识相知,谈起往 ...

  • 三线建设在-长寿:重庆铁合金厂 (020.4-6)

    2021年02月21日(一) < 三线建设在-长寿:重庆铁合金厂 020-4 > 1961-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铁合金产品滞销,重庆铁合金厂三年亏损355万.职工精简压缩至590人 ...

  • 江西景区内的三线厂,延绵分布几公里的建筑,搬迁后原址荒芜

    在江西省万载县罗城镇九龙庙省级森林公园中,沿着公路两侧数公里,散步着一些红砖青瓦的建筑,这些便是原宜春第一工程机械厂旧址.这是一座三线时期的军工厂,军工代号9446,专门生产14.5毫米口径和12.7 ...

  • 【第91期】 762 蒋泽汉--《岁月如歌(三)》

    岁月如歌 (三) 游游东按:    此文是蒋泽汉同志为七六二厂建厂50周年而作.他和吕丽在马勺沟生活工作20年的点点滴滴,曾经陆续写过,那是一段三线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艰苦奋斗的缩影:前些时, 他又集中 ...

  • 【第92期】 762 蒋泽汉--《岁月如歌(四)》

    岁月如歌 (四) 游游东按:    此文是蒋泽汉同志为七六二厂建厂50周年而作.他和吕丽在马勺沟生活工作20年的点点滴滴,曾经陆续写过,那是一段三线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艰苦奋斗的缩影:前些时, 他又集中 ...

  • 【第93期】 762 蒋泽汉--《岁月如歌(五)》

    岁月如歌 (五) 游游东按:    此文是蒋泽汉同志为七六二厂建厂50周年而作.他和吕丽在马勺沟生活工作20年的点点滴滴,曾经陆续写过,那是一段三线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艰苦奋斗的缩影:前些时, 他又集中 ...

  • 【今日三线】762 蒋泽汉--《岁月如歌》

    编者按: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积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带领大家学习党史知识,重现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感受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感悟中国共产党 ...

  • 89期/感恩一路相伴,《美丽的原创生活》百期征文

    梁剑说:心怀感恩,继续前行.<美丽的原创生活>即将迎来刊发百期,感谢各位的一路相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梁剑特约请各位以此为主题,用文字传递您的体验与祝福,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坚持原 ...

  • 【第9期】东泽《逍遥-短趋势》交易系统训练营,5月22日-28日,要在上海和你见面啦!

    学习交易,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答:是系统的学习+有效的训练! 最好是~ 在一个安静的空间.有人能现场为你口传亲授, 不用受现实的周边环境影响,学习时一会儿分心.一会儿间断: 能有师者与你一对一交流, ...

  • 【青青子衿诗苑】诗友第89期

    柏跃玲老师作品专辑1 诗人简介: 柏跃玲(百灵鸟): 女,大专毕业.现为<安庆市老年诗词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安庆市诗词学会>联络组长.安徽省女子詩词学会会员,安徽省江淮诗书 ...

  • 【青青子衿诗苑第89期】第53期笔汇

    青青子衿诗苑第五十三期笔汇 要求 主题:中元节 笔会题材:河满子 主持:九州拾韵首版  深谷雅兰 柴红霞  网名:深谷雅兰.1963年出生与牡丹之都山东菏泽.喜闻书香,常以涂鸦小文为乐,在文字中诉说与 ...

  • 『声音名片』第6期:林泽清与您共同领略南方的秀丽和北方的壮美

    我的南方和北方 作者:歌吟有梦 自从认识了那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我就认识了我的南方和北方. 我的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近,近得可以隔岸相望.我的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远,远得无法用脚步来丈量. 大雁南飞,用翅膀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