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故乡的银杏树(文/郁强)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故乡的银杏树

作者 || 郁强(江阴)

故乡有一株古老的银杏树,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童年的时候从父辈们那里得知,很久以前,在银杏树旁建有寺院,但在他们年幼上学的时候,大部分寺院建筑已经破落,残存的部分被设为了当年乡间唯一的一所小学堂;随着最后一位身穿陈旧僧袍的老和尚的离去,往昔那暮鼓晨钟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有那株古老的银杏树依然静静矗立,向人们叙述着青灯古佛的遥远过去。

我人生发蒙识字的第一堂课也是在那里开始的。只是,那时大部分校舍都已换成了青砖灰瓦的平房,南北两排,宽敞而明亮。西边临河的几间古朴典雅,相传是旧时僧人的寮房。后来又在东边院子的尽头筑起了围墙,把学校同周边民舍分隔开来,中间的空地成了孩子们嬉戏的操场,整洁而幽静。银杏树矗立在操场的西南角,在微风中更显巍峨。

关于银杏树历来是乡亲们生活中的重要话题。

记得是小学快毕业的那一年,有一天,学校来了许多陌生人,带着洋镐铁锹,对着操场西北的一角大规模地发掘,这令我十分好奇。过后我才得知,早先,在寺院山门两侧镶嵌有四块青砖,据村上老人回忆,青砖上刻着“古树新宫”四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四周纹饰秀美。后来寺庙因破四旧拆除,那四块青砖也随同其它破砖残瓦挪作了它用。那次发掘就是为了寻找它的踪迹,只是最终未能找到,至今还令乡亲们扼腕叹息!

令人欣慰的是,作为“新宫”的佛寺在《江阴县县志》中可以查询到它的旁证。《县志》记载,在五百多年前的明朝,有家乡郁氏后人郁敬、郁璪兄弟俩捐资兴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石拱桥,它横跨寺院西边的泰清河,蔚为壮观。而有证据表明寺院同石拱桥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可以这么说,在当年建造寺院的时候,在寺院前面的这株银杏早已是一株历尽百年苍桑的古树了。

银杏树给了我童年许多美妙的记忆。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告诉我们:银杏是我们祖国的国树,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树种,可以存活数千年,号称活化石。为了使同学们对它有更深的感性认识,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它的浓荫底下,在同学们的嬉笑声中,我感到它比平日更显高大庄严。我为家乡有这么一株“国树”感到荣耀与自豪。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天我还学到了一门新知识:居然树木还分雌雄!

银杏树的树干巨大而结实,三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勉强围抱,这在乡间算是一道风景,一处名胜。更让大家吃惊的是,在它巨大的躯干中间竟然还生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树,乡亲们给他起了一个可爱的树名“牛舌头树”,相传是很久以前在树上筑窝的鸟儿衔来的种子。说是小树其实真有点儿小看它了,水桶粗的树干告诉来访者,它也是有点年头的了。

忽然有一天,银杏树让我领受到了它的威严与冷峻。

那天在课堂上我因表现“太突出”,被老师“请”出教室,去银杏树下“面壁思过”。一阵冷风从身边掠过,钻进衣衫,我不由的一阵颤抖,虽然还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到我的身上。可怜的我只能低下头,看着从鞋子前部的破洞露出的脚趾,既委屈又绝望。心想,要是没有这棵银杏树该有多好,我至少可以呆在哪个避风的墙角,总比站在这讨厌的树影下要强。

更令我愤慨的是,那些平时可爱的小鸟们此刻也在朝我哄笑,纷纷从枝叶的空隙间探出脑袋对我啁啾。又是一阵冷风从头顶掠过,我终于不堪屈辱,仰起因愤怒而早已涨得通红的脑袋,用凶神恶煞般的目光盯着小鸟,从心里发出几声咒骂;同时伸出我那满是污垢的稚嫩食指,对准一队正在斑驳粗糙的树皮间因忙着上下搬运食物而无暇回头看我一眼的蚂蚁,狠狠地一按,动作轻松而娴熟。

一片金黄色的扇形树叶擦着我的睫毛从空中飘落,从此,我开始记恨这株银杏树了。

多年以后,当我读到2500年前老子与他老师商容的一段对话时,终于有所醒悟。

容曰:“过乔木而趋,知之乎”

老子曰:“非谓其敬老耶?

原来,当年那位美丽的小学女教师是在对我讲授一个道理:古人在经过高大的树木时尚且知道应该放轻脚步,小步快走,何况是课堂。小孩子从小就要懂得规矩,要学会尊敬老师、敬重长辈。

当年,年幼的我还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玄奥,但美丽的女教师坚信,在银杏树下站着,我终究有一天会明白的。

从那一刻起,我忽然觉得与银杏树亲近了许多,它突然间变得既慈祥又可爱,如同我年迈的老祖母;它更像是一位穿越了数个世纪历经无数风霜的长者,亲眼目睹了家乡数百年来的世事沧桑,目睹了我一代代先辈们的成长与衰老,如今,它又将用它那亲和慈祥的目光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不管我在远方的他乡还是偶尔回到故乡作短暂的停留。

面对这样一位长者,我有什么理由不在每一次经过她身旁的时候,心怀崇敬与感恩之情小步快走呢?

上次回老家听母亲说,前几天村里已经开过会了,不久村里将作全面的改造,统一兴建现代化的别墅。我心中一片茫然,赶紧拉着妻子来到银杏树身下,只想静静聆听一下它的畅想。

早春的天空格外澄澈,银杏树在高大的院墙里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如血的夕阳的辉映下显得更加苍翠葱郁。

作者简介:

郁强:澄江郁氏38世孙,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郁桥村(澄江郁氏发源地)人, 1966年7月出生。1986年至1990年在海军部队服役,历任通信报务员、连队文书。1991年至今在江阴市邮政局工作。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宁生

(0)

相关推荐

  • 老马虎摄影故事 ▏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清泉禅寺古银杏

    · 老马虎摄影故事 · 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清泉禅寺古银杏 马秀华 摄影/撰文 记得在一个联谊会上,要求每个人都出一个节目. 我呢,不会唱.也不会跳,这不眼看着要丢人么? 应付. "我啊, ...

  • 再访白鹿寺

    我们到树下,才发现我们的渺小.我们扣下快门,才发现我们带不走岁月.我们再次走近,才发现生命如此蓬勃而生生不息. 这棵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银杏树,它到达这里,就停止寻找,将生命壮美的乐章交付给美水的故乡, ...

  • 大觉寺的银杏

    北京海淀区阳台山麓的大觉寺始建于辽代,寺院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体现了辽国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金代成为皇家行宫. 大觉寺有八绝,其中300年的玉兰,千年银杏是人们最熟悉的.无量寿殿前的银 ...

  • 【郁氏文化】煎饼(文/郁万杰)

    郁氏文化 煎饼 作者:郁万杰 走遍了南北西东,品尝了无数的美味佳肴,可总是忘不了家乡的味道--煎饼. 煎饼在当地也叫"加宁",也有人叫"亚宁".想起煎饼舌下生津 ...

  • 【郁氏文化】【创作谈】就电视小说《房》第一集致郁氏文化编审部(文/郁志发)

    郁氏文化 [创作谈]就电视小说<房>第一集致郁氏文化编审部 作者||郁志发 [编者按:本平台从2021年1月1日起陆续刊登郁志发先生的长篇电视小说<房>.吃穿住行是人类的四大刚 ...

  • 【郁氏文化】师徒情深(​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 师 徒 情 深 文/郁斌生 在井纺工作30年,下岗后又外出打工十余年,这期间前前后后共带过十几个徒弟.我的这些徒弟有情有义,大多也时有联系,问候有加.虽然他们跟我学徒前后时间长短不尽相同,事 ...

  • 【郁氏文化】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大事记(文/郁志发 郁兰春)

    郁氏文化 说明        本文记载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四年来走过的路程,是实记录,在时间上有可能略有误差.在"今日视点"中,对我院今后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 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大事 ...

  • 【郁氏文化】母爱(文/吉忠华)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母爱 作者 || 吉忠华 有一种爱, 像温暖的阳光, 养育着世上稚嫩的生命. 有一种爱, 像一首动人的歌, 醉人心间婉转深情. 有一种爱, 像春天的甘霖, 滋润着儿女们的身心. ...

  • 【郁氏文化】江堤(文/蔡炯)

    郁氏文化 江堤 巨龙般在长江岸边蜿蜒伸展 长城般在长江边坦荡巍然 你是雄伟的长堤 屹立在故乡的江边 站在江堤之上 江水涌动白浪 驶过艘艘轮船 大桥飞架两岸 游人如织徜徉江边公园 故乡美如画卷 令人心潮 ...

  • 【郁氏文化】戒烟(文/平凡)

    郁氏文化 戒  烟 文/平凡 周仁局长的烟是安葬完他的老父亲回来后戒掉的. 过去的周局长,那是机关里的头号大烟囱.有人统计过,从上班到下班,周局长嘴里的烟很少有歇灭的时候.这样算来,周局长一天至少得抽 ...

  • 【郁氏文化】方向(文/刘剑辉)

    郁氏文化 方 向 文/刘剑辉 如果我是一棵树 只想在你的土壤中成长 如果我是一朵云 只想在你的天空下飘荡 如果我是一片叶 只想在你的季节里流浪 如果我是一弯月 只想在你那静谧的小港发光 如果我是一泓水 ...

  • 【郁氏文化】含羞草(文/吉忠华)

    郁氏文化 含 羞 草 文/吉忠华 固守在一个角落, 享受静谧与安乐, 悄无声息, 含羞默默, 避开窗外的喧嚣, 偷偷伸展着绿色. 躲闪鲁莽的触摸, 抵御尘世的诱惑, 总将内心的私秘封锁, 心中的欲望从 ...

  • 【郁氏文化】尾巴( 文/平凡)

    郁氏文化 尾巴 作者:平凡 蔡龙被提拔为局办主任的那天晚上,因为高兴,足足喝了半斤白酒. 不胜酒力的蔡主任睡到第二天,妻子喊他起床时,脑袋还感觉晕晕乎乎. "这是怎么了,屁股后面好像长出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