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石窟真禅意,只缘未见夜龙门

奉先寺远观(此图源自龙门石窟官网)
龙门位于洛阳城南,因有两山夹一水宛若门阙的独特自然风貌,故称“伊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定居龙门香山,他被这里的景色所迷醉,推崇龙门山色为洛阳美景之首。感慨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
龙门的山水充满了灵性,而龙门石窟犹如山水的眼睛。千百年来,见证着龙门石窟的沧桑与辉煌。这里,每一尊造像都曾拥有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每一块石头都在讲述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南宋诗人陆游游历龙门,感悟国运兴衰,写下了:“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的诗句。
沉浸在灯光营造的佛国世界中,明月高悬、蝉声阵阵、晚风习习,同样的一片山、一弯水在时光中守望了千年,一代又一代的人用信仰和双手雕琢冰冷的石头,用毕生精力解放石头的灵魂,而那石头散发的光温热了千年……

夜龙门

夏日的龙门,山水相依,风景秀美,万物竞绿,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绵延东西两山,碧波荡漾的伊水缓缓流淌,清新富氧的空气沁人心脾。入夜的龙门显露出另一副绝美的容颜,清幽雅致、玄妙空灵。置身静穆庄肃的水光山影间,在灯光营造的佛国世界中,领略万尊佛像的风采,追忆千年遗梦,仿若佛光普照,浮躁的心顿时沉静下来,脚步也不觉慢了下来……

奉先寺

奉先寺,因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位于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九躯大像。其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相传武则天为造这座佛龛曾“助脂粉钱二万贯”,并亲率群臣参加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

宾阳三洞

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宾阳中洞开凿于北魏时期,该洞堪称龙门石窟北魏期间佛像雕刻之精品,是一所极具艺术魅力和鲜明美学风格的佛窟圣殿。洞内造像是北魏石窟中常见的“三世佛”题材。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造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了。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宾阳北洞的洞窟同为北魏时期开凿,唐朝初年(公元641-650)完成,主尊为阿弥陀佛,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主尊佛像呈现出特殊的“剪刀手”手势。

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因寺下泉水涌流而得名“潜溪”。寺内窟顶藻井浅刻着一朵大莲花,供奉着七尊大像。主尊阿弥陀佛、弟子迦叶与阿难、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和两个护法天王,是唐代较为典型的佛教“净土宗”所供奉的“西方三圣”造像石窟。

莲花洞

莲花洞石窟开凿于北魏正始至孝昌年间(504-527年),因窟顶雕刻着一朵精美的大莲花而得名。莲花因“出污泥而不染”而被演绎成佛教的“西方净土世界”。在莲花洞南北两壁,雕刻着不少小佛龛和多幅佛教故事图画,洞口北壁还有【伊阙】刻石。

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座大型石窟。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以及举世闻名的“龙门二十品”中的19品。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一直到北齐武平六年(575年)才完成,前后历时80多年。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在龙门地区兴起。道士见古阳洞无主,不忍荒废,于是将释迦牟尼像改成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神像。因为据传老君曾在此修道练丹,故而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万佛洞

万佛洞位于西山中部北端,开凿于唐永隆元年(680年),与潜溪寺一样是一座典型的净土宗“西方三圣”造像石窟,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

药方洞

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前后历时长达200多年,是龙门石窟中唯一有北齐造像的较大石窟。石窟拱门通道北侧的壁面上有一块“道兴碑”(《北齐师道兴造像记》),刻于北齐武平六年(575年),碑记中写道:“自非倾珍建像,焉可炻彼遗光?若不勤栽药树,无以治兹聋瞽”——碑文的原意是说,出资开龛造像,就好象勤栽药树,可以解除耳聋眼瞎等疾病痛苦,而自此以后,人们便以此为序,在碑的边沿刻下了众多药方。

香山寺

龙门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推荐   |  

—— 1 ——

《中国屋脊兽》由

《屋顶脊饰及中国琉璃的变迁》和

《中国建筑陶艺》的“脊兽及其他屋顶脊饰”一章

两部分组成,

共收录6万余字、120余幅图片。

从建筑、文化、宗教、术等多个角度,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屋顶脊饰。

此外,

书中还收录了海外私人藏家收藏的珍贵图片60余幅,

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

—— 2 ——

广大佛教艺术爱好者的福音

中国佛教艺术学者金申先生所著

《西藏的寺庙和佛像》

第三次再版

此版距第一版已近30年

此版为增补修订版

内容兼具学术性和艺术性

文笔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是学者,文博专业,收藏爱好者,艺术专业学生

及各类业界人士都不可或缺必读之物

——————————  END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感谢关注

【 南山供秀 】

所有圈内大咖都在关注的平台

关注你所关注的,分享你所需要的

(0)

相关推荐

  • 重游洛阳龙门,3大干货带你免费逛,一招助你看懂5大洞窟奥妙

    默认段落 我又到洛阳龙门石窟了,十年内来了三次,每次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一次走马观花,看了个寂寞:第二次大雨磅礴,看的一头浆糊:这一次我打了鸡血有备而来,还请了个讲解员,结果分文未花还收获一批干 ...

  • 冬日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这里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 ...

  • “甲天下”的洛阳牡丹,有多美?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阳,有多古老? 牡丹 去年七月份,中国花卉协会发起"我心中的国花" ...

  • 行走的石刻艺术博物馆——龙门石窟

    世界遗产委员会: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知识卡片: ...

  • 夜游龙门,古人教你发朋友圈的正确姿势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没电也没网 古代人晚上都在做什么呢? 如果给古人们发朋友圈的机会 他们会晒出哪些有趣的夜生活呢? 假如古人发朋友圈 夜游龙门想必一定是他们的晒圈神器 不信你来看~~ 古人朋友圈发起 ...

  • 龙门石窟一一佛门和皇家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己亥暮春,时隔27年再次来到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入口处变化太大,记忆中没变的只有这桥孔和陈毅元帅题写的龙门两字. 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以南,伊水缓缓北流,东西两座青山对峙,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的门 ...

  • 河南----龙门石窟的前世今生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距今1500多年前,在中国北方茫茫的荒漠上 兴起了一个强悍善战的游牧民族 这就是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鲜卑拓跋部 公元439年,拓跋鲜卑统一了中国北方 与长江两岸的刘宋王朝形成对峙 从此中 ...

  • 中原会客厅——龙门石窟景区掠影

    中原会客厅--龙门石窟景区掠影                       姜晓然 今天是十月十七日,我们出行游览的第三十天.早晨,带着对华山的无尽眷恋,从华阴县出发,驱车三百多公里,来到了号称中原会 ...

  • 石刻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

    石窟壁画之美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它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经营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它的名气没有莫高窟大,建造年代晚于云冈石窟,但 ...

  • 龙门石窟对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影响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一.龙门石窟概述 中国的石窟尽管时间.地域不同,但它们都以雕凿.彩绘.泥塑等生动自然的造像,留给后人极高的艺术享受和丰富的研究价值.位于洛阳城南 5 公里处的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49 ...

  • 访古豫晋(11)

    十一.龙门 来洛阳,怎能不来龙门,在知道龙门有夜景灯光后,我特意换到东山宾馆住宿,这里的顶楼茶室正好可以看到宾阳三洞.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地位很高,但很多年前到此一游时,缺乏知识储备,只能看个一 ...

  • 马腾驰//龙门石窟记游

    龙 门 石 窟 记 游(散文) ·马腾驰 龙门石窟,在我小时的记忆里,是深刻难忘的. 记得那年暑假,在西安教书的父亲,和他们学校的老师去苏杭旅游,路过洛阳时,他们去了龙门石窟,父亲给我带回来一本介绍龙 ...

  • 女皇武则天到底长啥样?来洛阳龙门石窟!看看这座大佛像就知道了

    172 洛阳·龙门石窟 一明的旅行日记 172:洛阳·龙门石窟 跟随历史去旅行,我是一明! 来到古都洛阳,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绝对是不能错过的文化胜地.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

  • 中国佛教建筑·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的龙门山与香山崖壁之上,据<魏书>记载,其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国家,而地处中原之洛阳中其心意,遂于 ...

  • 洛阳三绝

    我的洛阳之旅 唐白甫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游古都洛阳,我心仪已久,今年三月底,因女儿婚事而得以成行.女儿在襄阳工作,去时在襄阳停留半天,有心到古隆中一探诸葛遗风,可惜天公不作美,霏霏细雨 ...

  • 5A龙门石窟洛邑古城洛阳博物馆王城公园二日游

    来龙门--观绝色秋景 伊阙美景:漫步伊河边,远眺这天阙奇观,龙门壮丽的山河美景尽收眼底.蓝天白云,阳光正好,时而还有白鹭掠过,龙门美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香山寺:掩映在龙门东山的青松翠柏中,有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