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状元陈谨在惠州的诗刻石匾
元妙观外景(拍摄:东江)
两年前本人曾编写了一个帖子《古代状元、榜眼、探花在惠州的题字》,把自己收集的古代状元、榜眼、探花(殿试一甲)在惠州留下的现存字迹罗列在一起。但是由于自己孤陋寡闻,后来才知道明代状元陈谨还有一块手书诗刻石匾在惠州西湖元妙观里。为免遗憾,特补录于此。
这块诗刻石碑为青石材料,阴刻行草,笔法潇洒。诗题为《谒东坡先生祠》,落款为“嘉靖丁巳岁春三月八日闽中环江陈谨识”。诗文如下:
玉署词章百代雄,惠阳人士仰文忠。
金莲曾撤宫中烛,白鹤长浮水上峰。
池沼春云生丽藻,祠堂暮日锁垂虹。
怜予同是飘零客,欲赋招魂愧未工。
陈谨(1525-1566),字德言,号环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长乐区营前)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状元。嘉靖三十六年(1557)贬谪惠州任推官,民国《惠州西湖志》称其“平恕温和,有文名,请业无虚日。《府志》称其有苏祠诗,刻石永福寺。”经查,明代的推官是各府的佐贰官,正七品,掌理刑名,赞计典,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吧。
根据民国《惠州西湖志》的记载,这块石碑原来是立在永福寺的(永福寺原址在鳄湖边丰山下)。估计是后来永福寺被毁,才被人移到元妙观。但看诗的内容是拜谒东坡祠的,因此这块石碑最早估计是树立在桥东白鹤峰上的东坡祠处。
《谒东坡先生祠》诗刻(图片来源:《东江时报》公众号)
本人学识浅薄,只能借助百度,试着来解读一下这首诗,不一定对,请大家指正。首联的“玉署”指的是翰林院,苏轼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三月任翰林学士,因此这里的“玉署”指的是苏轼;“惠阳”是惠州的代称,并不仅是现在的惠阳区;“文忠”是苏轼去世后的谥号。
次联上句“金莲曾撤宫中烛”,说的是苏轼任翰林学士时,有一晚苏轼在翰林院值夜,宫中传唤召见。高皇太后和皇上召见完,命内侍撤下金殿上的金莲烛灯,送苏轼回翰林院。这是皇上对属臣的至尊宠幸。下句“白鹤长浮水上峰”则指的是东坡祠所在的白鹤峰。苏轼在白鹤峰购地建屋以作终久计,谁知不久后再被贬海南儋州,后人将他的故居改建为东坡祠纪念他。
第三联的“池沼”,应该指的是东坡祠前面的朱池墨沼,“祠堂”应该指的就是东坡祠。这两句描写的都是东坡祠的景致。
第四联上句“怜予同是飘零客”,因为这首诗的作者陈谨和苏轼都是被贬惠州,有同样的际遇,所以说他们“同是飘零客”;下句的“招魂”,是屈原的名作,同时,也暗指作者希望招回苏轼的魂魄,以作心灵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