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8岁的娃一起“阅读理解”

1

很好玩,也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些天,40岁的老妈我和8岁的儿子,一起做“亮点试卷”,专攻阅读理解部分。

真没想到,这么大年纪,告别阅读理解很多年,又重新来被虐一遍。

“妈妈,我觉得我走过的最长的套路,就是语文阅读理解的套路。”8岁的儿子不擅长做阅读理解这类型的题目,看着题目就犯难,还各种抵触情绪。和当年上学的我一毛一样。

“我特么怎么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清晰地记得,这是我当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阅读理解,作为考高分的拦路虎,和立体几何一样,令我深恶痛绝。

总之,我在学校的那些年,根本没有掌握阅读理解的套路。现在也想不起来,是老师没教会解题方法,还是我实在太笨了,完全没学会精髓。

幸亏,高考完毕,再也没有碰到过这样变态的题目,算是从那种猜测中心思想,总结作者想表达的什么心情的噩梦中解脱出来了。

2

没料,离开大学近20年,作为一个三年级的娃的老妈,又一次和“阅读理解”不期而遇了。

这次,被难倒的是自己的娃。这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太特么真实了。有时候都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自己当年没过了这个坎,现在要被惩罚重新来一遍的既视感。看着眼前抓耳挠腮,恨不得把试卷扔一边的儿子,这场景当真太熟悉了,仿若当年的自己。

“我的语文成绩不大好!阅读理解是我的弱项。”在连续被虐几次之后,这个娃和别人交流成绩的时候,没几句就承认自己阅读理解有问题了。

看着这个原本嗜书如命,语言和文字表达完全没有问题的孩子,沉浸在阅读理解的畏难情绪里,那种无助和迷茫的感觉,真的很让人心疼。

原本想附和他一起咒骂出题的家伙超级变态的,转念想想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我清楚地知道,这个坎儿,除了迈过去,没有任何选择,就像一年级的口算一样。

3

“儿子,妈妈知道阅读理解很难,我小时候也经常被难倒。但是,仔细想想,好像也不那么难。我们缺乏的是练习,然后还没有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技巧。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就像口算一样吗?”

“对,接下来,妈妈和你一起做,每天我们坚持做两篇。争取月底把这个难题解决掉!”

“好的!”

兴许是有了原来练习口算的经历,小家伙很是爽快地答应了我的提议。然后,开始了每天两篇阅读理解的练习。

从读题,圈化重点开始,接着努力找到小短文的主题,模仿答题的规律,然后尽量用准确的语言回答。

经过几次练习,很明显地,他不那么害怕, 也不那么抵触这类题型了,虽说有时候,还会理解错误,或者回答不到位,但沉下心,安安稳稳写完两篇题目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妈妈,我发现,每次描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时候,基本都是对什么什么的喜爱之情。” 这家伙,用他自己的方法总结着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儿子,虽然,现在我们在这方面有一点弱,但不要在内心给自己强化这个弱项,要告诉自己,我们经过努力一定能够掌握,这没啥!你看现在是不是进步很大?”

“好像是哎!”

4

接连顺利完成几篇阅读理解之后,娃的眼睛里好像有了光。那种从畏难,不自信情绪中走出来的精气神,令人心旷神怡。

按照我们的约定,接下来的日子,继续每天练习连篇阅读理解。朋友推荐的卷子很厚,应该够我俩一起做不短的时日。

也算是个很好玩的体验,在和我一起完成阅读理解的时候,题目看上好像没有当年那么令人抓狂了。不知道是自己角色换了,还是长大了,突然开窍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套路了。哎,如果,当年的自己有这点本事,那该多好。

向来对国内教育嗤之以鼻的朋友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我这种带孩子刷题的行为。他说,这种以掌握解题套路为出发点的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也不适合孩子的成长。

我好像认同他的观点,又好像不敢苟同。

其实,仔细想想。作为一个国内教育的过来人,作为一个母亲,我也清楚地知道,会刷阅读理解对孩子以后的人生看上去毫无裨益。但,我希望,和他一起努力克服这种小困难的经历,应该对他,对我,都是一笔人生财富。

或许,等他长大的某一天,碰到了类似的小问题,能够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加把劲儿,一定会克服的。”

于他,就是最大的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