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像不像你的小时候?
“昨天带孩子买年货,他非要买以前买过的玩具,我当时没同意,他就跟我各种较劲;
他朝我吼道:'你怎么这么多事,爸爸都没这么多事。’
我心里又委屈、又挫败;
什么时候养了这么个小白眼狼,他爸每周陪她的时间还不如我一天啊!
以前,我真以为'爸爸唱白脸、妈妈唱红脸’是小事,现在不这么想了。”
一位妈妈边抹着眼泪边跟我说道。
在不少家庭里,爸爸充当好人,只给孩子买玩具,却不管教育,把孩子当个大玩具,偶尔逗着玩;
那些累人的家庭养育工作,一股脑儿交给妈妈来做。
不信你看看:
爸爸:孩子一天学习太累了,现在不想做作业就让他玩会儿又没事。
妈妈:让他养成先做作业再玩的好习惯,不是为他好吗?
妈妈:说了多少遍,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爸爸:没事没事,爸爸陪你一起看吧。
妈妈:不要玩手机了,你已经玩了快一个小时!
孩子:你看爸爸也在玩,你怎么不说他呢?
妈妈:还没吃饭就开始吃零食,待会儿还吃不吃饭了?
孩子:你怎么那么多事,爸爸都没那么多事!
KO!!
有时候,父母教育战线如果不统一,种种小事的叠加、累积,不仅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还很有可能制造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影响家庭成员的心身健康。
夫妻关系会受到影响
一位之前在职场打拼、后来成为家庭主妇的妈妈跟我说,她的老公整天忙于工作,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她对儿子很有要求。
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允许浪费粮食,而且要吃得干干净净;放学回到家,孩子做完作业才能看半个小时的电视,手机不准玩;等等。
有一次,孩子爸爸出差回到家,给孩子带了很多玩具,跟孩子特别亲昵地玩游戏;
还没做完作业的孩子,一边拿着玩具一边斜着眼看妈妈如何反应,而丈夫在一旁笑着说:“没事,今天可以先玩会儿。”
到了吃饭时间,孩子吃着吃着,用筷子把饭粒弹到饭桌上,孩子爸爸却认为孩子很可爱,跟孩子一块把饭粒摆成一个桃心,两个人越玩越兴奋,剩饭都变成了玩具。
这位妈妈像极了开头故事里的妈妈,为孩子付出一切、收获到的却是指责与不满,委屈、挫败、沮丧和无力感爆棚,那晚,她跟老公大吵一架,失眠了很久。
孩子的心理会受到伤害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Don Fontenelle强调,唱白脸、喜欢对孩子退让的一方,很轻易地就会阻碍甚至破坏另一方管教孩子的所有努力。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正如英国教育大师斯宾塞在《快乐教育法》中提到的:
如果父母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去管教孩子,这种不良情绪很容易传递与发泄到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在孩子情绪不好或者刚刚哭闹过之后教育孩子、强迫他学习知识,这样不仅收获不到很好的效果,父母的失望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教育行为的不一致,导致家庭不愉快的气氛,不仅会导致小孩子分不清谁对谁错而思维混乱,还容易导致孩子内心产生对严厉一方的抗拒。
这个时候规则教育很难进入孩子的大脑,孩子更难产生积极的行为转变。
即便有,那也是行动上的被迫和发自内心的抵抗,这种行为和思维的不一致,更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朋友曾在留言中说:
你问爸爸爱我吗?我认为是肯定的;
但是,在他严厉的教育模式之下,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恨他、厌恶他,还在日记里写满了咒骂他的话。
妈妈是我的依靠,对我特别好,但她也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
每当这时候,我感觉特别孤独,失去依靠,负面情绪被放大到无数倍。
爸爸的严厉让我愤怒,妈妈的负面情绪让我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甚至怀疑人生。
既然父母愿意为自己的成长煞费苦心,为什么让我感受到不完整的爱和信任呢?
而且,在外界不可控的因素之下,我在外面已经感受到伤心、失败和挫折,还有各种负面心理;
为什么心里完全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避风港?
父母“红白脸”的管教方式,在某些时候,无异于管理学中经典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它的弊端是会破坏人的内驱力,即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美国作家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强调,比起奖励和惩罚,更好的激励方案是给人自由,让被激励者进行自我管理。让孩子自我管理并不等于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而是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独立的个性发展。
否则,很多孩子不会感激“胡萝卜”的香甜美味,久而久之,更容易产生对“大棒”的恐惧和憎恶;而“白脸”的温柔和溺爱,是难以弥补严厉的苛责带来的内心伤害。
那么,“红白脸”的管教方式一定不好吗?其实也未必。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中,有一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文章,文中是这样写的:
作者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
妈妈看完之后,连连称赞道:“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巴迪怀着兴奋而紧张的心情,期待着爸爸下班回来,还用最漂亮、认真的字把这首诗重新誊写了一遍。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爸爸的批评毫不留情。
巴迪当场就哭了。
听着父母的争吵,她崩溃了,冲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大哭了起来。
多年以后,巴迪成为了一位作家,并且出版了很多属于自己的作品,小说、戏剧、电影剧本;
当她回首彼时的情景,拿起当时自己写的那首小诗,发自内心承认爸爸是对的。
她感到无比幸福:来自妈妈爱的鼓励,给了她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来自爸爸无情的严厉,带给她警告与谨慎的力量。
在巴迪看来,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那都是爱。
可见,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的方式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经验,等等。
那么,父母如何尽量避免“红白脸”教育方式的弊端呢?
(1)做好家庭分工;
比如,开头故事里的家庭,爸爸需要多参与到对孩子的管教当中,而不是成为“甩手掌柜”;
妈妈需要学会适当放手、减少挑剔,否则,你的挑剔会变成男人懒惰、退缩的借口;
相互配合,做好分工,并有效执行;
如果一方工作实在太忙,更需要高效陪伴,而不是利用本就有限的时间,打破对方的育儿方式,一味地讨好孩子。
(2)大原则上保持意见一致;
夫妻间及时沟通情绪,大原则上要保持意见的统一性;
避免在孩子面前产生冲突,即使观念不同,也不要诋毁对方,否则,会有损作为家长的威信。
心理学家认为:外在的稳定秩序,可以促进内在安全感的产生。
在育儿孩子的路上,父母双方很难做到意见完全一致,但是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呈现出对立面,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教育的对象,应该了解到孩子是一个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