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令 第 十 五

         凡君國之重器莫重於令,令重則君尊;君尊則國安。令輕則君卑,君卑則國危;故安國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嚴罰;罰嚴令行,則百吏皆恐;罰不嚴,令不行,則百吏皆喜。故明君察於治民之本,本莫要於令,故曰:「虧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從令者死」,五者死而無赦,惟令是視;故曰:「令重而下恐」。為上者不明,令出雖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夫倍上令以為威,則行恣於己以為私,百吏奚不喜之有。且夫令出雖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是威下繫於民也。威下繫於民,而求上之毋危,不可得也。令出而留者無罪,則是教民不敬也。令出而不行者毋罪,行之者有罪,是皆教民不聽也。令出而論可與不可者在官,是威下分也。益損者毋罪,則是教民邪途也。如此,則巧佞之人,將以此成私為交,比周之人,將以此阿黨取與。貪利之人,將以此收貨聚財。

  懦弱之人,將以此阿貴事富。便辟伐矜之人,將以此買譽成名。故令一出,示民邪途五衢,而求上之毋危,下之毋亂,不可得也。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餓之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稚也,謂之逆。

  布帛不足,衣服毋度,民必有凍寒之傷,而女以美衣錦繡綦組相稚也,謂之逆。萬乘藏兵之國,卒不能野戰應敵,社稷必有危亡之患,而士以毋分役相稚也謂之逆。爵人不論能,祿人不論功,則士無為行制死節。而群臣必通外請謁,取權道,行事便辟,以貴富為榮華以相稚也,謂之逆。朝有經臣,國有經俗,民有經產。何謂朝之經臣?察身能而受官,不誣於上;謹於法令以治,不阿黨;竭能盡力,而不尚得;犯難離患,而不辭死;受祿不過其功,服位不侈其能,不以毋實虛受者,朝之經臣也。何謂國之經俗?所好惡,不違於上;所貴賤,不逆於令,毋上拂之事,毋下比之說,毋侈泰之養,毋踰等之服。謹於鄉里之行,而不逆於本朝之事者,國之經俗也。何謂民之經產?畜長樹蓺,務時殖穀,力農墾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經產也。故曰:「朝不貴經臣,則便辟得進。毋功虛取,奸邪得行。毋能上通。」國不服經俗,則臣下不順,而上令難行。民不務經產,則倉廩空虛,財用不足。便辟得進,毋功虛取,姦邪得行,毋能上通,則大臣不和。臣下不順,上令難行,則應難不捷,倉廩空虛,財用不足,則國毋以固守,三者見一焉,則敵國制之矣。故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虛行。凡國之重也,必待兵之勝也,而國乃重。凡兵之勝也,必待民之用也,而兵乃勝。凡民之用也,必待令之行也,而民乃用。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勝也,而令乃行。故禁不勝於親貴,罰不行於便辟,法禁不誅於嚴重,而害於疏遠,慶賞不施於卑賤二三,而求令之必行,不可得也。能不通於官,受祿賞不當於功,號令逆於民心,動靜詭於時變,有功不必賞,有罪不必誅,令焉不必行,禁焉不必止,在上位無以使下,而求民之必用,不可得也。將帥不嚴威,民心不專一,陳士不死制,卒士不輕敵,而求兵之必勝,不可得也。內守不能完,外攻不能服,野戰不能制敵,侵伐不能威四鄰,而求國之重,不可得也。德不加於弱小,威不信於彊大。征伐不能服天下,而求霸諸侯,不可得也。威有與兩立,兵有與分爭,德不能懷遠國,令不能一諸侯,而求王天下,不可得也。地大國富,人眾兵彊,此霸王之本也,然而與危亡為鄰矣。天道之數,人心之變。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人心之變,有餘則驕。驕則緩怠。夫驕者驕諸侯,驕諸侯者,諸侯失於外。緩怠者,民亂於內。諸侯失於外,民亂於內,天道也,此危亡之時也。若夫地雖大,而不並兼,不擾奪。人雖眾,不緩怠,不傲下。國雖富,不侈泰,不縱欲。兵雖彊,不輕侮諸侯。動眾用兵,必為天下政理;此正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凡先王治國之器三,攻而毀之者六。明王能勝其攻,故不益於三者,而自有國正天下,亂王不能勝其攻,故亦不損於三者,而自有天下而亡。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六攻者何也?曰:「親也、貴也、貨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號令毋以使下,非斧鉞毋以威眾,非祿賞毋以勸民。」六攻之敗何也?曰:「雖不聽而可以得存者,雖犯禁而可以得免者,雖毋功而可以得富者。」凡國有不聽而可以得存者,則號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則斧鉞不足以威眾。有毋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祿賞不足以勸民。號令不足以使下,斧鉞不足以威眾,祿賞不足以勸民,若此,則民毋為自用;民毋為自用,則戰不勝,戰不勝,而守不固,守不固,則敵國制之矣。然則先王將若之何?曰:「不為六者變更於號令,不為六者疑錯於斧鉞,不為六者益損於祿賞;」若此,則遠近一心;遠近一心,則眾寡同力;眾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非以並兼攘奪也,以為天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

(0)

相关推荐

  • 唐虞史十七(舜有虞氏三十三年、帝禹夏后氏元年【公元前2097年】)

    舜有虞氏三十三年.帝禹夏后氏元年[公元前2097年] 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今本竹书纪年]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 ...

  • 黃帝四經

    目录 1 經法 1.1 道法 1.2 國次 1.3 君正 1.4 大分 1.5 四度 1.6 論 1.7 亡論 1.8 論約 1.9 名理 2 經 2.1 立命 2.2 觀 2.3 五正 2.4 果童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3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B    现代汉语 鲁莽 ...

  • 古籍‖《全汉文》卷四十五

    全汉文.卷四十五 ◎杨兴 兴,元帝初为长安令,坐贾捐之事髡钳为城旦.成帝初拜谏大夫,出为部刺史. ◇黄雾对 阴盛侵阳之气也.高祖之约也,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非高祖之约,外戚未曾有也,故 ...

  • 《尉缭子》分塞令第十五原文翻译

    分塞令第十五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营区的划分.警戒.禁令以及营区各级官吏的权限.其目的在于维持营区秩序和防止一奸一细潜入. 6一9.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将有分地,帅 ...

  • 同治重宝 當十五

    同治重宝 當十五 直径约:45mm 重量约:26.9g                 pingpu

  • 阴阳法进阶学习解读之十五财星当令

    当令肯定当令旺,当令规定一切.怀疑当令,忽视当令,以为人多势众能改变当令旺衰的大有人在,迷信不用看旺衰也能论命的也大有人在.连规定规则都没有了,评判标准都没有了,还论什么? 当令旺,当令强,当令杀伤力 ...

  • 《龙文鞭影》卷四 十五 咸 布重一诺 金慎三缄

    <龙文鞭影>卷四    十五 咸  布重一诺 金慎三缄 布重一诺 金慎三缄 [拼音]:Bù zhòng yī nuò   Jīn shèn sān jiān [人物故事]: 西汉初年有一个 ...

  • 清咸丰重宝宝福一十计重五钱

    清咸丰重宝宝福一十计重五钱:福建局咸丰重宝 宝福一十 计重五钱 字口犀利 包浆温润老道典型的福局标准 厚重 边道完美 藏品级.公博评级币上70分 真品保证.咸丰重宝直径36.9mm,缘厚2.4mm,内 ...

  • 第三十五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嬴重婚公子

    话说公子重耳怪狐偃用计去齐,夺魏犨之戈以刺偃,偃急忙下车走避,重耳亦跳下车挺戈逐之.赵衰.臼季.狐射姑.介子推等,一齐下车解劝.重耳投戟于地,恨恨不已.狐偃叩首请罪曰:"杀偃以成公子,偃死愈 ...

  • 读稻盛和夫《京瓷哲学》(第十五篇):实践重于知识

    "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回事. 从测算陶瓷烧制收缩率的例子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理解这一点.根据文献上的知识,在相同的条件下烧结,实际结果却每次都不一样.就是说, ...

  • 李重福之乱(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五)

    韦后临朝的时候,吏部侍郎郑愔被贬为江州司马.郑愔去江州时曾秘密地经过均州,他和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以及洛阳人张灵均密谋起兵诛除韦氏集团.只是未等他们发难,韦后集团就已被李隆基等人翦除.后来李重福改任集 ...

  • 《趣话五千年》第40回,晋重耳流离十九载,介子推火海偕母亡

    随着宋襄公的离世,一代"霸主"谢幕了.当然,这个霸主是有争议的.尽管如此,其仁义的思想还是流传了下来,做为一个春秋诸侯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宋襄公后一代新霸主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