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穿刺

日本的血透质量是全球最好,绝对不是单点的技术领先,而是系统性的高质量管理,穿刺管理自然是绕不开的一个环节。

论文原文附在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内,供大家阅读。

  • 以下是本篇综述中一些要点,供大家借鉴参考。
  • 困难内瘘增加原因:糖尿病和透析病人老龄化,日本肥胖病人还较少
  • 困难内瘘超声引导下穿刺已经列入日本血管通路指南
  • 适应症:血管深、细,与动脉/神经毗邻,有多次反复穿刺才成功的历史,重要的首次穿刺

1、外周静脉通路(内瘘)

  • 短轴成像(平面外穿刺)优先,尤其是细小静脉穿刺
  • 单人操作法适用于繁忙的透析室,且可以在短轴成像下动态扫描针身和准确定位针头
  • 操作要点

n 全面超声评估待穿刺血管段后决定穿刺点(如避开神经、动脉);

n 控制好针与探头的夹角(垂直利于观察针的强反射亮点)

  • 穿刺步骤

n 超声全面观察待穿刺血管

n 消毒皮肤进针点和探头,绑止血带,探头无菌包裹和无菌耦合剂

n 若必要局部麻醉

n 将探头放置在血管进针点正上方,血管位于超声图像中间,根据距皮深度决定皮肤进针点和进针角度

n 对准探头中心针头推进皮肤5mm

n 调整好进针角度,让探头与针垂直,往针方向移动探头,看到皮肤表面的针身亮点和亮点下方的声影;往针尖方向移动探头,亮点往深移动,亮点/声影消失瞬间即为针尖到达的位置,此时停止探头移动,改为往前进针,又能看到亮点/声影,重复刚才的探头移动定位针尖位置的过程。

n 若声影轨迹没有对准静脉中心,说明针尖方向偏离探头中心了,则需要调整进针方向。

n 前面出现凹陷,表明针尖到达静脉前壁

n 针尖进入血管腔,看到白点在黑色的管腔内,此时不一定有回血。

n 压低进针角度,往前移动探头直到亮点消失,然后往前进针,亮点重新在管腔内出现。重复这个过程,引导针尖到位,且不发生针尖刺中内管壁。

n 若有套管,在针头到位后,若有必要可用长轴血管纵切面图像确认整个针的位置,然后放下探头进套管。

  • 长轴进针常用于神经阻滞可视化,但对小血管穿刺引导很有挑战(声束切片厚度太薄)
  • 我们鼓励用短轴引导穿刺为主,长轴为辅,但最终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

2、超声引导下针尖调整

  • 受制于超声设备、时间、人力有限,不可能所有内瘘穿刺都用超声引导,但在进针后遇到没有回血/套管进不去等情况后,预计存在穿刺失败风险时,可以利用超声引导纠正针尖位置。此时超声也成为传统盲穿的培训工具。
  • 超声引导调整针尖时,可以让探头离皮肤进针点一段距离,从而降低较差感染风险,也无需无菌耦合剂。

3、中心静脉通路

  • 颈静脉
  • 颈内静脉穿刺进针时无需让针和探头垂直,针尖在低回声胸锁乳突肌里显示较清晰。
  • 需要用长轴血管纵切面确认成功置管。
  • 刺破管壁阻力较大,需要抵住前壁后快速往前进针。
  • 在锁骨上窝倾斜探头观察导丝是否准确进入目标静脉,粗导丝更容易反射超声。
  • 股静脉
  • 静脉深度较深(>1cm),进针角度比较陡峭,无法令探头和针身垂直。强回声组织包围,套管反射后方的声影很明显,便于识别进针轨迹。移动探头声影消失的位置就是针尖的位置。声影始终指向静脉中心可以确保针尖刺中静脉。

4、培训方法

  • 培训程序包含:熟悉超声引导穿刺理论,在岗培训和基于模拟的脱产培训都必要,在岗培训后的反思(回顾经验和教训,观看在岗培训的超声截屏录像更有效)。
  • 手工打造血管穿刺模拟器:在魔芋胶中迈入大吸管,模拟组织和血管;魔芋块置于托盘,托盘中加入水;挤出隧道内的空气。

5、超声设备

  • 设备尺寸小巧,便于直接放到床上;若病人坐着则需要将设备挂在台车上,且容易从台车上取下。
  • 需要利用声影定位,且需要好的时间分辨率,所以不建议开空间复合成像功能。
  • 一个透析室需要多台超声,因此希望价格便宜。
  • 需要好的视频输出,便于培训教育。

6、小结

  • 超声引导血管通路三大支柱
  • 理论
  • 在岗/脱岗培训
  • 血管通路专用超声
  • 血透血管通路需要便携、价格实惠、图像针对血管优化的超声设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