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的背后,还有这不为人知的秘密//休学系列

      “学习”这件事情,始终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中的头等大事。如果孩子不去学校,甚至休学,很多家长就开始头大了,甚至都失去了自我。这个我也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曾经休学。

       休学的原因,大家也许都认为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逃避学习、沉迷游戏等等,那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呢?休学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休学是“关系”出了问题。那么,关系指的是什么呢?心理学认为,人有三个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有其中一个关系出了问题,就会连带着出现其他的问题。
       那么,休学的孩子,也许是三个关系都出现了问题。对自己:不自信、自卑、完美主义、逃避等等。对他人:“受害者”模式、求理解、抱怨、不喜欢等等。对世界:不喜欢教学制度、逃避现实、讨厌课本、讨厌学习、沉迷虚拟等等。我们发现,休学的孩子,在处理关系的这一块,有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挑战。
 
       这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了,孩子去学校,不只是去读书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不只是去求得一个好前途,他是去处理各种关系,学习只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校生活,孩子面临着处理以下的关系:
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更加自信?如何让自己渐渐接受不完美?等等……
 
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如何和同学相处好?如何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如果成绩不好,如何面对家长?等等……
 
处理和世界的关系:如何面对不喜欢的科目?如何让自己适应这个时代的教育模式?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去实现理想?如何调整玩手机时间?等等……

       我们发现,孩子去学校,与其说去学习,不如说去生活。在学校中,孩子经历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孩子进入了寄宿学校,还要学着独立、学着照顾自己、学着不让家长操心等等。在学校里边,孩子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孩子在学校,相当于他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过渡,如果在学校的时候,孩子能处理好各种关系、能学会独立、照顾好自己、拥有比较好的品质和人格,那么,当他走进社会,他就会更有底气和信心。

       所以,家长朋友们,你们应该明白了吧:孩子上学,家长所能帮助到孩子的,就是引导孩子处理好各种关系,引导孩子渐渐学会生活。至于孩子怎么做、情绪和感受怎么样,那是他的事情,开心也好,难受也罢,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的,让孩子去体验吧!
       我发现,许多家长似乎不喜欢让孩子有负面情绪,如果孩子难受、伤心、消极,许多家长会说:“别难受了”“不许哭”“你不能这么消极”等等。为什么人会有负面的情绪呢?存在了即有它的合理性,负面情绪是在提醒我们:你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了,或者你需要爱一下自己了。负面情绪就像一个信号,给我们传达了一些来自内心的信息,我们要接纳它:难受是可以的,伤心是可以的,消极是可以的……当我们接纳了情绪,情绪就会慢慢被释放了,而如果我们一直压抑着负面情绪,它就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里,终有一天会爆发,甚至出现了一些心理疾病。

       接下来,就不要问孩子“在学校学习得好不好”,可以换成“在学校生活得怎么样?”这两个问法的区别在于:前者看到的是孩子的学习,后者看到的是孩子这个人。不管孩子说什么,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先问问孩子的感受,然后去接纳他的感受,接下来可以问问孩子打算怎么解决。
       很多家长,习惯于给孩子建言献策,喜欢告诉孩子怎么做。这种做法,其实对孩子帮助不大,因为你只是告诉了孩子这件事情怎么做,下一次他遇到别的事情,又得来问你了。有一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家长真的为了孩子好,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而是给孩子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寻找。
       关于方向,有一个心理学的方法,叫做“教练式管理”。简单点说,就是先发现我们想要获取什么,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比如,站在未来的角度,我们会给现在的自己什么建议?站在过去的角度,过去有什么值得现在借鉴的?站在他人的角度,如果我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教育专家,我会给自己什么建议?等等……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让他看到更多的角度,扩大他的视野,一件事情的解决,一定不止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方向,去看到更多的东西,然后再来做决定。(关于“教练式管理”,找个机会再和大家详细分享。)

       总结:今天的主题,休学背后的秘密,其实就是孩子关系出了问题。对于休学的孩子,家长不是急着孩子马上去上学,而是引导孩子去面对各种关系,并学着自己处理。家长要做的,是给一些方向,让孩子去看到更多的东西,扩大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千万不要希望孩子成长之路一帆风顺,如果孩子不经历些挫折,他从哪里获取成长的经验和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