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活做好,顺带拿奖——凌云创意邓雄波专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曾经设计癖立志要为各位介绍 100位设计师,讲好100个设计故事
如今,名为“Designer 100”的栏目,再度回归了~
好久不见,却也无需客套
让我们直接进入正片吧~

任何一个人,第一次看到凌云创意的官网的作品墙,都会这样一个感受——哎呦,好多酒啊!

在这四款作品中,有三款都是白酒品牌的包装设计
但即便是对酒水饮料并没有什么兴趣的人,也会被这一墙的各种各样的酒瓶吸引住——
可能在一部分人心中,酒瓶往往是“端正威严”的样子,甚至几乎等同于“长辈”的另一种体现;然而凌云创意的作品,却会让你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活力与朝气。
并且,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品,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件作品背后,还“站着”至少一座设计奖奖杯:红点奖,iF奖,IDEA 奖,The Dieline Awards,还有包装设计领域的至高奖 Pentawards……
何干·大红碗——捕捉动作,重塑形态,展现文化
干杯后将酒碗倒置,一个动作转化为一个形态,而形态又展现了陕西人的民风与文化
荣获奖项:
2019 iF Design Awards
2019 台湾金点奖
2019 Pentawards 金奖
知厚·柑橘原浆——观其形,知其原料
这是云南地区用柑橘酿成的白酒,因而酒瓶也特意设计成柑橘形状
荣获奖项:
2021 The Dieline Awards (Luxury类第一名)
2021 The Dieline Awards (Clear Spirits类第三名)
2021 One Show

小糊涂仙·小仙——“仙”而不“神”

人物造型憨态可掬,塑造具有亲和力的“东方仙人”

荣获奖项:

2020 Pentawards 银奖

2021 iF Design Awards

琪美银杏酒——东方韵味的繁简对比
来自广西的银杏果酒,瓶头如叶,叶中雕饰大树,白瓷瓶身简洁如玉
荣获奖项:
2019 Pentawards 金奖
不能再罗列作品了
作品太美,获奖太多,数不过来
这些精美的作品,还有作品背后巨量的奖杯,都在向你传递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这是一个懂酒水,更懂设计的创意团队
也许你会想,这家团队是不是专门为了获奖而存在的呢?
然而,凌云创意的创始人兼首席创意官邓雄波老师对此,却有一句非常真诚的“凡尔赛发言”——

把活做好,顺带拿奖

邓雄波

凌云创意创始人兼首席创意官
2020 年 Pentawards 全球年度最佳设计师
Pentawards 评委,纽约 ADC 评委
日本 Topawards 评委
美国 Muse 设计奖评委
2013 年创立凌云创意至今,合作过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贵州茅台、华润雪花啤酒、五粮液、汾酒集团等知名企业。
获奖无数,包装设计领域的至高奖 Pentawards,美国 The Dieline Awards,德国红点奖,美国 IDEA 奖,德国 iF 奖……在包装设计领域,是荣誉等身,成就颇高的设计英杰。
面对这样一位成就不俗的设计师,还是有点慌的。但第一个问题,成功化解了那冰冷的尴尬——

01

能够做好酒水,其他领域问题也不大

问:邓老师好。凌云创意团队酒水包装设计领域相当厉害,那么咱们团队成员是不是平时也很喜欢酒水饮品呢?
答:哈哈,我自己喝酒过敏,几乎很少饮酒,团队一起聚餐的时候也是自有自愿为主。
问:邓老师,您创立凌云创意的契机是什么?一开始就很明确要做包装设计吗?
答:凌云创意创立于2013年,那会正值我工作的第三年,当时觉得原就职公司的发展模式与自己的理念不符,于是选择了自己创业。一开始就明确是做包装设计,毕竟包装设计的涵盖面也很广。
问:不过现在凌云创意现在和酒水这个标签联系紧密,您觉得这是一种限制吗?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计划可以透露吗?
答:有过一段时间觉得我们与“酒水”的挂钩太紧密,后来就不觉得了,一方面我们也有了其他领域产品的设计合作,出品一样能够保持在一个水准之上,也就证明了我们在其他领域一样胜任。

其次就是关于怎么看待“限制”这个概念,毕竟我们是经营一家公司,只要不“限制”公司本身的发展,那就不叫限制。而且毫不夸张地问说,能够做好酒水,其他领域问题也不大,但反之就不一定了。

未来还是会深耕“品牌包装”领域,毕竟这个领域还没做到满意的成绩。
“五独青瓷”——让产品拥有美好的二次使用机会
这款充满东方韵味的青瓷酒瓶,也可以当作花瓶
荣获奖项:2018 iF Design Awards;2019 Topawards Asia
问:咱们团队有很多中国风味浓厚的设计,这也是团队创建时就明确的嘛?还是由于甲方的要求?
答:就像上一个问题所说到的,由于我们很多的合作方是“酒水”,准确来说,是“中国白酒”。而“白酒”这种中国独有的产品类型,不与中国风味挂钩,似乎说不过去。
问:那么这种极具文化性的项目,一般会怎样展开?
答:这类文化性强的项目,有点像是写论文,论点论调要在节奏上,同时最后出来的视觉表现也要符合前面的论点和论调。所以,前期会做很多的文字搜集和整理工作,然后再是做分析和重构,而设计工作最后是要用“眼睛”来验收的,可以说是“先虚后实”的一个过程。
问:那么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对于设计效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品牌的文化积淀?还是品牌的产品受众?亦或是我们自己对于品牌的理解?
答: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要将“品牌”分阶段来看,品牌如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气质去吸引符合自己的那一部分群体。

成熟的品牌自然已经有着自己的积淀,有时候这些积淀是很好的基石,而有的时候,这些积淀就是问题的源头。历史上这类现象数不胜数。而有的品牌则是初生阶段,这个阶段也要分析出生在什么时候,或者是谁生的这样一些问题。
笼统的说一点的话,我认为“阶段”影响最大。
舍得·大成——将舍得酒的东方哲理发挥到极致
“大成”一般都赋予孔孟这样的伟大先哲,通过磨砂工艺将人物在瓶身上展现
竹简一样造型的盒子,让观者第一时间感受到产品散发出来东方魅力
荣获奖项:2020 红点奖
问:从最初到现在,酒水品牌的需求、面向的群体、对设计的要求有什么转变吗?如何处理一些可能会出现的理念上的差异呢?在设计中会更注重哪一点呢?
答:变化是有的,因为客户的用户在转变。就拿酒水来说,酒水消费的主力军在开始年轻化,而年轻消费群体对于“买醉”这个事的选择面明显高于前辈们,这样促使中国白酒品牌不能一味的自嗨下去。

理念上的差异会在最开始就解决好,对于一开始就不认同的观点,要及时沟通,弄清楚差异的源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并不是说只有客户端总是提一些不合理的说法,其实有的设计公司也要提升一下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层次。不然也不要怪被人把你当美工看了。

我在设计中更注重的是“设计的作用力”,商业设计就是服务于商业,只是这个时代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变得更多元化了,时刻提升自己,谨防变成美工。
湘窖·红钻——经典与时尚齐飞
湘窖是一款在市场上屹立许久的经典品牌,轻易改动瓶身设计也许会让消费者感到别扭
但品牌方提出在未来或许还要进行升级,那么就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整:
保留经典瓶形,红色透明的水晶材质,凸显产品的精致程度,使其符合“红钻”之名
问:您之前说过品牌方对于包装设计的重视程度是提升的,那么您觉得消费者对于包装设计的认识有没有变化呢?
答:品牌的提升也就是来自于消费者认识的提升,换成我是商家,我也不愿意总是一年到头去折腾产品,谁都希望一劳永逸的去实现商业回报。但奈何市场上不是一个玩家,只要有冒头出来刺激市场的玩家,并且获得可观的商业回报,其他玩家也就不得不动起来了,毕竟这里面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落后面临的就是淘汰,这么多已经淹没在历史中的品牌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问:年轻一代对于酒文化的认知变动很大,您觉得这会不会引起酒水包装设计的一个大的变革?这个变革会趋向于更加年轻化?还是更加传统化呢?
答:会有变革,但我并不觉得只是一味觉得更年轻或更传统。年轻一代消费者就不能对“传统”表示喜欢?纵观世界上许多国度和地区的酒类产品,许多品牌这两个要素都做的非常好,中国消费威士忌的数量逐年攀升,年轻群体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日威”为例,不传统?首先要弄清楚,传统不代表土。传统中也有着很多瑰宝,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觉得惊艳无比,“年轻”中也有存在着很多“不合适”,一味的照搬恐怕更尴尬。

02

把活做好,顺带获奖~
问:凌云创意的作品拿下诸多大奖,您自己也曾担任各大包装大奖的评委,你觉得奖项对于设计师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开始纯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获得奖项,后来就变成一种“自我检验”,再到现在,变成“把活做好,顺带获奖”。

奖项的积极意义占比还是会大一些,但首先也要认清楚,并不是所有设计奖项都有价值。归根结底,奖项只是一种提升自己的手段,得不到提升,弄一堆奖也只是虚名。
问:从评委角度的话什么样的包装更容易受到青睐呢?
答:设计奖的核心就在于“鼓励创新”,而这种鼓励创新,有的人可以理解为是形式主义的创新,有的人会认为是材料的创新,有的人会理解成模式的创新,但创新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只要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相信都会收到青睐。
问:对于包装设计,很多人认识不到除了“好看”以外的价值,您能否用一些实际案例、数据、故事来分享一下包装设计的价值呢?
答:这个论题有些大,首先,如果这里说的“包装设计”只指代“快销品包装”的话,而“很多人”是指代日常消费者的话,我认为没有错,消费者确实有权将“颜值”看的很重要,看都不愿意看你,更没有听你说的欲望。
消消火凉茶——让造型说明一切
通过灭火器外形,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这个产品的强大功效
荣获奖项:2017 Pentawards 银奖;2018 台湾金点奖;第十届 Hiiibrand Awards 包装类优异奖
但包装设计的涵盖面不仅仅只是“快销品包装”这一块,有的“包装”就要承载“好用”或者是“好卖”等功能。

我们公司是在深圳,深圳也有很多科技产品类型的公司,之前就有一家做“通讯对讲设备”的企业找到我们,他们在这个领域算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公司。与我们交流过程中聊到如何让他们的“包装”提升一个视觉等级,但在我看来,他们产品的包装应该更关注于“好用”,如何更好更少且更环保的利用材料或结构,来包装内容物,比做到“好看”重要很多。
问:有人说,设计师是一个“灵感性质”的职业,您觉得这种认识是否准确呢?
答:我对于“灵感”的理解是“平日积累中的波峰时段”。如果可以这么理解“灵感”的话,我也赞成是设计师是“灵感”性质的职业。
问:从以往的采访中得知,凌云创意团队相当重视流程。那么规范、流畅的设计流程,是否又会限制灵感的发挥呢?比如说在推进到下一流程时,团队成员突然对已经完成的流程有了新的想法。这时候您会如何处理呢?
答:正如上述所说,我都认为“灵感”是来自平时的积累,如果平时没有规范的积累方式,我认为也无法有好的“灵感”迸发。

只需马上检验一下新的想法是否达到了更好效果就行了,有就赚了,没有也不损失什么。
问:一个完整的设计工作流程当中,您觉得哪个环节重要,却又常常会被新手忽视呢?又有哪些方面,被新手过度重视呢?
答:容易被忽视的恐怕是前期的沟通和对信息的咀嚼与想法的塑造(草图),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源于正式工作后,有的公司的制度与实际情况让这个环节变的容易被忽视。
拿我们团队举例,我们会在先期就对概念,造型,手法,落地材料,量产把控,甚至营销活动都会去构思涉足。因为这些一旦确立好,后面的制作真的就是“搬砖”而已。但现在往往很多朋友们似乎将效果图看的过分重要,以至于为了绚烂,导致最终无法落地也时常发生。
问:对于未来包装设计发展的趋势,您有什么看法或者对设计师有什么建议吗?
答:我们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比重肯定会越来越显著,那么,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就不仅仅是在我们国家这个舞台上的比较,可以将视野放宽广一些。

~感谢邓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Designer 100 再度回归

不知道我们的采访有没有给各位小伙伴带来些灵感?

如果你有什么收获、感受

希望各位在评论区大声地说出来——

可以是向邓雄波老师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疑惑

说不定邓老师看得到哦

也可以是分享自己的经历与体验

也可以指明你想了解的设计师与创意团队

说不定,下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你想的那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