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俗闲议
吴平生
端午节,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俗节日。据南梁吴均著《续齐谐记》记载: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先民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干、地支、苍龙七宿之天象密不可分。中国古代这种龙图腾祭祀,比屈原生时更早。历史学家闻一多在《端午考》著作中记载: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毎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以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之由来。
端午节民俗。每一个民族,因地理、人文、历史传承等诸多因素,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信仰和民俗风格。中国端午节习俗,既彰显节日核心价值,又丰富多彩。
吃粽子。屈原刚直不阿的秉性,在民间留下深刻印象。屈原投江后,老百姓担心其尸首被鱼吞噬,遂以淡竹叶包米,煮熟,投放汨罗江,以寄托人们对屈大夫深情敬仰。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既反映古代中国龙图腾原始信仰,又渲染了端午节民俗文化氛围,其尊龙祭龙祈愿幸福的核心价值观,远远大于节日本身。只是龙舟竞渡活动,适宜于江南端午期间,况且,与纪念屈原不相干。
门插艾蒿、菖蒲。菖蒲,古代有五端之首一说,象征利剑。艾,“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端午节,家家户户门插艾叶菖蒲,寄以斩妖除魔,别邪气,树正气。
喝雄黄酒。雄黄,中药,主含二硫化二砷,性烈,有解毒、杀虫、抑菌之功效。端午节喝雄黄酒,可防蚊虫叮咬,解毒除疔。
女婿拜节。毎临端午节,女婿携妻带子,备些酒肉给岳父岳母拜节。同时,岳父岳母家中多少人,还毎人赠一柄扇子。大人赠蒲扇。小舅子、小姨子打开姐夫姐姐赠送的油纸扇,一股浓烈的桐油香扑鼻而来,那个兴奋劲,硬是拽着姐夫姐姐的手不让回家。时迁境变,而今却是红包代礼了。
吃黄鳝汤。汤,本来是喝的。而黄鳝汤,并非多水少渣,而是江南一道名菜。取新鲜黄鳝,剁成鳝末,旺火爆炒,放红薯粉丝、藠头,焖煮。待粉熟水少时,调以紫苏、胡椒粉,起锅,食之,味道鲜美,直吃得肚子撑起来,还舍不得放碗。
端午节民俗,在中西文化滚滚漩涡中激烈碰撞,相互渗透。2005年,韩国以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为内容,以“江陵端午祭”为主题,申报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起源于中国的端午节民俗,被辐射于周边国家线之一的韩国抢先中国一步,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让我们感觉韩国既打了擦边球,又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侵略。同时也说明了韩国深谙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之认识。举一反三。通过韩国“江陵端午节祭”申遗、《大长今》在中国上播事件,国人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持稳健向上的恒心定力,细心甄别,以不变应万变之心态,包容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自己在迎面而来的多元文化交际之中,不致囫囵吞枣,不致迷失自我,真正践行“去粗取精”“洋为中用”之古训。
我们要增强民族自信。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被称之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讫今为止,唯有华夏文明绵延不绝,没有断链。这与我国所处地理、人文、远离战争是密不可分的。端午节民族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深认识,全力保护。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下来了,人民乃以生存的根就扎稳了,民族凝聚力就更加坚不可破了,国家就会强盛不衰,永续发展。
2009年,中国以驱毒避邪、游艺、健身等民俗活动为中心内容的“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名录”,这既是对中国几千年来端午节令民俗文化的认同,也是对我国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以鞭策,使命在肩,任重而道远。
来源:今日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