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海 | 怀旧:我们的难舍情结
怀旧:我们的难舍情结
文|王光海
昨天,读到了诗人翟文杰的《我把故乡弄丢了》:“村庄丢失了长满庄稼的田野/最后,村庄又被城市弄丢了/连同屋脊上的小兽和炊烟/河水弄丢了身边纤弱的芦苇/小河床丢失了涓涓细流/连同泥鳅、黄鳝和几声蛙鸣/大卡车弄丢了小石桥/连同桥栏上流云般的花纹/桥面上奔跑的碎步子和豆子般的笑声……”诗人翟文杰的诗歌扎根土地面向炊烟,怀着深沉的大地之情。善于用镜头般的诗意语言客观呈现真实的生活,饱含着悲悯的人文情怀和对现实的无奈哀叹。
近段时间,还读了几篇文章。井子先老师的《孩提时期过年的最初记忆》,充满了对旧时故乡过年的怀念;辛廉颇《手机照片的故事》表达的是对故乡人的怀念:“当年的发小,如今身居郑州市远方的'老’朋友!你可安好!”毕祖金《 故乡的灯火》表达的是对故乡物的怀念:“故乡于我,随着时光渐远,依旧那样生态原始,淳朴自然。更时常不忘的,还有故乡的灯火,它是故乡的眼睛,也是故乡的灵魂。我对故乡的记忆便从她的眼睛开始,直至绕不开她的灵魂。”作家张书勇《梦里依稀农民泪》表达的是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当我们回到农村老家,站在那沧海桑田般变幻过了的麦场上、石碾旁、古井前,我们是否会感到百感交集,是否会感到无语凝噎?”
他们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怀旧特点,他们在创作题材上以回忆为主,融合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井子先老师说:“我写的文章都是怀旧的。老了,怀旧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年龄特征。那种忘了年龄、忘了过去的说法,是一种奢求。经历是财富,谁舍得把财富扔掉啊!戊戌年春节就要到了,在这里,把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最初过年的记忆献给我的亲人们,珍惜当今,过好幸福的每一天!”
我突然觉得,“怀旧”成了一个时尚的词汇,也成了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不知不觉间,人们变得特别怀旧:怀念一缕阳光,怀念一个物品,怀念一群人,怀念一种味道,怀念一种感觉……或许因为熟悉已被距离隔断,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渐行渐远,怅然若失。
怀旧,是一种对过去苦乐参半的渴望, 是一种自我相关的社会情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母题。中国“怀旧”文化源远流长。《尚书》的“天地祭礼”“祖先祭礼”,《论语》中对西周礼乐伦理制度的推崇和对道德风尚标准的赞美,《离骚》《诗经》留给后世的政治蓝图和文艺境界确立了后世知识分子“回归古代”和“回归自然”的心理认同。陶渊明塑造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类似于西方的“伊甸园”和“理想国”的“桃花源”,便是“回归古代”和“回归自然”的,这种深层的心理结构规范着整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道德伦理认同。有人从中悟出亲情不变,有人从中窥见家国变迁,还有人感慨时间是把“杀猪刀”,大发“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之叹。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曾让亿万人为之“泪奔”,怀念儿时风物,追忆青春时光。
“我想记述的是那些沉淀在时间深处的日常生活,它们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它们具有某种强大的真实……它们曾经和生命共浮沉,生命消亡了,它们脱离了出来,附身于新的生命,重新开始。”女作家魏微表达了我们的共同心声。怀旧是一种积极思考的形式与一种复杂的情感, 它可以来源于过去的事物、人或经历。
前段时间,朋友圈都被18岁照片刷了屏,由头是最后一批90后已经全部成年。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人们怀旧情结的集体迸发。追忆岁月,感叹芳华,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这种集体性怀旧,也伴随着《小芳》《水手》等老歌,引起了80后的强烈共鸣。于是有人感叹,白衣飘飘的年代啊,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们以前写情书,都是用笔一字一句端端正正地写在洒有香水的信纸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好,偷偷地塞进心爱的女孩的抽屉里,然后傻傻地等待着她的回信;我们以前想要对心爱的女孩说句话,要在食堂门口等一个多小时,然后鼓起勇气红着脸约她周末到凉亭上看星星;我们以前和女孩子出去游玩,要骑着那辆向好友借来的破旧自行车,到很远很远的海边去看海,然后大胆地牵着她的手,跳过泥泞的湿地。
可是现在,哪里有人还会一笔一画地写情书给女孩子呢?手指敲敲,一个E-mail就搞定了;想要对女孩子说话,微信视频就OK了;周末约会,电影院、游乐场、商场,大把大把的地方可以去……
我们也会怀念那些早已模糊的过去:“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在我寂寞的回忆/那些日子里你总说起的女孩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你说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每当你又听到晚钟/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在你来不及难过的心里。”这些陪伴我们成长的音乐正如陈年酝酿的美酒,存封时间越长越香醇。
在今天,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真性情感,是人的内心的庇护所,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以至于有人感叹说怀旧是人类的天性,像那浩如烟海的典籍,那林林总总的博物馆,都是人类怀旧的杰作。人生每天都在创新,又每天都在怀旧。
怀旧成了人们的一种挥之不去的难舍情结。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王光海,邓州市思源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从小喜欢文学,近几年偶有作品发表,收获过小奖。喜欢用文字记录生命轨迹和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所求无它,只为生命中一份固执的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