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雨丝】| 闫永芳作品:姥姥的碾子人生
姥姥的碾子人生
记忆中姥姥家有一个大前院,穿过前院的小胡同,还有一个小后院。大前院的院子一角有一个又笨又重又大的石头碾子。碾盘很大,碾砣很重,碾杆很粗。小后院里种了许多树,开了许多花。夏末,总有吃不完的果子,摘不完的桃。黑溜溜的桑葚,黄灿灿的杏,甜滋滋的葡萄,酸丝丝的果,绵澄澄的柿子,红通通的枣。
那时候,一到放暑假,我就往姥姥家跑。
我喜欢坐在绿荫荫的树下,听姥姥讲过去,聊她的青春年华。我还喜欢坐在碾子边写写画画,旁边晒满了一箩筐一箩筐的农作物。姥姥就坐在碾子边上做针线,不停地看我写着什么画着啥。其实姥姥大字都不识一个,根本没文化。可她总是拿着剪刀歪歪扭扭去剪窗花。我更喜欢看她忙忙碌碌,屋里屋外,辛辛苦苦地操持这个家。一年四季,她总爱在碾子旁转来转去,总有干不完的活,风风火火地总是闲不下。抠完玉茭剥青豆,磨完谷穗碾菽籽,筛筛糠皮滤滤渣儿,晒晒麦子翻翻黍,碾碾豆面压压麻。五谷杂粮轮番登场,白面玉茭精彩亮相。姥姥总是笑眯眯地边推碾子边说话,这样的好日子再累也不算啥。
姥姥的碾子人生
她总说,她十二岁就来到这个家。当时这个家穷得叮当响,一穷二白根本没有啥,最值钱的就是前院的石头大碾子了。姥姥和它最亲密,因为每天都陪着它,有它才感觉像个家。别看它又笨又重,历经岁月,布满沧桑,写尽故事,可在以前它可是这个家里的香饽饽呢。因为吃饭生活过日子,一家老小全靠它。那时候,日子穷,肚子叫,想尽办法求温饱。用它碾玉茭秸杆儿,磨榆树皮,碾豆渣儿……现在这些东西估计已经很难找到了。
六零年全国闹自然灾害,家家闹饥荒,吃大食堂。姥姥说,记得有一天傍晚,八岁的我的母亲和六岁的我的大舅,抬着大箩筐去大队食堂打饭。那饭其实就是能照见天上星星的稀菜汤,母亲和大舅打好了一家的饭,刚走到胡同口,准备往前院拐,大舅在前,母亲在后,突然大舅脚下一滑,身子一扭,担子一斜,菜汤和铁锅一起就全打翻在地,稀汤一滴不剩,全扣在了上。母亲和大舅蹲在大门口,伤心地哇哇大哭。
姥姥的碾子人生
闻讯赶来的姥姥拉起母亲和大舅,擦干眼泪,倔强的姥姥连夜碾玉茭秸杆,煮野菜。
勤劳的姥种树又种菜,剪下韭菜花儿,磨成韭花酱。打下黄黍子,碾成黍米面,采下辣椒瓣,碾成辣子面,剥下花生豆,碾成花生酱,种下黑芝麻,磨成芝麻酱……就这样,整日围着碾子团团转。
姥姥说,她这辈子就和这碾子一样,没去过远方,没离开家门,日出而作,日落而栖,风雨无阻,任劳任怨。
姥姥说,家是碾盘,儿女是碾砣,她自己就是碾杆儿。碾杆儿离不开碾砣,更离不开碾盘。碾杆带动碾砣,整日围着碾盘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碾盘的边沿。
姥姥的碾子人生
故乡,藏不住母亲劳碌的身影。母亲于我,这一生一世,都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母亲是美丽的。还记得她年轻时的模样:盘起长长乌黑的秀发,那温柔似水的眼眸里,似乎让孩儿读懂了做为乡村的女人,那独有的染着明山秀水特质的善良情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闫永芳,山西长治市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多年,喜欢文学、绘画,热爱生活,追求完美,善于捕捉美、发现美、创造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