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琅琊的秋天
琅琊的秋天
“秋来了,秋来了”城民望着琅琊群峰,长长地舒了口气说:“天气终于凉快了。”旧说长江上有三大火城:南京、武汉、重庆。滁城南京隔江相望,夏季炎热难耐。故金秋之来,让滁城人个个乐滋滋的,人人笑盈盈的。
北方秋候,疾风劲吹,严霜覆地,万木萧疏。琅琊秋来,了无肃杀悲凉之意,颇肖滁城人性格舒缓之气,脚步缓慢而从容。夏久久不愿退去它的威势,中秋节已过,山上仍绿意正浓。“秋尽江南草未凋”。总要过了寒露,秋意才缓缓而来。盖从会峰阁一带主峰显现,自山阴而山阳,沿山颠而山谷,由寺院而湖泊,经山峦而城池,秋意之爽气渐渐溢满了天宇,溢满了心房。
夏日琅琊,是浓墨写意画。林郁草深,绿荫匝地,山峦丰腴,只见会峰阁、电视塔浮游于山巅林海之上。山里寺庙、亭园、书斋、林场人家,皆隐乎林深,非近前不得见。秋日琅琊,换了幅水彩工笔画。枫叶红了,松叶碧了,林草黄了,秋水清了。此时,古刹雄姿、名亭身影,飞檐斗拱、红墙碧瓦,方才秀出林表。秋色沿着琅琊古道漫进了滁城,行道树法梧黄了,广场草坪黄了,楼宇玻窗黄了,秋色晕染得滁城和城民的笑脸在秋阳里金灿灿的。
宋时的琅琊,秋则山溪水落而石出。今人于山凹筑坝,成深秀、凤凰二湖。夏日,深秀湖水碧绿,群峰茂林修竹,怀湖如秀珍碧玉。秋日,湖水因坝拦饱蓄,待到秋叶落尽,反倒显得湖肥而山瘦。霜落而水清,更见湖深莫测;临湖把盏,神清而气爽,乃知先贤“在乎山水”之乐处也。鱼儿在山形倒影中穿林云游,如鸟儿林间飞翔,乃知湖名“深秀”者之意韵。凤凰洼山清水净,蓝天青松碧水间,多有白鹭,三五成群,时而沿水边觅食,时而飞上松梢栖息。
自城西水库至凤凰洼,为山间牧场。牧民扛着鞭儿,哼着曲儿,跟随着牛群、羊群,悠游乎山坡。日暮时分,将牛群赶至凤凰洼饮水打汪。看着牛羊秋肥,感恩山的养育。夏日雨后在山坡草地捡拾地衣,有牛粪处尤多。沿山溪翻动水石捉蟹。城市花鸟鱼虫市场,假山石、盆景树多出自琅琊山间。凤凰洼北岸,开辟有果园,种植嫁接梨苹果。果实形状像梨又像苹果,兼有二者的口味。秋来果熟,满山飘香。昔日入秋,人们上山采集山枣野栗,捕野兔山鸡,挖假山药材。砍茅草、捡枯枝、划落叶,以备冬炊。
琅琊的情怀,夏在消暑,秋在游览。宋时琅琊诸峰,位于滁城西南,只可遥望。山行六七里,方闻水声潺潺。城民入山,朝而往,暮而归。今日滁城,不知几倍于宋;琅琊诸峰,已渐近城廓。路途咫尺,交通便利,随时而往,兴尽而返,赏秋几多方便。城民沿着隐显山道、曲折泻溪、起伏短桥,踏着松软落叶,伴着秋鸟长鸣,如陶公采菊,如醉翁行吟;若野鹤闲云,若信步闲庭。观山之秋色,秋高林疏;品亭台古意,醉翁如在。登临会峰阁,举首楚天高,极目望长江。目览之处,欧公不及;今游之乐,逾乎先贤。秋游琅琊为城民暑后情绪调适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秋节为域外人游琅琊胜境的佳季。
滁城人欣赏琅琊秋韵,有许多好去处:一是“楚天一览”。秋高气爽日,登临南天门会峰阁,俯瞰脚下,四面峰峦起伏,绵延天际,生发“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二是“湖心听雨”。濛濛细雨中,坐于深秀湖湖心亭下,仰望四面皆山,秋叶落尽,漫天雨帘,有脱尽铅华,洗尽凡尘之感。三是“琅琊夕照”。黄昏日暮时分,漫步凤凰洼东面长堤之上,远眺诸峰,观夕阳在山,湖水红透,众鸟投林,一幅“琅琊夕阳秋水”画卷,人如身融图画中。四是“古道秋月”。中秋月夜,沿着琅琊古道寻山访月。月白风清,满山静谧,秋虫唧唧。月华清香可鼻,清辉可掬。观“秦时明月”,想琅琊山之亘古,寺之史长,恍若隔世,别处一番境界。
琅琊山地处江北, 气候恰如江南,冬况与秋情几无季别。 又“环滁皆山也”,故滁城秋光绵长。江淮大地已入冬了,滁城还躺在琅琊山的怀抱里,沐着暖暖的阳光,正是欣赏琅琊秋色,享受爽快舒服的好时光。只有偶落的一两场轻雪,提示人们已是深冬了。人们还沉浸在琅琊的秋的惬意中,春天都已经到来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邵孔发,安徽全椒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襄水文集》、散文集《故园屐痕》(2017台湾繁体版)。参编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