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养成无能?这样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好方法走出困境

我的一个咨询者,是一个一年级的男孩子,专注力不集中,厌恶学习,坐着学习脑袋就像放空一样。
经过深入的了解,他的妈妈是一位机关干部,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他的爸爸是生意人,教育理念却恰恰相反,主张孩子以玩为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夫妻沟通不畅,爸爸总是听不进妈妈的话,双方没说几句话就吵起来。造成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注意力涣散的习惯,举棋不定的性格。
在我的家庭教育咨询生涯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个案,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并且沟通很不畅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我提供的建议是,要想改善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夫妻双方在教育立场上的矛盾,不是说不允许一点分歧,而是要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有商有量,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奔向共同的育儿目标。
但是很多妈妈都诉苦,跟自己的另一半很难沟通,没讲几句话,对方一下子就把话打回来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总结一个了沟通良方,神奇的短语转变沟通法。什么是神奇的短语转变沟通法呢?从我一个咨询者的经历说起吧。
一个二宝妈妈,她说,无法跟孩子的爸爸沟通,每当她跟丈夫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一开口她就指责对方,对方立马撂下一句话:“我做的都是错,何苦问我呢?反正你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转身就走了。
虽然知道丈夫工作很忙,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她操办的,自从有了二宝之后,养育孩子的事情特别多,又加上大宝刚上小学,调皮捣蛋的孩子给她惹了很多麻烦,她觉得自己快搞不定这臭小子了,感到力不从心,又加上要照顾二宝,心里很烦恼。跟孩子爸爸一诉苦,他直接对着大宝大吼大叫,甚至轻揍一顿,看到这种情况,她就按捺不住了,接着就开始指责孩子爸爸不会教孩子,孩子爸爸索性就不管了。
于是我教她一种神奇的短语转变沟通法,把我们话语中的“你”转变成“我”或“我们”,夫妻双方的沟通模式一下子就变得缓和和平了。
看看我们对孩子或是另一半常常会说的“你句式”——
“你怎么对孩子大喊大叫呢?你这样做会吓着孩子的。”
“你怎么能一点也不管呢?这到底是不是你的孩子?”
“养育孩子你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吗?虽然你工作很忙,但是也要抽点时间管管孩子呀。”
……
“你句式”矛头指向对方“你”,更多的是我们对对方的指责和埋怨,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和主观意见上的沟通,这跟我们想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背道而驰的。对我们改变现状一点帮助也没有,同时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会升级双方的矛盾,同时可能对彼此的关系带来伤害。
如果我们采用“我句式”,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最近我发现大宝回到家总是不开心,我们想想办法,怎么一起帮助他?”
“二宝最近考试都不理想,我们要不要打个电话?咨询一下老师?”
“我最近感到很累,二宝睡眠不太好,大宝做作业很慢,一直要做到10点多,我怕他睡觉不够,怎么办?”……
“我句式”可以站在解决问题的立场来表达,把问题展示出来,我们一起来面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我们该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处理?”……
“我句式”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现状,我们用这个句式告诉对方,我现在很生气、很郁闷、很伤心、很搞不定等。当我们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在描述我们的状态,让对方了解我们,试图理解我们,更可以让这种状态的细节部分描述出来,比如生气,我感觉心中有一团火正在向外冒,快要喷出来了;比如紧张,我感觉现在身体的肌肉都很紧张,整个背部都是抽的,就是这种更多的具体表达感受的词语告诉对方的时候,寻求对方的关注和帮助。
在“我句式”中的沟通方式中,并不单纯是我们口中的词语发生了变化,而是我们的心态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当我们用“你句式”时,透露着我们都在想着怎么让对方同意我们的观点,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想法,我们无意间将我们之间的谈话变成了一场对立的战斗。而用“我句式”,我们从战场转变为“如何和他一起解决问题?”只需一个简单的开关,短语的转换,我们就从对战式的沟通方式变成共同面对问题的统一战线上。
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分歧,或者我们的沟通方式出现障碍,其实最遭殃的是我们的孩子,就像开头讲到的案例一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长期在这样的教养环境下,孩子只会越来越无助,越来越“无能”!
那么我们为了孩子,好好地跟另一半沟通吧,试试上面的神奇的短语转变沟通法,说不定会是打开你们夫妻沟通死局和教育分歧的金钥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