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过会通过,工业副产氢成最大优势
近日,内蒙古乌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唐毅主持召开乌海市政府2020年第10次常务会议暨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会议,在会上研究并原则通过了《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有关事宜。乌海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肇晟等乌海市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乌海市各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主动谋划,扎实做好《发展规划》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针对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瞄准打造示范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乌海市形成氢制造、储运、销售和应用的氢能产业体系。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氢能源技术应用,加快新能源研发、制造,构建氢能经济新格局,全力打造氢经济示范城市。
氢云链了解到,乌海市在今年年初由内蒙古乌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的中标(成交)结果中显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59.8万元的价格中标。
于此同时,为加快培育乌海市氢能产业,推动氢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加氢站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的氢能产业发展环境,此前2019年9月,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成立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 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在2020年1月31日,上市公司鸿达兴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收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的项目备案批复文件《投资项目同意备案告知》,同意乌海化工在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共计建设 8 座加氢站。
据悉,早在2018年乌海化工为提高氯碱装置生产氢气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完善产业结构,拟投资建设加氢站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是内蒙古第一座正式运营的加氢站。该项目位于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拉僧庙海化工业园,拟投入金额为2646.08万元。该加氢站加注能力包含35MPa和70MPa两种气体加注方式,同时设置液氢储罐,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及自用氢燃料车辆。项目规模为日氢气加注量为300千克,年加注量为108吨,建设周期约12个月,预计2019年12月底建成。
7月1日,鸿达兴业氢能通勤大巴在内蒙古乌海市正式投入运行。氢能通勤大巴主要用于接送员工上下班,运行线路为乌海市海勃湾区至海南区乌海化工园区,全程往返130公里。
2020年6月,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人民政府与乌海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海易通银隆”)在乌达区行政中心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根据合作协议,海易通银隆计划投资3亿元,在乌达区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钛酸锂/磷酸铁锂)电池PACK工厂组装线及生产换电设备和备电设备;(氢燃料发动机)生产组装线;年产200台新能源公交车(氢/电)的组装及生产,年产350台电动重卡的组装生产,年产650台矿山机械油改电组装及生产,矿山机械无人驾驶的研发及应用城市电动车及出租车的电池制造及换电模式等。
在2019年8月31日,2019年乌海市高质量发展投资合作(北京)推介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推介会上,乌海市成功签约28个项目,协议总金额达446.1亿元。其中,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碳氢产业科技园项目在列。
氢云链了解到,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气体生产厂家,该企业每年可生产1200万立方米的氢气供应京城,随着氢能缺口日益增大,寻找新的氢能生产基地成为当务之急。
其实,在今年5月份,为推动氢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加氢站规划建设,加快培育当地氢能产业,乌海市发改委正式发布《乌海市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2019-2022)(下称“意见”)。意见指出,乌海市每年工业副产氢约八十亿立方米,发展氢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将探索先进储能、氢能等商业化路径,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而乌海市作为全国重要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生产加工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工业副产氢总量占内蒙古自治区的75%,具有发展氢能产业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内蒙古乌海的氢能未来非常让人期待。
编辑:陈丹 校对:杨东川 审核:杨东川
来源:乌海日报,氢云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