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爱是最好的回报
爱是最好的回报
时下,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争先恐后。这既是出于社会人本身的权利需求,也是自古以来老百姓“知识改变命运”的心理预期在解决温饱后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虽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可能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更不可能有及时的回报。就像风雨过后不一定见彩虹一样。
只要有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爱是所有付出的最好的回报。
每天在提前一刻钟接孩子放学的时间里都会收到各种培训补习班的广告单。
一位父亲在孩子是否参加培训犹豫不决当儿,我听到老师同他的一段对话:
老师:“经我们培训的学生,成绩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家长:“我就是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效果才花钱补习的。你能让我孩子提高多少?这学期结束能达到年级前十?”
看到父亲急切的样子,仿佛要和老师签订一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的产销协议。
我看出了这位父亲的精明,隐见了他投资必有回报的理念。
雨中,人们一边等待着还没出来的孩子,一边谈论着老师刚发在群里的学生期中考试各科分数、名次消息。谈得神采飞扬的多是孩子考得好的家长。
放学的列队走出校园在门口分散,孩子们各自寻找自己的目标。
一位父亲大声喊着儿子的名字。父子俩来到电动车旁,只见鼻子都气歪了的父亲愤怒的训斥儿子:“这鬼天气!我早就过来等你,早知道你考这么个倒数名次,就该让你自个淋着雨回去!”男孩不敢分辨,也没理由分辨,立一旁被雨淋浸。
父亲的大怒在等待中蓄势待发——被这“鬼天气”无情地放大。他如此辛苦,至少应得到儿子成绩排在正数前三名的佳讯。
孩子哆嗦着,自愧难当。甚至不敢穿上父亲带来的雨披。
邻居小孔同学的妈妈婷婷,周一至周五,无论酷暑难耐还是刮风下雪,接送孩子以秒为单位准时,每次下楼或上楼儿子的很沉的书包都是她背着或拎着。每天晚上儿子做作业,她都陪熬夜至十一、二点,周六、周日二天更是苦了她,每天上、下午分别接送孩子去四个家教班补习。
见她一脸的憔悴,我突发奇想到《金牌调解》电视节目上有一期一个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控䜣对婚姻去意已决的丈夫:“这些年我为他生而育女,服侍老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竟在外面有人!离婚可以,我要他赔偿我的所有付出和青春损失。”
“多少?”男人问。
“净身出户。”女人怒不可遏。
她的委屈和愤怒出于他的背叛,更有对自己付出的维权——生育、家务、劳苦还有当下人老珠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
她的维权说明,感情的破裂,以家庭所有的财富赔偿才算完。
“唉。”我想,要是丈夫把持的公司经营状况与婚姻同步也进入倒闭清算状态,拿什么来赔偿呢?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因你们而来。”纪伯伦的这席话道出了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内涵。这同时也是爱的涵义。
爱,在付出的同时,它呼唤回应,但爱肯定不会听由索求回报而如约而至。即便是可以量化的回报所呈现的数字偏离了预期,爱的温暖还在,"利他″的结果未变。
想到这儿,我的脑子中忽然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在建湖柳条基地时,一位老父亲在雨中帮儿子分担化肥一幕。
新桥生产队长顾正旺(真的有点庆幸,至今我还能记起他的名字),当年五十岁左右,从供销社买二包化肥挑回。临近渔场由三根树棍梱绑在一起的简易桥时,抬头见80岁的老父亲扛着一副空担子迎来。顾队长对老父亲说:“这滑天滑地的,您要是路上摔了怎么是好?”老父亲“嘿嘿”一笑:“我怕你200斤担子在肩上,过桥困难,分一些给我,你不是轻巧多了。”
对子女的付出是无私的,也是无期的。
我们期望孩子成绩好获得回报也很正常,但是,把对子女付出同回报直接挂钩,是有缺陷的也是偏狭的。
而偏狭的爱犹同交换。我给你一只羊,你给我一石米,以物易物。
纯朴的爱更多的是润物无声。就像人的牙齿一样自然的对应。你甚至忽视它的存在——一支笔、一件补丁的衣服、一棵盘踞村口多年的枣树、一次雨地里的分担……他们像空气、阳光、皮肤成了你的一部分,与你朝夕相处,成为你生命的原色。
那位哭天哭地的母亲,既有爱的付出也有爱的回报。比如生育孩子的欣喜,比如服侍老小的欢愉……
只是这些回报做不了货币量化。只是每一次付出,也不可能在生活中量化。
那位凶神恶煞的对待儿子的父亲,假如想想儿子多么期待在雨中见到自己的身影,自己幸运地并安全地带儿子回家,即使儿子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鼓励并相信他下一次一定会考好该有多好。
这样的时光其实不会太多。至少不比你以为的太多。
四季的轮回使生命一边快速的成长一边又渐渐的衰老。转眼孩子长大了,父亲会懊悔自己当年在雨中的一幕吗?若那些年的接送没有呵斥和暴怒,只有鼓励甚至一句“不要紧,有爸爸呢”的笑语,那份温暖的回忆会不会让他觉得,这才是他养育孩子得到的最实在的回报。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杨青,男,60后,江苏滨海人。经济师,从事自由职业,喜欢文学中的生活、喜爱生活中的文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