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自我净化

以经济学思维分析真实的人的世界

欢迎关注私产公号

市场的自我净化

☄ 只要市场足够自由,新产品涌现,知识不断普及,各种痛点自然会慢慢解决。

互联网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词汇。此前我们抱怨会用问题、需求之类的说法,现在有了新词:痛点。据说这词专指需求迫切,乃至达到痛苦的地步。如果不那么迫切,最多称“痒点”。智能手机横空出世,一举取代传统手机,那就无关痛痒,而是“创造需求”。

在经济学领域,这些说法并无本质区别。任何竞争市场,商家总是不断取悦消费者。这个过程并非一劳永逸,惊喜和烦恼、痛和痒总是交织相伴。一旦有竞争者超越,先行者的功绩会被迅速遗忘,遗留下的麻烦则被放大,成为亟待解决的“新痛点”。经济学家米塞斯曾说过,消费者是冷酷无情的。

十年前我读大学,目睹懂电脑的理工男是何等吃香。女生宿舍常打电话来说,电脑中了木马(现在这词已很少见),请求杀毒、重装。电脑已十分普及,上网安全却是大问题。杀毒软件收费不菲,购买安装都很麻烦。大量电脑裸奔,像是没有牧羊犬看护的羔羊,随时会受狼群攻击。

不久之后,各种“安全卫士”登场。这些软件一键免费安装,开机启动,除了传统防木马、杀毒业务,它们清理垃圾文件和插件,修复漏洞,断网连接,清理痕迹等等,简直贴心到家。短时间内,安全软件横扫市场,电脑高手的黄金时代很快就过去,据说连黑客的身价也急剧大跌。

免费服务不是没有代价,运营商总要想方设法把钱赚回来。旧问题刚解决,新烦恼接踵而至。往往安装一个软件,一大串软件盘踞上来,江湖称为“全家桶”。很多软件基本无用,它们占据内存,影响速度,甚至还窃取隐私。科技媒体关于此类流氓软件的谴责非常多。

中国的上网人群层次复杂,高端人群抱怨不满,主流网民却很满意,新兴网民还在涌入。无良软件提供的服务还有很大市场。它们暴露的劣迹也给其他商家提供了机会。比如Windows系统就升级了自家安全软件,只要正常使用电脑,不胡乱下载,无需安全卫士也能确保无事。各家安全软件互相攻讦,科技媒体不断爆料,舆论压力迫使它们收敛流氓行径。这些软件做得不够好,相当于给潜在竞争对手发出邀请函。

目前“全家桶”盛行,和主流人群经验不足,技能较差有关。他们对“保驾护航”还有很大需求。只要市场足够自由,新产品涌现,知识不断普及,各种痛点自然会慢慢解决。很多人强调监管,市场本身的自净能力更应重视。

从电脑说到手机,道理同样如此。预装无法卸载的软件,对很多人来说体验糟糕,却能满足部分低端机用户需求。更重要的是,手机商家能够获得丰厚的收入。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商家需要盈利,还要杀价,占领市场。尽管体验不好,消费者享受了廉价手机的好处。

软件不能卸载,这确实构成很多用户的痛点,一些商家则以解决这个问题为卖点。某个手机商家就声称,要干掉安卓机里“打不死的小强”。大品牌手机也开始倾向可以卸载预装软件。由于有些软件偷跑流量,手机厂商会自主开发流量监测软件,而不是很多人想象的互相构结。手机商家会在软件收入和用户体验两端不断寻找平衡点。

最近工信部发布手机APP管理的征求意见稿,要求除了确保基本功能外,预装软件必须可以卸载。这将大大降低预装软件价值,减少商家收入,最终影响手机价格。受此影响最大的是低端手机用户。三五百块钱买一台智能机的时代,或许就此结束。低收入阶层关于价格的痛点被忽视了,没有人为他们说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