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若教师能够及时干预,就很有可能缓解或遏止霸凌事件的发展。
校园霸凌事件为何频繁发生,又为何屡禁不止?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校园霸凌来源于霸凌者的心理问题或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但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研究却表明,许多霸凌者通过欺负、羞辱受害者来提升他们在学校中的“社会阶级“,让自己在班级里变得更有“地位”。
《欢迎来到樱兰高校》
令人吃惊的是,校园霸凌最常发生于朋友及朋友的朋友之间,这也是为何大多数反欺凌项目并不能有效地防控校园霸凌。一起来看看reddit上的外国网友对此有何评价吧。“很多教师是知道这一点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功的教师或者少儿活动负责人都有点轻微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善于操纵别人。这种老师一般教的是比较低的年级,低年级的孩子还太小,更容易被影响,而且感受不到来自别人(老师)的操纵。
当“恶霸”盯上某一个学生的时候,老师就会微妙地改变班上同学的权力结构,让被欺负的同学在班上更能说得上话,而让霸凌的人变得更无足轻重。假如“恶霸”身边有小跟班,就通过换座位、换小组等方式刻意把他们分开。把被霸凌的人和班上那些地位比较高但又会关心别人的好学生放在一起。还可以把跟班、霸凌受害者和其他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里,鼓励他们互相成为朋友等等。
如果比较顺利的话,当你教的小孩到了青春期,他们会自然而然觉得霸凌不是一件好事。当然,你可能要努力很多年才能达到这样一个结果,而且你教的每一届难度都不一样。而且这么做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坏人(起码我自己这么做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特别糟糕)。因为你就像摆布棋子一样对待你的学生。而且这么做也有一定的代价,因为你要利用班上受欢迎的学生来帮你达到目的。
你也要记住,老师作为班级里最有权威的那个人,就算你很坏,学生也会对你毕恭毕敬。所以我很嫉妒那些轻而易举做到这件事,却还保持善良的老师。要是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可能也做不到。”
“我作为4个孩子的家长(虽然只有一个还在上学),你的评论给了我希望,因为看起来如今有很多教师是清楚班级里的情况,也愿意着手去解决问题的。我上学的时候学校里就跟丛林法则差不多,除非出了严重事故老师根本不会管。”
“我了解你们说的,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再教书了。当老师不仅要成为教育专家,还得成为你们说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操控家”,这真的太过了。老师有的时候坐视“丛林法则”只是因为他们要忙的事太多,实在管不过来了。不见得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班级内的动态。我作为一名教师觉得,你很难要求人们这样坚持两到三年还不崩溃。”“作为一名有经验的中学老师,我同意。我确实就像层主说的那样,很擅长'操控’班里的学生,而且我只要看到霸凌就一定会阻止,但你不可能每次都阻止成功。有的时候你班上实在太多霸凌者,或者好学生很少,难以达成足够的影响。大多数时候我班上的学生人数太多,教室里也没那么多座位让你把每一个霸凌受害者和欺负他们的人分开。有的时候被霸凌的人甚至会怨恨老师把他们和'朋友’分开,但那些'朋友’恰恰就是霸凌他们的人。中学里的“社会结构“比他们家长所带来的要复杂得多。教师当然要尽力而为,但如果你指望有这么一种操控人的方法能够永远解决问题,那这种想法确实天真且不理性。”“这就与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猜想吻合了:校园恶霸通常是通过霸凌来获得一些无形的'点数’——可以说是他们在班上的地位、在别的同学眼中的印象分,或者显得更'酷’——而最容易被校园暴力盯上的人就是他们已经足够了解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校园恶霸总是有小跟班:因为他们在别的同学眼中就是地位更高。我从没见过独自一人的恶霸。”“最可怕的是,所谓的'霸凌’说白了就是虐待。如果这些行为能促使受害者去自残或者自杀,我们为什么还要称其为'霸凌’?如果某个人的伴侣或父母对其造成如此大的精神损伤,他们会被关进监狱。但在美国,'霸凌者’只不过是被停学再受点不痛不痒的惩罚。校园暴力是很多人第一次遭受严重的不公。你有没有遭遇过一群'受欢迎的同学’坐在你桌子周围开始问你问题?然后你每回答一个问题他们就开始交换眼神还偷笑?这就是精神虐待,但你却难以开口指出。你心里清楚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嘲笑你,贬低你,但你会把这事告诉老师吗?'那些同学他们……在跟我说话…?’霸凌的范围可比偷走某人的铅笔盒要大得多。霸凌有时很隐晦、很狡猾,让你被你想亲近的人不自觉地操纵。我已经受够'霸凌’这个词,因为它过于轻描淡写。对于那些饱受校园暴力之苦的人而言,这个词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侮辱。”
“也许比起给学校里所谓的'反霸凌项目’投钱,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善良与爱获得社会地位。
我写的时候都觉得挺废话的,但也确实如此不是吗?比起注重'霸凌’这样的表面现象,我们更应该去治愈真正的症结所在,也就是这套关于权力和地位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