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今生读已迟,即便“生而知之”,仍难免轮回
圣人生知,故难企慕
南朝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言语》中讲述过一则故事:
孙潜、孙放兄弟二人,小时候去拜见庾亮。庾亮问孙潜别名是什么,孙潜回答说:“字齐由。”庾亮又问:“你想向谁看齐呢?”孙潜说:“向许由看齐。”接着,庾亮又问孙放的别名是什么。孙放回答说:“字齐庄。”庾亮问他:“你想向谁看齐?”孙放说:“向庄周看齐。”庾亮又问:“为什么不仰慕孔子而仰幕庄周?”孙放回答说:“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圣人生来就知道一切,所以很难仰慕)。”庚亮对孙放的回答大加赞叹。
圣人如何能做到“生而知之”,想必大家都疑惑重重,那么且看下面一个故事,就可了然于胸了。
书到今生读已迟,惠及来世当此时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出自清朝诗人袁枚(著有《随园诗话》)之口,说的是宋朝大才子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
黄山谷得中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的知州,就任时才二十六岁。有一天他在州衙内午睡,做梦般的走出衙门,来到一处乡村,老远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祷告,口中喊着一个人的名字,桌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还热气腾腾,似乎很好吃,便不自觉地端起来吃,吃完回衙。一觉醒来,梦境甚清晰,嘴里还有芹菜香味。但他并未在意,以为只是作梦而已。
次日午睡,再梦如昨,菜香幽幽,梦境历历。黄庭坚感到不可思议,遂起身步出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欲探个究竟。行至一村落,景物依稀,仿佛回到故乡一般。他径直走到一户人家,扣门而进,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便问她有无在门外喊人吃面之事。老人答道:“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回来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做。”
黄山谷感到惊奇,问道:“你女儿死去多久了?” 婆答:“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突然想到,自己今年正是二十六岁,昨天恰是自己的生日。遂再问她女儿在世的情形,家中境况如何。老人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生前喜欢读书,信佛吃素,很是孝顺,但不肯嫁人。并发愿说求来世转男身,做文学家。到二十六岁那年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她说还要回来看我的。”
山谷大惊,忙问:“她的闺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吗?”
老婆婆手指着一间旧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吧,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里,环顾四周,卧床桌椅,倍感亲切。只见靠墙有一个大柜,依然锁着。山谷问老人:“那里面是什么?”老人答:“全是她看过的书。”山谷问:“可以打开看看吗?”
老人家说:“锁匙不知女儿放哪里了,所以我一直无法打开。”
山谷心中琢磨了一下,忽然记起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找出锁匙,打开书柜,发现里面许多书稿。山谷细阅之下,原来他每次试卷的文章,竟然全在这里,而且一字不差!
山谷沉思良久,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前生曾是女儿身,此地是他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如今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仆伏老人脚前,含泪称娘亲,说自己就是她的女儿转世。随后,黄山谷回州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同往,奉养终身。
山谷在州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滴翠轩”。亭中有山谷的石刻像,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是俗无尘,参梦中梦,悟身外身。”
虽大彻大悟,以烦惑未断,犹不能了生死。
很多人羡慕参禅开悟,不知开悟非一般人所能,即便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如此跟老实称名,蒙佛接引,一世稳妥成就又怎能相比?
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师在《文钞》中曾谈及苏东坡的轮回历程:
“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青、真如喆,其所悟处,名震海内。”
“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
“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
最终,印光法师在护国息灾法语中,无不感慨道:
“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常携阿弥陀佛像一轴以自随,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及其临终,径山唯琳长老,劝以勿忘西方。坡曰:「西方即不无,但此处著不得力耳。」门人钱世雄曰:「此先生平生践履,固宜著力。」坡曰:「著力即差,语绝而逝。」此即是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各避免之。”
以苏东坡之才,且时时随身携带弥陀画像提醒自己往生西方,弥留之际。法师门徒勤劝念佛往生西土,东坡仍然提不起精力,却自作聪明以口头禅草草了事。回溯前缘,苏轼曾写下《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无灾无难做公卿尚且令人羡慕,更何况往生极乐,永离众苦呢?愚夫愚妇生前老实念佛,死后高登极乐莲邦,反倒是大聪明人,在娑婆秽土中蹉跎了一生又一生的岁月。
佛祖释迦牟尼,将“世智辩聪”,列为八难之一,是学佛修行的大障碍。净土行者,听闻此言,念及此生,能不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以谢佛恩吗?
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
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撰稿:顿恰丨责编:贤凤丨美编: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