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备考基础题型专练:语段综合系列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①______________: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②______________。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1.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比喻、对偶、排比

B.拟人、比喻、借代、对比

C.借代、比喻、对偶、夸张

D.排比、夸张、借代、拟人

2.文中画框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新冠疫情应对能力是当下衡量各国国家治理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中国疫情防控卓有成效,不仅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成为与世卫组织合作向他国提供疫苗等抗疫资源最多的国家。中国对新冠疫情研究及防控的探索与实践,确保了国民整体健康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稳步推进。中国坚定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并向国际社会提供疫苗等公共产品,促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同。相比之下,个别西方国家的“政治抗疫”“甩锅抗疫”害人害己,一些媒体与他们在中国抗疫议题上默契配合,捏造出中国隐瞒疫情的假新闻,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在国际抗疫中,(   ),这导致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舆论场暗流汹涌,但中国在世界抗疫考场上交出的答卷有目共睹。事实终将证明,一些西方舆论恶意抹黑中国抗疫表现的闹剧终将演变为一场悲剧。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方做得多说得也不少,而个别西方国家做得少但说得尤其多

B.个别西方国家做得少且说得多,而中方做得尤其多但说得也不少

C.中方说得不少做得尤其多,而个别西方国家做得少但说得也不少

D.个别西方国家做得尤其少且说得多,而中方做得多说得也不少

2.下列各项中,和画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推翻雕像是目前漫卷欧美的“弗洛伊德运动”的附带产物。根据维基百科一项正在更新的统计,在美国,至少有200座雕像和纪念碑在这场运动中被推倒,其中有不少毁于群情________的抗议者。哥伦布雕像大概是被“秋后算账”算得最狠的,这位开拓新大陆的探阴家,也被视为开启美洲殖民历史的罪魁祸首。人们认为他对美洲殖民历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不应该推倒雕像,________。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人物具有历史局限性。(        ),这些在公共空间占据________的庞然大物,成为人们绕不开的地理、心理文化坐标。历史本应是可质疑、辩论、反思和重塑的,但某些雕像的________切断了讨论和反思的可能,它们因为高大,让人不得不仰着脖子才能观看,不仅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臣服,而是视觉上的冲击。不然为何古时皇帝要修筑高高的台阶,让每个觐见者都要在底层高呼一声“陛下”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激愤     众口难调     立锥之地     居高临下
B.激奋     众口难调     一席之地     高屋建筑
C.激愤     众说纷纭     一席之地     居高临下
D.激奋     众说纷纭     立锥之地     高屋建瓴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臣服。
B.不仅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冲击,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臣服
C.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臣服,更是视觉上的冲击。
D.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臣服。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也许文学作品与历史人物雕像不同,雕像反映历史,也塑造历史,尤其塑造着胜利者的历史
B.但也许历史人物雕像与文学作品不同,雕像反映历史,也塑造历史,尤其塑造着胜利者的历史
C.但也许雕像反映历史,也塑造历史,尤其塑造着胜利者的历史,历史人物雕像与文学作品不同
D.但也许历史人物雕像与文学作品不同,雕像塑造历史,也反映历史,尤其塑造着胜利者的历史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智能科技的应用,有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完美。___的语音提示、一环套一环的子母菜单,让用户仿佛进入了迷宫一般,常常是话费没少花,问题没解决。一些金融机构还取消了传统数字菜单服务,改为由用户直接说指令、发语音,原本希望以此简化操作,结果却是___,一些用户指令无法被正确识别,让原本就不熟悉服务流程的用户更加___。平心而论,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金融服务中本是一件好事,以机器人取代人工,可以提高客服系统反应速度、延长服务时间。在解决重复率较高的问题上,智能客服也确实表现出人工客服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金融业务往往具有复杂性,很多问题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如果金融业务匆匆忙忙推行用机器代替人的措施,甚至全面实施机器值班,那么可能会导致造成客服沟通质量和效率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客户服务不同于商品销售,需求千差万别,很难做到整齐划一,但指望用简单化、标准化、程式化的机器人客服解决所有问题,无异于______。希望更多金融机构的客服电话能成为既聪明又贴心的"帮手",成为用户越来越喜爱的热线,为金融机构赢得更多信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冗长繁杂    雪上加霜    骑虎难下    缘木求鱼
B.纷繁芜杂    事与愿违    骑虎难下    竭泽而渔
C.冗长繁杂    事与愿违    无所适从    缘木求鱼
D.纷繁芜杂    雪上加霜    无所适从    竭泽而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金融业务如果匆匆忙忙推行用机器代替人的措施,甚至全面实施机器值班,那么可能会导致造成客服沟通质量和效率下降,让消费者带来不便。
B.金融业务如果匆匆忙忙推行用机器代替人的措施,甚至全面实施机器值班,那么可能会造成客服沟通质量和效率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C.如果金融业务匆匆忙忙推行用机器代替人的措施,甚至全面实施机器值班,那么可能会导致客服沟通质量和效率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D.如果金融业务匆匆忙忙推行用机器代替人的措施,甚至全面实施机器值班,那么可能会导致客服沟通质量和效率下降,让消费者带来不便。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强化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为300 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
B.他八十三年的人生虽然"谢幕"了,但在其身后留下了繁花似锦的舞台,那高超的艺术鬼力让我们难以忘怀。
C.《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突出"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激发出产业的创新潜力。
D.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确实不敢赞一词。

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1.A

2.不好。①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②原文有“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强调了“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去掉关联词语,就成为一般的叙述句,缺少了原句的严密准确性。

3.①它并不是起眼的树木;②我却时常走到树边

解析:1.如“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使用对比;如“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使用比喻;如“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对偶;如“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排比。文段中没有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排除B、C、D三项。

2.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原句与改句相比有两处改动:一是原句的第一小句比改句的第一小句多了关联词语“只有……才……”;二是原句的第二小句是主动句,而改句的第二小句用被动句。这样改动不好。原文用“只有……才……”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这两句之间是条件关系,强调“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而改句去掉“只有……才……”关联词语后,就变成一般叙述句,从语言运用的严密性、准确性来看,不如原句的表达。此外,联系上文内容看,上文说的是“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此处应用主动句,应强调“我们”主动“发现”,而不应是改句强调的“草木”被动“发现”。所以,综上分析,从关联词语的运用和句式的运用两个方面分析改句的不好。

3.本题,第①处,结合后句“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理解,此处是说构树不惹人注意,它并不是起眼的树木。第②处,句中的“但”可知语意转折,可知此句说的是它引起了“我”的注意,结合后句“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可推知此处填写“我却时常走到树边”。

二、答案:1.A

2.D

3.他们与一些媒体在中国抗疫议题上默契配合,捏造出中国隐瞒疫情的假新闻,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

解析:1.审题时要注意括号的前后句,并且要抓住文本的核心态度——对个别西方舆论的批评,故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应对其加以强调,即把个别西方国家的做派放在“而”后面,排除B、D两项;A、C选项中A选项更加贴合语境,能够突出“批评个别西方国家的舆论鼓动”这一核心态度。

2.文段中画框的句子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A项为借代,以“烽烟”来指代战争。B项为拟人、反问。“怨”和“度”分别赋予羌笛、春风人的感情与动作;“何须”意为“哪里需要”,表反问语气。C项为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D项为比喻,此项说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一些媒体与他们在中国抗疫议题上默契配合”错,文本突出的是个别西方国家,应把“一些媒体”和“他们”换位置;得到传播的主语是“假新闻”,前后主语不一致,应改为“进行”。

三、答案:1.C; 2.D; 3.B
解析:1.激愤:激动而愤怒。激奋:激动振奋。根据语境,应填“激愤”。众说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众口难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根据语境,应填“众说纷纭”。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根据语境,应填“一席之地”。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根据语境,应填“居高临下”。
2.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要放在“带来的”后面。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要放在“带来的”后面;搭配不当,“而是”要换成“更是”。C项,语序不当,应把“一种心理上的臣服”与“视觉上的冲击”互换位置。
3.A项,根据前面的信息,应是“历史人物雕像”在前,调整为“历史人物雕像与文学作品”。C项,“雕像反映历史,也塑造历史,尤其塑造着胜利者的历史”是“历史人物雕像与文学作品不同”的表现,应将“历史人物雕像与文学作品不同”与前面部分互换。D项,应先反映历史,再塑造历史。

四、答案:1.C; 2.B; 3.B
解析:1.冗长繁杂∶指表达或描述事物的语言太过繁杂,过于啰唆。纷繁芜杂∶形容文章内容芜杂,没有条理,或者是事情杂乱无章,没有头绪。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冗长繁杂"。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事与愿违"。骑虎难下∶比喻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无所适从"。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根据语境,四空应填"缘木求鱼"
2.A项,语义重复,删除"导致"或"造成";搭配不当,将"让"改成"给"。C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金融业务"后面。D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金融业务"后面;搭配不当,将"让"改成"给"
3.文中的引号与B项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A项的引号是特定称谓,指第十三个五年计划。C项的引号表示强调。D项的引号表示讽刺或反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