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研动态|2017“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 6月14日在沪开班
“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2017“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于6月14日上午九点在沪开班。本次“研修班”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上海东方明珠国际交流有限公司、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化译研网承办。来自近28个国家的四十余名电影产业相关管理机构、电影节主席、电影公司机构负责人、电影人,影视领域、翻译领域专家学者,国内近20家影视机构参加此次活动,80余家媒体到场进行报道。
首先,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港澳台及国际处龚毅致欢迎辞,向来沪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影视译制专家和影视机构代表、各位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他提到,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非常丰富的影视文化积淀,也是中国电影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对本次“研修班”的顺利举办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随后,中国文化部外联局翻译处处长蒋好书在致辞中表示,本期“研修班”将进一步加强中外影视文化合作与交流,加深各国影视界、译制领域专家学者与中国同行的了解,帮助大家掌握中国当代影视艺术、译制学术的发展情况,创造务实可靠的平台,推动各界人士就中外影视译制合作的工作规范、现状前景、机遇挑战及合作方向等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就各国关心的话题畅所欲言、畅谈合作。消除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一带一路”影视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互鉴,增进人民友谊,做到“影视互译,沟通心灵,文化共享”。为促进中外影视文化交流,需要更多的译制人才,必须提高中外影视作品跨语言互译的规模、层次、质量、规范,打造更宽广的传播平台、贯通更多元的交流渠道,从而打开市场、增进了解。我们期待世界能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中国的认识,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译制传播合作伙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节目交流管理处董廷燕在致辞中说,中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影视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的影视作品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以及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体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色。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很多优秀作品也得到了海外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影视译制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的影视剧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更是跨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交流形式,是以媒体作为媒介进行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中国艺术家译配了大量海外影视剧,让中国了解了世界。同时,中国的影视作品目前也正在突破语言瓶颈走出国门,陆续走向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观众带去辉煌绚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世界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专职常务副会长于志庆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并强调了影视译制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的重大作用。表示影视制作行业协会在本次“高级研修班”上,将通过影视作品路演,选取合适的项目进行译制,并探讨中外影视译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影视作品的互传和译制人才的合作方式;交流中外影视译制合作政策机制和平台建设以及传播机制和国际市场培育等内容;并就中外影视译制合作的译配和教学研究等展开学术对话。
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全球业务高级副总裁丽莎·安·帕诺就电影如何讲好故事进行了发言。她认为通过电影的译制和交流,将使电影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而且是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影视译制跨越文化和国界,使好莱坞的动画及电影来到中国。比如《变形金刚》是在北京译制的,这是我们和中国影视译制工作者共同合作的成果,这种本土化的译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我希望通过本届“研修班”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代表杨乐乐介绍了影视市场。她提到,译制不止是语言的工作,更多的是关乎心灵,我们通过更多的影视作品彼此了解、互见,沟通心灵。
中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影视人才也参加了此次“研修班”,对影视译制教学和人才培养也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影视译制教学将影视与翻译两个学科完美融合,是根据社会需求构建的交叉学科,进而培养出国家急需的语言基本功扎实、人文素养深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视译制人才,为中国的影视译制注入年轻的力量,为中外影视交流做出贡献。
从2015年起,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举办了两期“中外影视译制合作研修班”,开启了中外影视译制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今年的“研修班”于4月份已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上海活动历时五天,参加“研修班”的国际专家将通过“影视互译 沟通心灵 文化共享”国际论坛,电视节、电影节路演,SMG参访交流等活动与中国影视界同仁开展经验交流、作品选译、影视交流等特色活动,体验影视中的中国及上海独有的特色地域文化。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赵越 中国文化译研网 王富丽
摄影|中国文化译研网 万国松
编辑|中国文化译研网 朱贺芳
“文化互译,沟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