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肩井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位于肩上陷中,四通八达喻为市井。肩井所在之经通过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其所治之症,多且复杂,有如各病之市集,故名。属足少阳胆经。

【定位取法】

肩井穴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按压有酸痛感即是。《针方六集》: “如取左(侧)穴,用本人右手小指按于左肩柱骨尖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是穴。取右(侧)穴,亦如是。”

【穴性特点】

肩井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理气散结之效。临床可用于催产。

【主治概要】

1.肩井穴位于肩部,为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脉交会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规律,是治疗肩背痹痛、上肢不遂、头痛、落枕、下肢痿痹的常用穴。

2.《八总穴歌》说“两足肩井搜”,临床上本穴可用于治疗足部病变。

3.足少阳经筋系于膺乳,本穴具有理气散结、活血祛瘀的功能,是治疗乳腺炎及其他外科病的效穴之一。

4.本穴是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故针刺肩井穴可针一穴而通两经,又是治疗难产、胞衣不下、崩漏的常用穴等。

【临床应用举例】

1.急性乳腺炎 俗称“奶疖”,中医学称为“乳痈”,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发病原因是:哺乳方法不当,哺乳不畅、乳腺导管堵塞等情况下发生乳汁淤积,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在乳头破裂、乳头畸形或乳头外伤的情况下,细菌可从乳头逆行进入乳房而扩散至乳腺实质。

(1)毫针刺法配合电针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放松肩部肌肉,常规消毒患侧穴位皮肤后,采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直刺入肩井穴位,进针0.5~0.8寸(不宜向前内下方直刺,以免穿透第1肋间隙,或其上方而损伤深层的肺脏,造成气胸)。《太平圣惠方》提到肩井穴:“针不得深,深即令人闷,……若闷倒不识人,即须三里下气先补而不用泻,须臾即平复如故。”给予强刺激,施快速捻转泻法,使针感达患侧肩部或胸部或上肢,留针15分钟。每日 1次,直至痊愈。可配合天宗穴,连接电针治疗仪,选密波50~100赫兹,刺激15分钟后,摇大针孔出针,不按压。

(2)穴位注射法:用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2毫升。穴位常规消毒后将注射针头刺入穴内0.5~1寸深,回抽无血时推药。每日1次,连续3次。如双侧乳腺患病,则双侧注射治疗。

(3)刺络拔罐法:令患者平卧,暴露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在肩井穴静脉丛处,用三棱针点刺让瘀血自然流出,然后在其上加拔火罐或抽气罐,出血量以10~15毫升为宜。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可起到通乳祛瘀散结的作用。

2.颈椎病 由于颈部长期不良姿势使韧带增厚、骨质增生、间盘退变,造成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的压迫而出现颈部疼痛、四肢无力笨拙、行走不稳、头晕头痛等症状。多见于伏案工作者,以中老年人常见,但近年来青少年患者有逐渐增多趋势。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缓解。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毫针刺法配合电针法:取双侧肩井穴,采用30号1.5寸毫针,斜向后方斜刺0.5~0.8寸,留针20分钟。另进针得气后,使针尖向颈椎方向斜刺,采用捻转补法1分钟,令针感向颈项及后枕部位放散,隔日1次, 7次为1疗程。可配合风池、太阳穴等,以加强理气升阳,疏通经络之功。电针治疗也有所应用,选用疏密波(2/100赫兹) ,连续刺激30分钟后,出针。

3.肩周炎 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是一种常见的疾患,好发于五十岁左右的中年老人,女性多于男性。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有关。早期呈阵发性疼痛,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肩部受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周炎起病缓慢,病程冗长,初起时为轻度肩痛(粘连前期) ,并逐渐加重,肩关节的活动开始受限(粘连期)。日常生活中如梳头、洗脸、穿衣等动作均受影响,因而患者感觉生活极不便。针灸对该病有较好疗效。《通率指要赋》指出: “肩井除两臂难任。”

(1)毫针刺法:采用30号1.5寸毫针,在患肩肩井穴处常规消毒,直刺入穴位后行提、插、捻、转手法,并逐渐将针尖上提,方向变为直对肩关节部位,行法平补平泻,使针感向肩部放射,得气后,留针30分钟,可加用肩髃、曲池等穴位,共同起到疏经通络的作用。

(2)温针灸法: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患肩肩井穴,得气后,将1厘米长的艾条一段,插在针柄上并点燃(为避免艾段散落灼伤皮肤,可剪一圆形纸片留小孔,套在针身上以盖住皮肤)。每段为1壮,烧2~3壮,使药力循针内传,烧尽出针,以达到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的作用。每日1次, 10日为1个疗程。

(3)电针法:采用30号1.5寸毫针,在患肩肩井穴处常规消毒,向患肩直刺入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向肩部放射,使得气,加用肩髃、合谷等穴位,接电针治疗仪,先用密波(50~100赫兹)刺激10分钟后调成疏波持续刺激20分钟后出针。

(0)

相关推荐

  • 针道窥径之经典——官针篇第七

    #健康2021# 官针篇讲的各种针法,而在讲针法前,内经强调了针法是因为疾病的深浅而选择的.太过不及都有问题.九针是针具不同用于不同的疾病,而十二刺.九刺.五刺.三刺主要是疾病的病位深浅选择毫针刺法. ...

  • 肩井(GB21)

    穴位分寸歌肩井肩峰凹陷中,豁痰开窍噤能通:肢麻背痛和瘰疬,难产乳疮及中风.[中文名称]肩井 [中文拼音]Jiānjǐng[外文缩写]GB21[穴名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别   ...

  • 针灸常用腧穴——百会

    [穴名释义] "百",形容很多;"会"指聚会,意指多脉聚会.而头为诸阳之会,乃手足六阳经.督脉的交会穴,又穴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故而得名. [定位取法] ...

  • 针灸常用腧穴——大椎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之下,第1胸椎棘突之上,因第7颈椎棘突在后颈部,解剖标志上最大最高,故名大椎,属督脉经. [定位取法] 第7颈椎棘突之下凹陷中.用体表固定标志取穴法,于后项部正中线上 ...

  • 针灸常用腧穴——上星

    [穴名释义] 该穴处于头上,如星之居上,故名. [定位取法] 头前后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骨度分寸法:从前发际至后发际合12寸,本穴在此分寸之前1/12与后11/12之交界处,采用对折法.手指 ...

  • 针灸常用腧穴——命门

    [穴名释义] "命"即性命.生命;"门"乃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本穴位于两肾中间,是人体生命元气的重要门户,且因肾主一身之本,故名命门. [定位取法] 该 ...

  • 针灸常用腧穴——腰阳关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之下二椎,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之关隘,故叫阳关.因该穴位于腰部,故名腰阳关. [定位取法] 该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左右双髂嵴连 ...

  • 针灸常用腧穴——水沟

    [穴名释义] 该穴位于状如"水沟"的人中沟中,有如承接鼻涕之沟渠,故名水沟,又名人中. [定位取法] 人中沟正中线上,上1/3与下2/3交会处.将患者人中沟均分为3等份,上1/3与 ...

  • 针灸常用腧穴——关元

    [穴名释义] "关",有封藏之意;"元",指元阴元阳之意.本穴居丹田,内应胞宫精室,为封藏一身真元之处,故名关元.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骨度分寸 ...

  • 针灸常用腧穴——气海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脐下,"脐下,肾间动气",即元气,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善治各种气病,兼是强壮保健穴,故名气海.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骨度分寸法:取穴时采用 ...

  • 针灸常用腧穴——中脘

    [穴名释义] "脘"同管,原指胃内腔.因该穴位居胃的"中"部,故名中脘,此亦是相对于上脘和下脘而言.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骨度分寸法:前正中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