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村
在山西晋陕边界偏僻的大山里,在黄河岸边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有一处昔日的神隐秘境。这里曾是李姓祖先发现并迁居的偏僻山村,也曾在黄河水运最辉煌的时候得以发展壮大。直到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1989年秋天发现这里之前,这里还一直是李姓后人远离世事、安守薄田的僻静山村。这里就是被吴冠中先生说成是他自己一生三大发现之一的山西省临县碛口古镇的李家山村。
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曾在1976年和1989年两次来到这里,住在村中一户人家中数日埋头写生作画。在1989年10月再次赴李家山村作画后,他不仅感慨地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院落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到了2009年1月,李家山村已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今,这里“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的房子、独具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建筑风貌、浓郁的西北风情吸引了大量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朝圣”和创作。
李家山村位于碛口古镇的西南,直线距离仅有两公里。昔日在碛口商号发财的财主们按当时规矩需要安顿家眷住在村里,往返于碛口和李家山村需要走5公里的山路。
如今已有简易公路可以直达山顶。自驾的朋友在碛口镇过湫水河桥后顺沿黄公路再转个弯就能看到左手边一个进村的指示路牌(加偏GPS:N37.63559° E110.76647°),沿简易公路上山就可以直接开车抵达山顶的停车场(加偏GPS:N37.63249° E110.77551°)。村子里的简易道路比较狭窄,坡路会车也比较麻烦,所以一定要按照村里的规定上下行都按单向行驶,从进村的路口上山,再从出村的路口下山。
如果不想驾车上山,也可以将车停在出村路口附近的山下停车场,然后步行进村(山下停车场加偏GPS:N37.62979° E110.77176°)。
李家山村大大小小一共有百十来小院,400多孔(间)住舍,鼎盛时期曾居住着二、三百户人家,最多时曾达760口人。其中,真正属于清代建筑群的只有在一个南北走向山坳两侧山坡上的少数几个窑院。
山坳里的窑院就是上下依次建造于两侧约有七十多度、落差有五、六十米的山坡之上,一层又一层的窑院,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立体村落。
每一户的窑院都有一块在山坡上辟出来的平整庭院和数孔在山体内开凿出来的窑洞。各家各户的窑院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上一层庭院的下面就是下一层窑洞的洞顶。一层层的窑洞就这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层叠在陡坡之上,最多的地方达七、八层。看似完全依山随意布局的窑洞、窑院,完美地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凝固成一幅独特的西北风画卷。
在最顶层窑洞或是在山坡开阔的地方,更有一些窑院将窑洞与明清砖瓦民居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偏远的黄土高坡、在僻静的小山村里,将盛行于北方的明清砖瓦民居与西北窑洞进行完美结合、所有窑院和谐且富有美感地分布在山坳两旁的山坡之上,这一切构成了李家山村的独特之美。
相比平原甚至江南,李家山村的明清建筑实在算不上精细,更算不上什么奢华,不过还是有许多细节做得非常讲究。想来,这里当年地处偏远山沟,能把木雕砖雕等做成这般水平,恐怕也需要花费主人不少银子吧。
进入李家山村游览大体有两条路,一个是自驾或者包车直接抵达山顶停车场后开始步行从最上层开始往下游览;另一个是乘车抵达山下的停车场步行上山从村子的山坳底端进村后从最下层往上游览。
整个村子里的主要明清建筑就分布在山坳两侧五六十米高的山坡上,这些窑院之间都有蜿蜒的小路相连。将村中所有标注的建筑游览一圈仅需步行不到三公里。只不过,这三公里路是需要在五六十米高的坡路上上下下走三四个来回才行(点击链接可下载步行航迹kml文件,用谷歌地球可查看立体效果)。
因为李家山村最精华的部分是位于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小山坳当中。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游览山村的最佳时机无疑是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的那部分时间。温暖的朝阳或夕阳穿过较多大气层斜射在西面或东面山坡上,会让这个黄土高坡上的独特画卷更加富有感染力。
由于南北走向的大体是山坳实际上在顺时针方向上还存在15度左右的偏移,因此,夕阳照射东侧山坡的机会会更多一些,也会更漂亮一些;朝阳则因为被山体遮挡,需要等到太阳升起较高之后才能够照遍整个西边的山坡。
也正因为李家山村的这个特点,多数摄影爱好者到此游览时都会选择至少在村子里住上一晚。这样,除了可以分别在一早一晚阳光最好的时候拍摄东西两侧的山坡之外,还能充分地享受早晚游客较少安静时光,独自一人在山村宁静的小道上漫步,欣赏山村独有的那份美丽。
当然,也可以选择只是在上午或下午较好的时光到李家山村进行两到三个小时的快速游览。不过,在老范看来,如果来李家山村不到这里的窑洞里住上一住、不在清晨到村子里的小路上走上一走,这样的行程真的会有很多缺憾。
村子里有几家窑院供游人选择留宿,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吴冠中先生当年在此作画时入住的李银兰四合院民宿和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碛口老李》和《黄河人家》拍摄地的黄河人家客栈,另外还有麒麟院和李建新家客栈等。
相对来说,很多画家朋友会抱有一种“朝圣”的心态来此写生或者创作,他们多半会选择吴冠中先生曾经留宿过的李银兰四合院。而更多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览的游客会选择黄河人家。因为黄河人家客栈位于村子西边山坡上最高的西财主院里,距离山顶停车场不足十米,是村中最方便也是景色最好的地方。
西财主院是一个二层的楼院,小院的西侧是二层的窑洞,北侧是一个二层的灰砖小楼;一层是相对封闭的庭院,二层则有开放的走廊。这也是几个对外开放窑院中唯一一个具有这样开放走廊,并且能够在自己入住的窑洞门口看到对面山坡景色的客栈。
我们在这里入住的两天时间里,白天或是在山村里闲逛或是开车前往碛口古镇的其他几处景点游览,傍晚前回到二层的窑洞休息。坐在二层走廊的餐桌旁,喝着自带的咖啡或茶水,一边欣赏对面山坡如画般的景色,一边与客栈主人夫妇闲聊李家山村曾经的历史与辉煌。
自李姓祖先从明代开始迁居进入李家山村,到清代的东、西院两个财主先后在碛口古镇的商号发迹,黄河水运兴盛的时期才是李家山村发展的最好时期。除了东、西两个财主院以外,其他几处有代表性的明清窑院应该也是那个时期建造的。在小山村里漫步一圈,走在这些古老的窑院之间,会让人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从山顶停车场顺着西财主院后墙一直向北,上到一个小山包上,那里是李氏宗陵。在上风上水的地方设立着一个李氏祖先的简单陵园。不过,这里并不是景区线路图上所描述的“宗祠”。
从宗陵原路返回,很快来到村北主要干道的岔路口,在这里如果右转就是步行前往碛口的山路,左转进村就来到村子北边、也是最高处的街道上了。
继续沿西边的山坡向上走就是著名的三层楼院。一家拥有三层、十多孔窑洞,这应该是当年一大家子住的地方吧。一层有一个还算宽敞的小院,二、三层则只有走廊链接各个窑洞、通往上下层。
再往山坡上面走,就是李银兰家的四合院了。四合院的位置虽比不上东西财主楼院的位置,不过其建筑水平并不逊色于两个财主的楼院。
在最鼎盛的时代,李家山村建设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相当不错的窑院民居,但是这里人们的生活其实一直都是比较艰苦的。过去,山村通往外界仅靠一条山路,吃水都是靠一担担地从山下挑到山上。
如今,虽然吃水已经有自来水送到山顶了,山顶和山下也分别都通了汽车、建好了停车场,但是要把一些重物从停车场搬到自己的家里,还是需要肩背背扛走过村中山坡上的小路的。
山后那些人丁最旺时草草修建的窑洞更是被完全遗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