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像房子一样
幸福像房子一样
□解启胜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父母在“幸福家园”小区文化礼堂里观看农民自编自演《我们的村晚》,当听到:“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小康奔富强;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小区别墅房……”时,我看到老爸老妈眼睛都泪盈盈的,一台晚会把我们带进了以往的回忆。
1969年,20岁的父亲娶了20岁的母亲,从此我家就进入了1.0时代的草房。草房是我生命的摇篮,我在草房里度过了艰辛的童年岁月,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我的第一个小学是两间草房、两个年级和两个老师。有一天,二年级的房子屋顶被大风刮掉,又下着大雨,两个年级的学生就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自习,原本一张泥桌上坐我和潘家胜,现在又把张帮好和马学胜加进来,因桌界我们四个同学就开始互相推、挤、抓、打、踢,因为潘家胜、马学胜有姐姐,张帮好有姑姑在另外半间的二年级里,于是由四人大战逐渐上升为七人混战。当时语文老师任传把张帮好改名为“张帮胜”,比喻此事为“四个齐天大胜(圣)闹天宫”。老妈说:“虽然我家那时的草房跳蚤满身、经常漏雨、挡不住寒风,但没觉着苦和累,大集体干活时,还常唱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你抓周时,全庄人把家里好吃好玩的东西都拿过来摆着,可你什么也不抓,就抓了当时家里唯一一本书,红红的《毛主席语录》。”老爸说:“吃好穿好都不如自己的房子好啊,我和你妈当年成家时住的是生产队帮忙盖的草房,那房子就像一个穿着蓑衣站起来的人,尽管很穷,但志气高昂,走起路来腰杆都直直的。”
1985年,我家有了2.0时代的房子。那年,父母在村最高处面南背北的建造了四间土墙瓦顶屋。廊檐上用砖头砌四根支撑柱,土块砌墙,墙上架水泥预制板,预制板上绑竹子,竹子上面铺芦苇篾片,篾片上糊泥巴,泥巴上沾瓦片,瓦片脊上用小瓦攒成屋顶。中间两间没用隔墙,用一根又粗又长的木头当横梁,横梁上挂块大红布,上这根大梁时家里还请亲戚喝了“上梁酒”。过几年,家里靠水稻、油菜、栽桑养蚕、货郎担子、“鸡毛换糖”拨浪鼓和外出打工等把泥瓦房改造成平房。又过几年,在平房上加盖成楼房,并接上自来水、通上宽带,房间里逐渐添置了空调、冰箱、液晶电视机、洗衣机,也有了卫生间和洗澡间,厨房里电饭锅、煤气灶、电磁炉和吸油烟机一应俱全。老妈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农民也越来越富,盖得房子都像'富’字一样,一层一层的,又大又高。”老爸说:“小平同志是我们致富领路人啊,我们都是唱着《春天的故事》把房子翻盖得越来越好。”
2014年,我们家再一次发生变迁,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家也住进“幸福家园”居民小区,住房进入3.0时代。小区亮丽富有,依水而立,绿树环抱,诗情画意。小区的文娱、医疗、教育等资源也接近城市。走进小区“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文化礼堂,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立家规、习家训、传家风”百姓故事栏,有展现村庄历史变迁、建设成果和未来发展的文化长廊。新时代居民小区的房屋将不再以楼层的高低、房间的大小、墙面的材质来评判宜居水平,而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新目标提升人民的居住环境。
2019年春节,我们家三口开着浙牌照小汽车,妹妹家三口开着苏牌照小汽车,弟弟家四口开着皖牌照小汽车,三小家聚集到父母所在的“幸福家园”小区,一陪爸妈过年,二为爸妈过70大寿。父母都是1949年出生,因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过早去世,所以都记不清在哪月哪日出生,村里登记户口时就给爸妈上的是:“1949年10月1日出生”。我们兄弟妹约定把父母的生日都定在大年三十,利用过年一并给爸妈过生日。年饭后,弟弟和弟媳抬上一个又大又高的生日蛋糕,妹妹和妹婿给爸妈拿出从头到脚一整套红色衣物,我和媳妇给爸妈塞上一叠红包,孙子孙女们抢着给爷爷奶奶戴寿星大高帽,还糊了爷爷奶奶一脸一身的蛋糕。欢庆过后,小区文化礼堂里传来喜庆的音乐,一场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我们的村晚》,已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