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烈士暮年
元朔二年,韩安国明显感觉到,人生即将谢幕,生命的钟声就要敲响。几回回,韩安国梦里回到了心心挂念的庙堂,几回回韩安国脑中尽是天子的威仪。
韩安国不想再奢谈什么建功立业青史留名,韩安国只想在京城长安终了此生。韩安国身在边地,韩安国感觉自己远在天涯。
匈奴侵袭渔阳虏略千馀人让他痛心疾首,皇帝派来使者责怪让他战战兢兢。英雄迟暮,韩安国心生退意,韩安国上书天子要求调回朝廷,任个闲职也好。
《史记.韩长孺列传》载:“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
汉武帝一道诏书进一步拉长了韩安国和京城长安的距离,想回朝廷,没门。韩安国心如死灰,韩安国吐血不止。
韩安国终于在郁郁寡欢中走完了人生。
▲汉武帝 【剧照】
汉武帝真的如此讨厌韩安国?
是的,因为韩安国曾经强烈反对对匈奴用兵。
当武帝接过帝国的权利棒时,武帝睥睨天下,武帝凝视苍穹,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是的,他有这个资本。高帝吕后时期的“无为而治”,文景两代帝王的韬光养晦,帝国已经完全从废墟之中崛起,帝国已经具备了向匈奴亮剑的实力。
武帝跃跃欲试,武帝要一雪前耻,武帝梦里都是高帝当年在白登落魄的身影,武帝几回回望着远嫁匈奴的公主们黯然落泪。
武帝长剑一挥,武帝虽人在朝堂,大脑中却尽是汉家将士在塞外厮杀的场景。武帝决心用拳头一雪前耻的意志非常坚定。
朝堂上立马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主和的,主战的。
韩安国强烈反对对匈奴用兵,匈奴人一帮禽兽,别和他们一般见识。匈奴那不毛之地我们打下了又有什么用?等我们找到匈奴主力已是人困马乏,匈奴以逸待劳,划不来。
武帝不动声色,武帝继续和亲。
武帝的和亲只是权宜,武帝的铁血和意志韩安国又岂能理解?
出兵马邑合围单于虽然流产,但汉军已经迈出了向匈奴人亮剑的第一步。
▲马邑之谋 【图片摘自网络】
韩安国虽然强烈反对过用兵,但武帝依然对其予以重任。《史记.韩长孺列传》载:“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
韩安国挥舞马鞭,韩安国气吞万里。
可见汉武帝并没有因为政见的不同而对韩安国弃之不用,相反,武帝对他寄予厚望。
景帝时,当吴楚七国燃起的熊熊烈火让梁国岌岌可危时,是韩安国和张羽等六人扛住了叛军的狂风暴雨。
武帝应该是知道此事的,所以以韩安国为将掌控全局。武帝用心良苦。
武帝继位之初,就召韩安国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建元六年,韩安国更是位列三公,为御史大夫。
当丞相田蚡因为精神病挂了之后,韩安国将丞相的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汉武帝强烈想将他这个代理丞相扶正,奈何韩安国却在此时崴了脚走不了道。
▲田蚡 【剧照】
在韩安国正常上班之后武帝依旧对他是“痴心不改”。武帝以安国为中尉,不久又徙为卫尉。
太史公司马迁对韩安国的才能也是点赞挑大拇指。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老韩,棒棒哒!
那么武帝为什么后来会无情地抛弃了他?其实呢,军事毕竟是韩安国的短板,韩安国在屯兵渔阳时判断失误,致使匈奴骑兵长驱直入。汉武帝很闹心。
此时,军事扛把子卫青已经横空出世搞得匈奴人极其紧张,武帝完全可以放开手脚使用新人。韩安国自然只有站在角落里唯唯诺诺的份。
但武帝也不至于对韩安国成见如此之深,坚持把他晾在边地品尝东南西北呼啸而来的寒风。
真正让武帝对老韩同志横眉冷对的原因是什么?
▲卫青 【剧照】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蚡言安国太后。
原来韩安国当初走的是武安侯田蚡的后门。众所周知,汉武帝对他这个舅舅可是恨的咬牙切齿。
武帝不说,不证明武帝心里不在乎。武帝雄才大略,武帝气吞八荒,武帝对舅舅田蚡当年的干政“记忆犹新”。
史书中对韩安国个人品质的瑕疵亦是有所记载。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假辱安国。
孝王卒,共王即位,安国坐法失官,居家。
韩安国,卿本佳人,奈何走了“小道”?
/
往期精彩: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