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在孝义话中可以读niē,有“捡,拾,拿,抓”等意思。

这个“拈”在司马村读nī。

1.俺儿去把跌的地下的瓜籽拈起来。

2.兀家把地下的兀一张钱儿拈起来装的自己身上啦。

3.哎也,你怎的甚的东西也拈咧?也不嫌恶心?

4.兀家拈的吃咾两个冷糕,也没有洗手。

5.针跌的地下啦,怎的也拈不起来。

6.你再拈上两个,我买的多,你尝尝儿这枣儿,不一样。

○《说文解字》中,“拈”的解释为“奴兼切,𢬴也。从手占声”。

○《康熙字典》中,“拈”的解释有“指取物也”。

○《汉语大字典》中,“拈”的解释有“用手指夹、捏取物;持,拿”。

○《汉语大词典》中,“拈”的解释有“用两三个手指头夹、捏取物”。

○《现汉》中,“拈”读niān,解释为“(动)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东西);捏:拈阄儿|拈弓搭箭|从罐子里拈出一块糖◇拈轻怕重”。

○《马烽作品中的孝义方言》中有“横草不拿,竖草不拈”,解释有“不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汾阳方言研究》中有“拈”,解释为“捡起来”。

○《临县方言志》中有“就要揉秃子,就要配钵子,就要拈谷子”;还有“路过在圪燎坡里拈咾一顺顺半砖头荷回来”。

○《霍州方言研究》中有“拈”,解释为“用手捡地下的东西”。

○《阳城方言》中有“拈蛋”,解释为“蛋,指纸蛋,小纸团。拈蛋:抓阄。例:他们预先把红薯按户数分成小堆,标上号码,然后开始拈蛋,谁拈住几号,那一堆红薯就是谁的”。

○《万荣方言词典》中有“拈”,解释为“用手指夹、捏取物:地下洒下绿豆啦,把颗儿都拈起|桌子上栽下馍馍渣都拈的吃啦”。

○《河津方言研究》中有“拈”,解释为“用手指夹、捏取物”。

○《韩城方言词语录(下册)》中有“拈(用手指头夹、捏)(土音为娘),馍花子掉在桌上,大人让小孩用手拈起来,拈净,拈得净净的”。

普通话的“ian”与孝义话的“ie”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编造:biē造

2.点子:diě子

3.看见:看jiè

4.铁链子:铁liè子

5.绵绵善善:miēmie善善

6.捻子:niè子

7.蔫啦:yē啦

8.偏方儿:piē方儿

9.夹钳钳:夹jièjie

10.欠款:qiè款

11.填仓:tiē仓

12.涎羡:涎jiè

13.显你能咧:piě你能咧

14.门限限:门xiēxie

15.砚瓦:niè瓦

16.咽气:yè气

即“拈”是可能读niē的。

我的分析是,写作“拈”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孝义方言志》中有“沿路在灰渣坡上捏了些儿半头砖”。
2.《乡言研究》中有“沿路儿在灰渣坡上捻了些儿半头砖”,对“捻”的解释为“捡”。

○《说文解字》中,“捻”的解释为“奴协切,指捻也。从手念声”。

○《康熙字典》中,“捻”的解释有“捏也”。

“捏”和“拈”不同。

“捏”在孝义话中可以读niә(一声),是“用手指挤压”的意思。

1.捏住鼻子也得把药喝咾咧。

2.我?正捏包儿咧,手还没有顾得上洗咧。

3.肚里疼是屎憋的,头脑疼是鬼捏的。

4.外柿子我捏来,硬的咧,还不能吃咧。

5.捏揣咾半天,从身上掏出五块钱来。

普通话的“ie”与孝义话的“i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憋气:biә(一声)气

2.间谍:间diә(三声)

3.接送:jiә(一声)送

4.劣质:liә(一声)质

5.灭火:miә(一声)火

6.镊子:niә(一声)子

7.撇过:piә(一声)过

8.切菜:qiә(一声)菜

9.贴对子:tiә(一声)对子

10.歇会儿:xiә(一声)会儿

11.叶子:yiә(一声)子

即“捏”是可能读niә(一声)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