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因素不仅让三星堆难以破解,还可能导致华夏史形成梗塞点
——证据说话!三星堆与殷墟历史谁早?不要形成互相矛盾的结论和伪学术话题
——三星堆与殷墟历史谁更早?不要把学术问题故意设置社会话题或形成伪学术话题
引言
笔者昨天发表了“遗憾!难堪?夏朝的证据如此充分,华夏子孙却长期无能解读!”呼吁两岸合作解读甲骨文!抓紧在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成立“先秦文字工程抢救中心”;尽快成立综合学科小组:纠正以前错误解读并命名的“司母戊”、“司母辛”鼎、“妇好”墓;并重新编写展览、宣传题材,特别是尽快纠正教材中的内容。
●从三星堆考古引出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三星堆和殷墟墓群谁早谁晚?
●网上一直有种论调:说考古部门故意隐瞒三星堆历史,担心三星堆文明早于殷墟(中原文明),因为好像流传一种观点:黄河(中原)文明的中心论问题。
一、中原文明中心论问题,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先后的问题
1.笔者认为这种论调是一些无聊者、无知者的炒作和杜撰的话题。
2.中原(黄河)文明中心论作为历史观点或理论本身是伪学术。
第一,历史的长河如此漫长,怎么能确定中原(黄河)就永远是文明的中心?第二,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不是都比中原(黄河)文明早,而从地理位置说,远离了此区域。
3.一些学者(或民间人士)极其狭隘的区域色彩学术观点
a.一些学者(或民间人士)以自己现在的出身或居住地对待历史事件,三星堆已经是近5000年前的历史,每个人以现在的区域去判断,其祖祖辈辈早已经过了无数次迁徙,早已无法知道自己的祖辈是哪个区域。假如一个学者(或民间人士)从自己现在居住的区域对待历史事件,那是极其狭隘的区域色彩的观点;
b.古代三星堆人的位置正好处于长江和黄河的交汇区域,往下是长江的上游,往上则是现在甘肃、陕西的区域,则正是黄河流径的区域。
而黄河和长江都是我国的国土,这有什么好争论的?无论先起源于哪里?正如有一首歌《大中国 》中的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若按照某些人的奇怪思维,难道唱歌时“黄河”都应该在“长江”前面?
c.特别对于一些上古历史,只能以出土的文物、文字为依据来解读,谁发达?谁先谁后?随着出土文物的考证随时可能纠正和改变,并非一成不变。
二、三星堆与殷墟的时代先后?谁的文明程度更高?考古中用碳同位素测定年代就非常准确吗?一些专业人员自相矛盾的解释
1.经常看到一些专家解释三星堆的文物时说“与中原铜器很相似,是由与中原铜器发展而来,比中原的工艺落后”,但同时又强调三星堆比中原文明要晚,这是严重的自相矛盾!
如果三星堆比安阳殷墟时代要晚,又是从殷墟传承而来,不只青铜技术其他文物都应该比中原高呀,因为无论社会或技术都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越来越落后!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
有文章得出“从器形到纹样都是典型的中原商朝风格”, 哪些纹样?从哪些器形?文章没有任何列举,像这种武断的结论充斥着中国考古界。
三星堆和中原肯定具有关联性,肯定同属于华夏文明,但谁先谁后,需要用文物作证据及文献说话,并不是就先入为主或武断得出:中原文明比三星堆时代要早,而器物制造技术又比三星堆先进,这样自相矛盾的结论。难道农业生产技术、工艺制造技术等,后时代比前时代是倒退发展?
局限、固守于黄河(中原)文明与长江文明(巴蜀或良渚等)谁先谁后,是极其狭隘的区域色彩和行为。
2.遗址用碳14测年并不是唯一标准,只有结合器物与遗骸的测量,甚至还要结合古籍记载才能较为准确得到结论。
用碳14测年所得测量结果并不就是定论,即使用碳14测年,其中关键还有测量物的选择和确定,所以不能过于依赖碳14的年代测定。
3. 三星堆用碳14测年的结果
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属于抢救性发掘,并没有采集测年样本。另外,当时的常规碳14测年法所需样品量很大。一、二号祭祀坑中可供测年的动植物样本基本都经过了火烧,要从这类样品中提取足够的纯净有机组成部分很不容易,有机组成部分保存较差。
1997年时,三星堆一号坑的木炭样品送到北京大学实验室进行了测年,然而这次测年的结果误差很大,年代的不确定性可以差好几百年,据介绍用骨渣进行碳14测年,首要程序就是去除污染。而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骨渣原本就经过火烧,再在地底埋藏数千年,胶原蛋白不断降解,用酸一泡基本就没了,所以,此次无法用来进行细致的年代讨论。
此外,当时也没有针对送检的木炭样品做进一步分析,不能判断是不是木炭因为年轮或是木炭空隙包含了黏土等物质,造成了年代差。
因为当年测年效果不佳,考古学者根据出土青铜、玉石器等文物的年代特征以及地层叠压关系,综合判断了一、二号祭祀坑的大概年代上限不早于殷墟一期,下限延续至殷墟三四期。
这个未能早于商朝的结果也让一些人产生疑问和不满,也产生了一个阴谋论:三星堆“不敢做碳14测年”。
2021年4月17日三星堆祭祀区4号坑的碳14测年结果公布,95.4%的概率在距今3148-2966年左右,属商代晚期。
而且这次的测年只是三星堆祭祀坑测年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针对祭祀坑的年代需要开展更多的年代测定工作。6座“新坑”将全部做碳14测年,已经从正在发掘的其它5座坑提取并测量更多样品,当6座坑的测年数据全部出炉,争取在今年完成6座坑所有的测年。
到时三星堆所处的年代或许将更加准确,由此将为三星堆祭祀坑的多学科研究提供精细的年代支撑,
代表中原文明核心的殷墟墓群考古很多并未做过碳同位素测定年代,也是依靠文物加文献推测。
代表中原文明核心的殷墟墓群考古发掘较早是从1928年就开始,当时也无条件做碳同位素测定来判断年代。只是根据有关文献,如《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记载整理得出是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的商王朝,该王朝延续了近500年,是具备疆域国家形态的中国上古历史的开端。
目前考古界认为安阳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至1046年)的古代都城,代表了中国早期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最繁荣的时期。
三、众多证据显示三星堆比中原文明早:先排除测量碳14的方法,以下因素也有非常充足的说服力能够证明三星堆比中原文明早。
前面才说了用测量碳14的方法运用在考古里面测定年代,虽然碳14衰变的过程是一个稳定和准确值,但选择的测量物以及测量方法上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在考古时用测量碳14来确定年代并不是唯一标准,必须结合器物、文献记载来等综合因素。
a.笔者掌握的还未公开的重磅证据。特别是其中的文字证据(为保护文物需要,暂时不能透露)。
b.三星堆青铜高立人甘蔗状态图案、圆尊蚕状态图案与后来的鼎上图案对比分析,三星堆应该是发源地。从而也能看出:中国几千年鼎的纹饰及一些器物纹饰,由三星堆衍射而出。
此方面参见“三星堆解谜一声惊雷!国之重器鼎文全释错!甘蔗哺乳成就华夏文明!”又名“三星堆解谜(六)远古的三星堆人在叹息!以此文祭奠我们伟大先祖!”
c.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其工艺十分粗糙,完全落后于中原地区。
d.三星堆还没出现方鼎,只有圆鼎(尊)。
e. 安阳小屯村5号墓(错误解读为妇好墓)的文物与三星堆对比,具有很多相同性,但从甘蔗纹饰的原创性,以及甘蔗酿酒、制糖的技术、使用的器械都比三星堆高和先进。
技术是向前发展,不可能后面的时代比前面的还落后。加上5号墓里面大量的铭文记载(以前错误解读或没有破解),笔者依据这些(而不是碳同位素)综合判断:河南殷墟5号墓的历史比三星堆晚。
f.三星堆主要是象牙,而殷墟主要是马骨。
出现如此多的马骨显然已经是国家为了战争需要,如果是私人喂养,则难有如此大数量,人们大量养马的时间比大象在后。因为大象在战争里不仅笨拙,而且容易敌我不分,误伤友军,所以象骑兵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夏以后的战争比夏及以前更为频繁和残酷,人们才把大量马用于战争,而三星堆马骨都未出现,由此也可以说明三星堆比殷墟历史早。
◆诸多因素判断三星堆比以殷商为核心的中原文明要早,三星堆可能经历了夏(或更早)的全部或部分时期,以及商的部分时期,后来还可能进行了搬迁。
◆就算三星堆作为夏的开端或经历了部分或整个夏,早于河南殷墟,但与本身就解读为晚于夏是商的文明中心又有什么矛盾?
为何一些学者非要先入为主或武断强调三星堆比中原文明晚呢?实在让人费解!
◆本来是正常的学术问题有人故意设置一些话题,引出一些非学术的社会话题,争论不休,甚至偏离了学术本身的内容。
四、附带的一个问题:三星堆与金沙究竟谁先谁后?
有时文物代表的特征比碳14测量年代还准确,虽然理论上碳14测量的结果本身非常准确,但在选择标准物和测量方法上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某些文物本身却具有显著的年代或生活水平特征,比如清朝埋葬者衣服与民国肯定不一样,不用测量碳14就完全能准确判断是清朝。
并且某些文物应该是随着时代进步的,而不会比上一个时代落后。比如墓中出现了一部BB机和一部智能手机,不可能把智能手机判断为早于BB机的时代。
深入考察金沙的文物,去分析这些文物当时的真实用途,其中有二件重要文物基本能判断:金沙遗址比三星堆要早,而且之间未必存在紧密关系。第一件,金沙遗址比三星堆出土的象牙要多得多;第二件,特别是以下这件重要文物。
金沙遗址如此多的象牙加上此件重要文物,就基本能判断所处时期比三星堆要早(另见论文)。
为何目前得出金沙遗址比三星堆晚,甚至说是三星堆搬迁过去的,主要是靠推测以及没有理解此重要文物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五、为何笔者要来研究三星堆? 是不是想当网红来蹭三星堆热度?
1.绝非笔者当网红来蹭三星堆热,笔者本身有非常紧张的学术研究领域以及公司业务,发现这些谜团后让笔者倍感责任重大,需要精力太多,并无兴奋感!
还有这个世界并非人人都是为了出名做事!也并非人人都想出网红这类名!
前面多次说过,笔者本身埋头致力于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连续出版到《策划学(第七版)》,名副其实是这个学科世界范围(非仅限于中国)的奠基人。
请注意笔者以下的中性、陈述性介绍及一些硬性的、量化性指标,而非过度修饰和夸张式语言:
①世界范围经济学基础领域的奠基性新理论。理论已经非常成熟,Masterminding(策划学或策划经济学)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点,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和策略。
②原创性:策划学是地地道道起源于中国并发展于中国的新理论,它诞生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90年代,是笔者从当时风靡一时的“点子”延伸出来。不是做的西方已经功成名就的“名家”的某个分支的后续完善工作或炒剩饭!
③重大性:如今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适用全球经济。除了由中国出版经济类最权威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连续出版到第七版。也被世界三大出版公司之一的Cengage Learning翻译作为全球教材。
④实践性:经济学理论的实践性。理论要得到实践证明并被应用,而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理论已经被广泛用于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实践。
大家要注意其中这些硬性指标:全世界奠基性理论、一门成熟的新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连续出版到第七版作为教材、 世界三大出版公司之一的Cengage Learning翻译作为全球教材、被广泛用于实践 ,其中要达到任何一个单独的指标都是极其艰难的!还不说完全实现这几个硬性的指标。
笔者已经21年都做到了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在此领域深耕,难道现在就无法忍住而且想出本身有争议的网红这类名?!
笔者从2017年又进入了另一个领域:从自然科学角度专门深入研究时间,由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了此方面的专作《时间的终极问题》,有关论文投入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已经修改了几次,由于事情太多暂时无法挤出时间进行新的修改。又由于响应国家创业号召,回老家传承几百年祖传工艺:竹篓窖泥法甘蔗酒。
所以笔者本身非常繁忙,绝非想来蹭什么三星堆热。只是无意中进入并发现了其中太多重大和重要的问题,但也让笔者感到力不从心,左右为难,欲罢不能。
2. 也绝非外行或民科!
确实出于偶然,今年3月下旬,因为从事甘蔗酿酒偶然从行业发现了三星堆的相关性,从而深入研究下去,结果逐渐解开三星堆的谜团,并且突然好像找到了打开上古史的锁匙,当然之所以能深入进行下去,主要也是缘于二个重要条件:第一,笔者川大中文本科打下的古文功底(与考古专业前二个学年课程基本相同,甚至大三选修也有很多相同课程可选,并非有人认为的民科!)第二,缘于笔者二十多年严谨的治学方法。
3.左右为难,极其矛盾中,无数次想放弃……
笔者真的无丝毫高兴之意,确实本身无法忙过来,自己研究的策划学、时间还有甘蔗酒公司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
除了感到工作之艰巨、任务之繁重外,还要面临过去传统观点的强大势力的抵触,因为他们过去学习和接受的那些方法,要重新改变可能会触及很多利益。
就是目前在国内发表论文的难度也极大。第一,笔者这些观点的论文要想在国内稍微权威的刊物发表基本不可能,刊物编辑和领导都难以通过;第二,匿名审稿者也难以通过,因为与他们本身以前的观点和方法完全不一致,甚至要自我否定。
所以笔者前期只有把论文投到国外权威期刊,而因为论文中要涉及很多古老的汉字,国外审稿人很少有能读懂这些内容,论文选择的角度就必须精心选择。不然也会因找不到审稿人无法发表。
笔者想到如此艰巨的任务和面临如此大的势力就想放弃,但是,如果视而不见,偷懒回避,作为华夏子孙是否会受到良心谴责?
笔者也想通过平台发文章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后,就此放弃,让其他学者来完成。
对于我的这些畏缩不知先祖们能否饶恕?
这些彷徨只有让历史来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