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挑战世界级难题的郭博士:创造“地平线下的建筑奇迹”

  30岁那年,走出校门的郭博士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上来就碰到了“最难的施工项目”“难以完成的工程”。“要干就干好”,郭博士这么想着,也这么做着。

  郭博士名叫郭朋鑫。2015年,他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毕业,进入中建五局三公司,担任湘江欢乐城冰雪世界项目技术员。

△郭朋鑫。(受访者供图)

  项目所在地原来是长沙的一处废弃矿坑,坑口足足有25个足球场大小。根据设计,长200米、宽16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悬浮”于矿坑之上,被称为“地平线下的超级建筑”。

  郭朋鑫的工作从最基础的测量放线做起。每天早上,他挎着工具包、扛起全站仪,从地面沿着盘旋的土路走到坑底,单程要半个多小时。

△2015年,郭朋鑫在矿坑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当时有同事打趣说:“小郭,你一个博士,怎么天天扛着仪器跑工地呢?”

  戴着眼镜、有些书卷气的郭朋鑫说,测量放线看似简单,却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现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好设计方案优化。

  郭博士一头扎进项目,跑现场、看图纸、做方案。项目图纸超过4000张,他经常晚上“泡”在办公室查阅,忙得太晚就索性睡在办公室,第二天早上又到工地和施工人员交流。

  随着项目推进,真正的挑战来了。混凝土如何向下输送,岩壁如何支撑重达上万吨的钢结构平台……“很多技术没有先例,我们是干了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郭朋鑫说。

  为了解决长距离向下输送混凝土存在的离析、爆管等问题,郭朋鑫和同事们做了数十次试验,反复验证材料配比和施工工艺;为了解决巨型平台的支撑问题,他们“脑洞大开”地借鉴桥梁施工技术,创新运用贝雷架支撑体系……

△2017年,郭朋鑫(右)和同事在一起探讨技术问题。(受访者供图)

  贝雷架的关键点位上,安装了100多个传感器,用于监测受力和变形情况。郭朋鑫还记得,2017年,刚开始监测数据总是传输不过来,让人很着急。当时正值盛夏,他背起检测仪,穿过施工通道,大汗淋漓地爬到平台上对线路一根一根地排查,最终找到了故障原因。

  正是靠着一次次创新、一点点突破,这个矿坑里的超级建筑由不可能变为可能。4年多时间里,郭朋鑫也从技术员成长为项目总工,主持了92项技术方案的编制,参与了15项专利、13项工法的研发。2020年,他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

△2019年,郭朋鑫在项目现场查看支撑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受访者供图)

  回顾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记者问郭朋鑫:“你什么时候觉得最有成就感?”他的回答是——

  2020年5月,他带着孩子到试运行的湘江欢乐城体验。5岁的女儿在冰雪世界里开心地玩耍,郭朋鑫告诉女儿:“这个项目,就是爸爸和同事们造出来的。”那一刻,他感觉无比自豪。

  湘江欢乐城项目结束后,郭朋鑫先后到岳阳、武汉参与工程建设,继续接受各种挑战。他说,越是急难险重的工程,越要发挥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干就干好,再难也会有办法”。

  记者:白田田

  编辑:冷彦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