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三个庚子年
越六十年,公元前621年,此年为周襄王三十一年,鲁文公六年。
周襄王名姬郑(前?-前619年),在位三十三年。
姬郑执政的三十多年间,发生了许多大事,首先在即位之初,因担心兄弟子带争位,向齐桓公求援,齐桓公于是在一个地名叫洮的地方(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召集诸侯会盟,拥立姬郑为天子。兄弟子带不甘心,自前648年起,几次引西戎兵攻周,都被挫败。
前636年,姬郑发现王后隗氏与子带勾结,立即废黜了隗后。子带得到消息,再次攻周,这一次攻占了都城。周王姬郑被迫逃到郑国的汜地,即今天河南省襄城县。当时晋国晋文公刚刚即位,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在温地与子带交战,生擒子带,迎姬郑回都城,并将子带押到东都洛阳处死。这个事件史称“子带之乱”。
周王姬郑为晋文公庆功,晋文公向姬郑“请隧”,要求死后也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被姬郑婉言拒绝,而将阳樊、温、原和攒茅四个邑(今河南省济源县、温县和修武县内)赐给晋国作为报答。
齐国仍是霸主,但已接近尾声。姬郑为感谢齐桓公对他的支持,参加了齐主盟的的癸丘会盟,并将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分赐给齐桓公,允齐桓公不用行谢恩下拜礼,以示齐桓公霸主地位。“癸丘之盟”使齐桓公的声望达到最高峰。
六年后管仲病死,又两年后齐桓公病死,后来齐桓公儿子争夺国君权位,内乱不已,国力削弱,使齐国失去了霸主地位。
宋襄公是一讲究仁义道德的家伙,与楚国在泓地交战,说什么君子不能乘敌军渡河攻击,不能乘敌军未列阵冲锋,不能俘虏白发的敌兵,坐失战机,最后被楚军打得大败,自己也受伤而身亡。
齐的退出,争霸的主角成为晋文公和秦穆公二人。
晋文公即重耳,即位后经历了“子带之乱”后,奠定了晋文公的地位。
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声威大振。晋文公将1000名楚军俘虏和100辆俘获的战车献给姬郑,姬郑回赠了100张红色的弓和1000张黑色的弓,并答应晋文公可以征伐其他诸侯。
为了晋国的威望,晋文公在郑国的践土(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举行诸侯会盟,暗示周王姬郑赴会,周王姬郑慑于晋国的威力前往,这就是孔子写《春秋》“天子狩猎于河阳”的记载。
秦穆公是一个有为之君,在位时任用贤才百里奚等人,增强了国力,先示弱与晋联姻,修秦晋之好,后来秦晋失和。
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死,秦穆公对谋士说:“我曾几次帮助晋国平定内乱,就连他们的国君都是我立的。理应由我出任诸侯的首领。只因晋国战败了楚国,我才将首领的位子让给重耳。如今重耳已经死了,我还忍让什么,到了和晋国一争高低的时候了。”
在与晋国交战时,先后两次失利,在总结教训后,秦军成为一支英勇顽强的军队。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军征伐晋国,大将孟明出征发誓:出征不能获胜,决不回国见家乡父老。秦军渡过黄河,孟明下令烧毁渡船,表示不获全胜决不生还,成为最早版的破釜沉舟。
秦军势如破竹,没几天就攻占了晋国几个城池,晋国都城朝野一片惊慌,晋襄公避战不出。秦军大胜,威望大振,西戎等20多小国及部落闻风归附,秦又大力向东发展,扩地1000多里。周王姬郑派使者送来十二面铜鼓表示祝贺,正式承认了秦穆公霸主地位。
公元前621年,此年为周襄王三十一年,鲁文公六年。秦穆公死,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用人才来殉葬,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寿终正寝,“夏日之日”的赵盾走上前台,
前621年,岁在庚子,晋襄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