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家过年的真相……你敢看完吗?

这注定又是一个难忘的春节,尤其是对那些不能回家的人来说。
细微又浓烈的情感在节日的气氛里散开,聚成了一个又一个难以开口的故事。
那些不辞劳苦默默付出的日子,那些被真诚感谢和赞美的日子,他们不仅仅是他们,也是每一个我们。

2019年年底,在北京疾控中心工作的临沂人沈玲羽,已经买好了回家的车票。

计划中,她第二年就要嫁人了,按照家乡风俗,这是她在自己家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大包小包的行李收拾完毕,家里养的宠物托付给朋友,她带着工作后自己赚钱给父母买的礼物,坐上了前往高铁站的地铁。

拥挤的车厢里,她收到了一条不寻常的短信。那天是腊月二十九,武汉刚刚宣布封城。

短信中,疾控中心的领导通知统计在京人数,为即将到来的恶仗做准备。看完信息,沈玲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需要做出取舍:

一边是提前几个小时就在火车站等待自己的父母,一边是疫情汹涌来袭。

她下地铁又上地铁,反反复复几次,最后责任战胜感情:“还是想回家,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份责任,我不能为了我自己放弃它,所以我回来了。”

也是在后来,她才知道,当时在车站等待接她回家的母亲,等到她一条不回家的消息后,哭了。

沈玲羽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是沈玲羽的工作单位,她从事的是病毒检测工作。

当时疫情刚刚爆发,整个实验室忙得焦头烂额,大家都想在第一时间迅速给病毒定性,搞清楚它是由什么引起的,流行病人员该如何去采样。

压力是巨大的,危险也是巨大的。每天都需要和病毒样本打交道,她必须时刻保持小心。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从进入实验室开始,沈玲羽就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面罩……这样的行头常常让她在实验室里待三个小时,就出现剧烈的身体反应。

即便如此,时间不等人,她还是选择长时间熬夜加班。平时她的胃就不好,加班期间饮食不规律,她出现了低血糖。

有一次她正工作着,突然就吐了出来,但因为在实验室里,一旦脱掉防护服就面临着暴露的危险,她只能坚持。

“我这辈子都没法忘记那种口罩里呕吐的感觉。所以之后我就想着使劲吃饭,使劲休息,然后锻炼好身体,别给大家带来风险。”

无声的战场,她是坚守在前线的战士。

那些奋战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不乏爱与感动。她有同事自愿去了武汉,奋战在一线中的一线,其中一位同事的孩子刚刚半岁。

感动也来自于身边,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她唯一见外人的机会是打车。

她担心滴滴司机会因为她的身份有所顾虑,但偶尔几次和司机闲聊时,她发现对方不仅没有避讳,反而叮嘱她注意休息,为她加油。

有一次她很累,拎着很多东西,司机在已经完单的情况下,又开车把她送到了小区楼下,没收钱。

那晚昏黄的灯光中,司机缓缓开出小区的场景,她记了很久。

2020年的除夕夜,沈玲羽又是工作到很晚才下班,她想着包顿饺子过春节,却因为不太会做,导致馅没熟,最后也没怎么吃。

第二天大年初一,是沈玲羽的生日,在北京的哥哥邀请她一起过年,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她没有去。

那天哥哥给她订了一份生日蛋糕,她很感动。但劳累一天走出实验室时,她发现蛋糕已经化了。

今年过年,即便非常想念父母和临沂炒鸡,但她依然没打算回家。

北京在2020年经历了三波疫情,从新发地菜市场,到大兴区的疫情反复,沈玲羽的实验室一直在忙碌。

最难忘的一天,她一天一夜检测了超过2000份样本,胳膊都麻了。

但相较于去年春节,她早已没有了慌乱,“现在已经非常熟悉工作流程了,心里没什么担忧”。

而在父母眼里,她工作的每一天,都是他们提心吊胆的一天,也是骄傲的一天。

她理解父母没有说出口的思念,也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就觉得今年虽然回不了家,但今年的年是明亮的,我们都能看到希望。”

这些天,姜保永尤青儒夫妇的超市里总有熟人来问:“老板,今年你们什么时候关门?”听到他们说今年过年不打烊后,顾客长舒一口气,向他们道一句:“过年好。”

这让他们心里很暖,很开心。

这对夫妇很特别——特别的傻,这是亲戚朋友对他们一致的评价。丈夫姜保永今年52岁,老家在山东德州,他在北京大兴区西营门开一间小超市。

每天凌晨三点,他起床前往菜市场采购新鲜的蔬菜水果,清晨回到店里和妻子尤青儒一起卸货、摆货、收拾整理……然后忙到深夜。

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习惯了这种劳累,“每天到点自然醒,从没睡过头”。

西营门村里老人居多,子女都在外打工,姜保永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很多东西搬不动,他主动提出帮助运送。有什么需要帮助打个电话,他总是准时出现。

别人纳闷,问他“又赚不到多少钱,为啥要这么费心费力?”, 他却觉得很正常。

姜保永 右

一次村里一位大叔手受伤了,晚上十点给姜保永打电话让他送点东西。他二话没说立马就到,还顺手把对方家里的活给干了。

去年疫情爆发后,很多人从线下转战线上采购生活用品,他和妻子尤青儒又加入其中,成为社区团购橙心优选的团长,为村民提供线上购买渠道。

尤青儒运营了一个橙心优选购物群,今年过年村民们也能从橙心优选上定购物品,买到新鲜丰富的蔬菜。他们说:“老百姓得到实惠,咱心里也高兴。”

尤青儒 姜保永

在姜保永心里,这是个互帮互助的,而不是自私自利的社会。他时常记得小时候上学学雷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口号他喊了很多年。

他小时候学习特别好,父亲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善人,他说:“人活着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目标,不能当寄生虫,像寄生虫一样活着。”

这些价值观烙印在他脑海里,也让姜保永成为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人。

只是相较于这些善行,他很少说起的,是背后的那些心酸。

姜保永10岁那年,父亲去世,第二年母亲改嫁。贫穷的年代里,他不得不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年纪辍学,跟着村里的乡亲外出打工。

他最开始在一家药厂给人刷碗烧水,后来又去了天津。别人都嫌弃他年纪小,不敢收他做工,他就那么饿了几天,每天睡马路上。

他还记得早上醒来很多人会围着他:“这谁家的孩子,太可怜了,这样被车轧死都不知道。”他一直饿到实在走不动,遇到一对卖早餐的夫妻。

那是他第一次求人,为了一口水喝。喝完他问:“你们招人吗?我啥都能干,给点吃的就行。”老两口本不缺人,看他可怜,就留下了。

姜保永着在早餐店帮了一年多的忙,每日洗洗刷刷,忙前忙后,一天一位老板看他老实勤快,手艺也不错,希望他跟自己去城里的饭店工作。

那天姜保永对老两口说:“你让我走我就走,你不让我走,我永远不走。”老两口本身也不富裕,觉得那老板面善,就让他去了。

这在现在看来是一个颇为魔幻的故事,12岁的他不怕被骗,不怕被卖,他愿意相信人性本善,人性也没辜负他。

去城里两年后,姜保永赚了钱,想找回当初救他的那对老两口,却发现再找不到人,他遗憾了很久很久。

后来,他干了很多年的饭店,走南闯北养家糊口,最后落脚在北京大兴区。

姜保永一家

这几十年里,他受尽了生活的苦,也受到了太多人帮助。正是这些被拯救的日子,让他愿意相信,也愿意帮助,始终保持单纯善良。

成家立业后,有了些许收入,他开始尽全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几年前,在北京的一个公益组织群里,他看到了朋友发来的山区老人的视频。老人们一个个孤苦伶仃,无人照顾,他看了难受。

他从超市里拉了一大堆吃的用的,开车到山里看望老人,每年都去。

有一年8月份,他带了点心和日用品,去河北涞源县看望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那天老人很热情,很感动,分别时他跟老人约定过几个月再来。

两个月后他再去的时候,却发现家里门是锁着的。周围人说好久没见他了,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扒着窗户翻进去,发现老人已经走了。

老人去世时,还在伸手拿他送的点心,没抓到。

很多年后回忆起这个场景,他禁不住哽咽。

也是那时,他了解到村里还有很多老人、残疾人都住在羊圈里,房子倒了,吃不上也喝不上。从此,每年他都抽出很多时间来看望他们。

一次他去的时候都快过年了,老人说好久没有吃一顿饺子,他立马回去带着米面油菜,给老人们包了顿饺子。

“看见有老人捧着一碗饺子流眼泪,我感觉心里舒服。因为看见他们快乐了,我就很快乐。”

不光老人,还有孩子。

他从网上了解到很多孩子父母去世后上不起学,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孩子还要外出务工,这让他想起了自己。

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夫妇二人资助了三个孩子,“他们都学习很好,很有出息”,每年给每个孩子8000块钱,帮助他们上学。

“对咱们来说,一个月几百块可能不算什么,但在那边这是一个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夫妻俩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如今,姜保永尤青儒夫妇把店里每一笔顾客付款,捐出一毛钱给公益组织。日积月累,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很多亲戚说他们傻,“人家挣钱都给自己孩子,自己享受,你却给了别人”。

这些话他们听多了,也思考过,但想来想去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我们这代人都单纯、善良,希望这些能一直坚持下去。”

北京高米店街道的团建督导员马楠,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东北人,来北京十多年,黑龙江那片黑土地是她心底最深的挂念。

热闹的东北大年,美丽的冰灯,寒冷天气里一家人一起吃顿热腾腾的年夜饭……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在心里,足够消解她在异乡的忙碌。

但她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2021年1月,北京大兴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全员核酸检测随即展开。马楠接到通知已是夜里十点多,通知要求24小时之内,完成辖区全员核酸检测。

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仗。

她当天夜里紧急打电话联系当地居民,为全员检测筹备物资。

第二天一早,核酸检测的人们排了很长的队伍,跨越了两三条街。她紧急投入到录入身份信息的工作中。兵荒马乱的工作结束时,已经是凌晨一点。

不舍昼夜地工作是马楠的日常,但更为琐碎的是那些居民们对防疫工作的不解和质疑。

一次一位非本辖区的低风险人员要求排队检测,但他们接到的检测通知是大数据派单的一些风险稍高的人员。

本着混合检测不安全的原则,他们劝他回去,结果遭到投诉。电话里马楠不断解释不予检测的原因,但对方一直坚持投诉。

还有一次,因为排队秩序问题,一位群众对处理方式不满。她打电话回访,希望了解情况,结果挨了一顿臭骂。

有时候工作人员也被烦到极点,马楠还要想着办法抚慰。虽然她也烦躁,焦虑,但同事都说她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保持微笑不容易。她说治愈她的是那些微小的瞬间。她还记得,一次工作间隙,参与防疫的工作人员,收到了附近居民送来的热奶茶。

奶茶暖胃,关爱暖心,一瞬间卸掉了许多工作的疲惫。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马楠最大的心愿是看到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我们辖区所有都是阴性的……希望大家都能过一个好年,平安过年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儿了。”

2021年,全国春运累计发送旅客近11.52亿次,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

这个不一样的新年,有太多人不能回家。而不回家也不过是为了家。

为响应北京市政府“在京过大年”的倡议,滴滴公益基金会、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发起 “2021春节守护者计划”。

滴滴公益将为医护人员、流调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供暖电力燃气维护人员等春节假期留京在岗的一线保障工作者,提供春节值班免费出行。

参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工作人员、因公无法返乡的非本市居民,将优先享受。

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则为其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森林消防员、内勤保障、环卫工人、自来水集团工人等工作者准备了“年夜饭礼包”。

沈玲羽、马楠,皆是公益活动的受益者,他们汇成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普通样貌,他们的故事也被拍成了纪录片,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马楠今年把母亲接到了北京过年,方便照顾。但她太忙了,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年货都没有准备。

今年刚进腊月没多久,姜保永尤青儒夫妇就买了窗花、福字贴在小店里增加年味,疫情下顾客不愿出远门买东西,他的小店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供给站。

去年过年,沈玲羽的男朋友已经回家,但听说她不能回去,又连夜赶到北京陪伴。他们原本计划2020年国庆节结婚,但因为疫情又耽搁了。

前些天,得知不能回家后,她给父母写一封很短的信,却在打完字后不好意思发出去。信里,她这样说:

爸妈,女儿今年又不能回去了。去年你们在车站等着女儿回家,却等到了女儿返回工作的消息。
今年你们一直心里有准备,我不能陪您过年,但是消息出来了,您虽然不说,还一直准备好吃的寄给我,但是我看得出来你们的难过。
毕竟这是女儿出嫁前陪您过的最后一年,您很珍惜,女儿也很难过。
还有叔叔阿姨,因为去年过年您就让长建(沈玲羽未婚夫)匆忙赶回来照顾我,今年您又让他在北京陪我过年,家里就留下了您老两口。
你们总是把我们当孩子,可是你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你们了。等疫情结束,我们一定抽时间好好陪陪你们,把这两年我们遗失的关怀,遗失的照顾,遗失的陪伴补回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