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九十四首《昼居池上亭独吟》(刘禹锡)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昼居池上亭独吟

【中唐·刘禹锡·五言律诗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拼音版

rì wǔ shù yīn zhèng,dú yín chí shàng tíng。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jìng kàn fēng jiào huì,xián xiǎng hè yí xíng。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fǎ jiǔ diào shén qì,qīng qín rù xìng líng。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hào rán jī yǐ xī,jǐ zhàng fù hé míng。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作品介绍]

《昼居池上亭独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看到蜜蜂从中受到教诲,同时也联想到鹤的美好仪态;接着以酒调节精神,借琴陶冶性灵,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结尾作达观之语,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露出内心的不平。此诗写得含蓄蕴藉,颇耐咀嚼。结句用典,暗含讽刺,内心情感自然流露。

[注释]

1.教诲:教益。
2.鹤仪形:喻君子的仪形。相传鹤是君子所化。
3.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世称“官酝”。调神气:调节精神。
4.性灵:性情。
5.浩然: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滑荡。机:机会,时机。
6.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

  [译文]

在一个夏季的午后,独自一人来到池中的一个亭子上吟诗。
通过对池亭中蜂巢上的蜂子如何进行“教诲”的观察,退想仙鹤们为何有如此美好的仪形。
文明的饮酒之风可以使人调适精神,清正高雅的琴曲可以调养人们的性灵。
心胸开阔澹荡,毫无意义,当今为几杖作铭文,又有什么用呢?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十一年,又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入仕以后,积极参加政治运动。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唐德宗薨,顺宗即位,八月改元永贞,即起用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刘禹锡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等为革新的核心人物。半年之后,改革失败,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州府的司马,史称“八司马”。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途中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而后先后在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任刺史。自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又先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故世称“刘宾客”。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检校礼部尚书,次年病逝于洛阳。
刘禹锡一生宦迹漂泊,所到之处,关心民瘼疾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作。他的诗歌创作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白居易对其推崇备至,称之为“诗豪”。所著诗文见收于《刘梦得文集》中。
赏析

壹/

这首诗约作于开成元年( 836年)刘禹锡分司东都之后。裴度罢相后,刘禹锡也被挤出中央,由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土出为苏州刺史,后又回京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分司是个闲居,而他却愿竭诚为国效力,不愿就此终老,诗中正表现出他的苦闷和不满。

文学赏析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并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蜜蜂一生不曾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从不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中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联出句从“看”字引出,是实写;对句“闲想鹤仪形”则从“想”字着笔,是虚写。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总的来说,这两句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构成了鲜明的感性形象,是极耐人寻味的。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古人饮酒,有的纯系纵情享乐,有的是为了消忧,诗人饮酒则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下句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紧承上联仍从“静”、“闲”两字着笔。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尾联作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为君子风度。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澹荡。“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此诗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
此诗颔联和颈联相反相成、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耐人寻味。尾联反语微露、含蓄深沉。透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刘禹锡的人格和不屈灵魂。

名家点评

当代文学家吴汝煜《刘禹锡选集》:颔联以“闲”、“静”两字写形,以“看”、“想” 两字探入,借助于“蜂教诲”、“鹤仪形”两个比喻写神,暗示诗人对于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尾联讽刺朝廷不用贤才,而又不肯点破,只是以反语微露,不使泄出,因而显得蕴藉含蓄、神完气足。
佚名

赏析

贰/

《昼居池上亭独吟》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都是刘禹锡留下的名句。他在逆境中坚定执着,受打击后仍坚守信念,其豁达的心胸在作品中显露无遗,令人生敬。《昼居池上亭独吟》承续此情而来,清闲之中自有不平,贬谪之外自有精神,为后世流传甚广。

诗题“昼居池上亭独吟”直接点明了时间是白天,地点在池上,人物是诗人独自一人。七字奠定了整首诗的环境基调:闲适但略显孤独。首联“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正午时分阳光灿烂,诗人独自一人在池上亭中饮酒吟诵,这幕景象原本怡然自得,但一个“独”字又给这幽静环境增添了孤独寂寥之味。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此处“静”和“闲”相对,清晰地表现出诗人娴静幽雅之状,流露出非凡的惬意。诗人在这闲静的池上亭中闲来无事,环视四周,只“看蜂教诲”,又“想鹤仪形”。蜂乃勤奋之物,采花酿蜜,坚持不懈,勤恳之姿让诗人赞叹不已,而“圣人师蜂”的传统更让诗人乐于“看蜂”受“教诲”,立志像蜂一样勤恳行事。

“看蜂”是实景再现,“想鹤”则是虚景深思,“鹤”振翅一飞,大气磅礴,其姿动人,其神感人,似君子,似真士,率直坚毅,鹤之“仪形”整伤如君子之风范,诗人于此“想鹤仪形”即是希望像鹤一样,效仿它的高洁品性,高远志向。

诗人从“看蜂”、“想鹤”中受到触动,于是“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法酒”乃是按法定规格酿造的酒,他喝“法酒”是为“调神气”,调节精神,焕发生气,“暂凭杯酒长精神”恐是诗人喝酒的目的所在。在酒杯一侧,还摆放着一架古琴,诗人轻抚琴弦,顿觉神清气爽,豁然开朗。其中“清”字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外化,“琴”无所谓清重,只因人物清心所以才觉得古琴清朗。“酒”、“琴”之间自娱自乐,刘禹锡旷达的心性在此清晰呈现。

前三联直接描摹了闲适恬静的环境以及洒脱自在的诗人,到收尾处却隐现闲中不平、静中不稳之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机”乃“机心”,即仕宦场中的名利之心、取巧之心,诗人自言自己胸怀开阔,早已不谋机心了,末句“几杖复何铭”又在这份开阔中嵌入一丝不平之气。

此时诗人贬谪在外,远离中央朝廷,即使多费机心,也徒劳无用,但是他毕竟壮志未酬,还有一颗拳拳的报国之心,在这连番打击后,他对朝廷有不满,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也在情理之中。寄托闲景写闲情,沉淀闲情含不平,作者于此四联中将“独吟”之意写得有滋有味、入木三分,闻者嗟叹,见者慨然,孤独闲适的情韵于此间缓缓流淌,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