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事件想到为人父母的情绪管理
这是月方客厅的第453篇原创文章!
文丨月方
2020/08/21
01
不恰当的愤怒表达,让孩子失去了生命
父母要学会情绪管理,孩子才会成为一个也能正确表达情绪的人。
武汉跳楼孩子的事件,我觉得最要反思的是:父母和孩子该如何正确地处理情绪?
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爱恶惧。范进中举之类的“喜”失控也不是好事、“哀”“爱”都是。
我自己情绪管理方面,一直没能掌控的是:“怒”和“恶”。
“恶”,不喜欢的人和事,可以远离;不可以远离的,冷处理也不错。而“怒”则不然,无论是怒火中烧还是勃然大怒、还是怒吼、怒号,都伤己伤人,两败俱伤。
武汉事件中的妈妈,她不恰当的愤怒表达,让孩子当场失去了生命,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一下子被自己毁了,从此在内疚自责中度过……而孩子呢?一怒之下跳楼,最宝贵的生命没了……
逝者已逝,余话不多讲,在此默哀……
02
的确,愤怒上来的时候只想撕对方
我们该好好想一想:如何正确对待自己愤怒的情绪呢?
陪伴孩子的老母亲发怒是常态,有时候气得每个细胞都打颤,陪一个老十岁、陪一双老二十!
我常常想控制自己发怒,所用方法极多。
有一年,我在一个笔记本的扉页写上“不发火”。过几天,我惊奇地发现:“不发火”三个字被我读三年级的女儿用三道杠划掉了,后面还批注“不可能”。这件事足以说明戒“怒”这一块,我是屡戒屡犯,屡犯屡戒;我不是在发火,就在戒发火的路上……
为了遏制自己的愤怒,我甚至在我的厅友群里打卡,发火一次自罚红包若干,甚至还拉上了某兄作证……
我还读过很多书:有方法说,当你愤怒的时候,你就数1,2,3,数至10秒,怒火就消减了……
还有方法说:发火的时候观呼吸,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呼吸上,呼,吸;吸,呼……
还有方法说:发火的时候不说话不做决定……
如果发火的时候我能想到这些,我就不发火了。愤怒上来的时候,只想撕对方,不能手撕就用言语撕,恨不得用机关枪扫倒对方而后快,如何能想起数10个数字?想起什么呼吸?想起什么“不决定”?
03
不想撕,就改变自己的观念
研究到现在也不是没成果,我得出一个结论:想不发火,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反问自己:“为何我就不该被冒犯?”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下意识的“应该”:我们认为七岁的孩子就应该认真写字,伴侣就应该一起做家务,领导就应该看到我勤勤恳恳……应该做的事而不做,岂不让人怒火中烧。武汉这位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应该玩扑克,不应该给他惹麻烦,不应该被“带家长”,所以她怒不可遏。
其实好好想一想:
为何我就不该被麻烦呢?我与别人一样,别人有的麻烦我也有这不是很正常吗?
我们往往盯住那些没有麻烦的人,可是大部分人不都是有麻烦吗?为什么我就该是那少数?难道我有什么得天独厚的条件或者我比别人更有贡献?慢着,你看那些很大贡献的人的人生也是麻烦堆成的……
对对对,我们没那么大的觉悟,但是想一想,这些麻烦也没把天捅破,我就是再麻烦,不也还活着吗?
……
这样想着,我们愤怒的阈值就会提高,愤怒往往就没有源头了。
所以,先去修炼自己的念头吧。
04
不撕≠不发火
以上这些,是不是让我们认为不能表达愤怒,该把火憋着,烧自己,烧啊烧啊,烧成内伤?不是的。
我们完全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愤怒的,用严厉的语气告诉对方你的怒火、用严肃的犀利的眼神瞪他们,电视里霸道总裁那样的,咱看电视的时候多揣摩,多练习;
或者写一封愤怒的信,像电影旁白那样的,在心里配上音乐念出来,然后扔给对方;
或者出去喝一杯茶,像韩剧里有钱人那样,花上一笔,对自己好一点……
或者出去跑步,像健身达人那样……
总之,离开愤怒源!谁离不开谁啊!
我看到居里夫人在孩子犯错后,就不理孩子。这个方法在教育家那里有待商榷,但我认为总比扇耳光强很多。
05
你想改变的刹那,你就进步了
假如那个妈妈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能深吸几口气;能跳出自己的情绪不陷在愤怒的泥沼中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很愤怒;明了自己的行为;然后转开去、等不激动了再来处理这事……
假如那个孩子被扇以后能深吸一口气;能跳出自己的悲伤和屈辱明了自己的行为;能哭泣着跑开……
就不会发生这些了。
说起来前路漫漫,吾上下求索。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进步是缓慢的、改变是曲折的。
有改变的意识就是好的开始。
父母们,加油!
06
这一段是为了放余秀华诗歌鉴赏的链接
我看到余秀华愤怒的时候也在博客里开骂,
跟人家撕,
但其实,
她如果在发怒的时候,
只写这样的诗句
“这个地带积累着长年累月的风声,忧伤因为廉价而扔得到处都是”
那么她的愤怒就产生了势能……
下面,请欣赏余秀华的:或许,不关于爱情的,呻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