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课堂】黄帝内经 第五讲

看完整版
00:00
00:0000:00
广告详情 >

免费去广告
试看结束,观看完整版请打开APP

下载搜狐视频APP

3倍流畅不卡顿  广告少还不用等缓冲

立即安装
该视频已加密
提交
5秒
后自动播放精彩内容
5秒
后自动播放精彩内容

第五讲

最懂你的交友平台,一秒匹配和你最契合的人

广告

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第一节 阴阳生极论

我们看“阳胜则热”,33页最后一个字,然后翻过来34页,“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所谓重就是很严重到了极限的时候,反而会产寒症,他会回头的,不会说无限量一直到底的,不会,那无限量到底的时候,人寒症,到时候你去看那个病人的时候呢,全身结满冰的,没有这种事情的,不会全身都是冰块这样子,那是当然被冻到了,那是在野外才会,那个在山里面才会,否则的话不会,重到,阴到极限的时候就会产生热症,重热则寒。寒呢,太冷了会伤到形。所以这个形呢,有两种,一种是极痩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你千万不是说老师,胖子嘛,对,没错,胖子绝大多数呢都是热症,但是也有寒症,也有寒症,因为太胖了嘛。那“热伤气,气伤痛”,气受到伤的时候就会产生痛症,所以如果有痛,就是气通不过去了。那形呢,受到伤,我们所谓这个气和形,形受到伤的时候,病人就会肿起来,比如说我们运动脚扭伤了,脚踝如果肿起来,就是形伤了,那又肿又痛呢就是形气都伤。那气会痛,如果我们扎针,扎完针呢,他痛去掉了,代表气通了,可是形还肿在那边,对不对,要两三天才会消。所以说我们人呢,如果先痛后肿者的,就是气先伤,后来才伤到形,气伤到,伤到形了,那如果先肿而后痛者,是形伤到气,那至于气伤形,形伤气,我们治症没有说区分那么多,因为《黄帝内经》嘛,他要把它解释得很详细,这个病因怎么来的,病因怎么来的。

展开剩余93%

我们所有的风症,风太过的时候,就会产生动症,风太过。“热胜则肿”,人会肿起来都是热太盛;“燥盛则干”,太燥了;“寒盛则浮”,浮就是颜色很淡,颜色很淡,清淡,表面上看起来颜色就很淡黄,很淡,这个是寒,清清淡淡的;“湿胜则濡泄”,湿太盛的话大便就会有洞泻的现象;那这里呢,有一个“风胜则动”,刚刚我们讲的东南西北,如果说,我们刚刚,刚刚是把一个人形状放在这边,对不对,东南西北,如果我们把它缩小,所以天地可以缩到很小,六合给它变得很小,就变得很大,如果这是肚脐,肚脐,因为你们学过针灸呢,我就讲了,叫做什么?神阙,如果肚脐在这边,肚脐的左边呢有动悸,我们就知道是肝风,肚脐的下方有动悸就是心脏,肚脐的右边有动悸呢,就是肺脏,肚脐的上方有动悸呢,就是肾脏。大小随意,所以念中医不可以说,很死,我们介绍到这个病,脐下有动悸,老师脐下,心,已经讲完了,知道我的意思吧,我们人可以把他放大,也可以把他缩小,跟自然界都是脱离不了关系。

那产生动的时候,就是,我们就是知道,只要一看到动,那不管被定的形,形就是命名,可能是帕金森或者是怎么样,反正他好动来动去的,那我们只要看到动症,有的人晃头,有的人呢,很好玩,看你的时候眼睛在动,就是眼珠子在动,他不是刻意要动,你刻意要动还没办法,就很自然的在飘动,而且有时候飘动的时候一个眼睛在飘,当然两个眼睛在飘动不是好人了,小人眼晴会飘,那一个眼睛在飘,我们知道他是动症,那眼睛是肝啦,就是肝风内动,当你晓得病因的时候,处方就出来了。因为我们到时候介绍药物的时候告诉你,这些是祛风的药,这些是入肝经的药,入什么入什么的药,这样子分开来。所以呢,这一段中间呢,这个风,风胜呢则动,那这个我们有祛风的药,那热胜呢是肿,燥盛是干,那我们有润燥的药,有去热的药,寒胜呢则浮,我们有祛寒的药,湿症,湿热呢会有泄痢的现象,那我们有祛湿的药,这些都是药物的取舍,药物的取舍。

第二节 五脏化五气-情志

再过来呢第34页,最后一段,“天有四时五行”,天呢,有春夏秋冬有四季,阴阳五行,还有木火土金水来管生长、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时候呢,以生寒、暑、燥、湿、风,就是,寒呢就是冬天,暑就是夏天,秋天是燥,湿呢就是长夏,季节交换的时候,春天就是风,这五个对上去。那人呢,有五脏,化五个气,五脏来化五气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还是用肝、心、脾、肺、肾,这个呢,五脏化五气,我们讲的就是情志。

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说,我们两种人,两个地方会致病,造成一个人生病,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热,天的五个气。身体里面的情志,怒、喜、思、忧、恐,那这种情志呢,我们都会有,当然上古的真人、圣人、贤人,他可以把他的情志丢掉,那我们都会有这种现象,那当你产生这种现象的时候,千万不要太过。过才会伤,不过就好。当你发现到比如说你动怒了,你生气了,然后我们知道,金可以制木,可以控制它的木对不对,让你忧,就能够平怒。那以前有个人呢,称为范进,那这个人范进呢,有一天突然考上了,考了很久,考到状元了,中举了,考到举人了他好乐,一乐,太过喜了,对不对,就发疯了,发疯了没办法了,那个就找一个他范进最惧怕的女人,那个女的一出现大叫一声“范进”,范进一下子酲过来了,因为恐能胜喜,水,这个是水嘛,水能克火,一下就醒过来了,所以还是要有一个最怕的人,比较免得你过喜的时候无人可节制你。所以老天爷安排得很好,有阴有阳嘛,哪天你娶个老婆很凶悍,然后呢,一叫你就醒过来了, 焉知非福嘛,总比发疯好。

所以“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喜怒呢伤气,那这个“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那这些讲的就是很过,当你过的时候,太过的时候就会伤到一些,一些地方,那有些是伤了气,有些伤了形,有的是伤到阴,有的是伤到阳,那像心脏,是不是阳?阳中之阳吗,对不对,所以你太喜了会伤到阳,太怒了肝脏,是阴。“厥气上行,满脉去形”,这个厥气是浊气,阴气应该在横膈以下,不可以往上走的,那你情志上面也会影响到,让浊气往上走。“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所以一个人呢,情绪不稳定,常常动怒呀喜怒这个,这个情绪变化很大,然后再加上寒暑呢,然后又不知道避寒,也不知道避暑,这个生命就会受到影响,就不会那么长命的意思。

所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那温病的学派呢,就是只读了后面,春得温病,他也不晓得,必就是一定,那春天一定会得到温病的话,有之前那个前提嘛,冬伤于寒,所以你如果冬天没有伤于寒,春天是没有温病的。说在热带的地方你得到温病,并不是说因为热带得了温病,而是因为冬天的时候你伤到寒症,受伤于寒才会有温病的现象,所以我们伤寒加温病,那伤寒之后,《黄帝内经》写得很清楚嘛,可是温病还是说不行,南方没有伤寒,那我们佛罗里达很热,比台湾还热有些地方,我开的那个,从来不开寒凉的药,我都开热药,大热天那个胖子在那边喝冰水,喝的药,热,全身大汗,坐在冷气间还热,我开的是生附子,当场吃下去他就发冷,从此也不口渴了,人也瘦掉,好开心,那以前是他最热,现在大家穿短袖,她穿着夹克来,那如果我错了病人为什么好了,所以这个温病不行的,温病调病这种不行的。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所以一定有病因跟发病的。夏天会有泻利的现象,因为春天伤于风。那如果夏天伤于暑,暑是很热啊,伤于热的时候,秋必咳疟,因为暑热的话会造成你身上津液会丧失掉,那肺里面津液很多,肺好像天上的云一样,天上的很多有水气很重,那津液伤到的话,肺里面的津液不够,就会有咳虐的现象,秋天呢伤于湿,冬生咳嗽,湿呢,秋天应该是比较干燥的,你如果有湿气,你呢久坐湿地呀这种,这个冬天就会有问题,所以他春天有问题,是因为冬天;夏天有问题,是因为春天;那秋天有问題,是因为夏天;冬天有问題,是因为秋天;这是有病因,有病的源头。

这个35页呢,上古的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那每一个地方它都有名称,“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都有分表里,这里开始讲,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阴阳、寒热,对不对,表里,八纲呢,我们辩证,八纲的辩证都是从《黄帝内经》来的,那黄帝就问岐伯说啊,我们那个经络那么多,内脏那么多,它有分表里,我们可不可以相信它呢?

岐伯就开始讲了,这个“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甘”,一路下来,这个字是相连的,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木,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这个“化”在这里就是解毒制化的意思,化生五味。那因为有肝脏,道生智,然后智慧就产生,玄生神,天为玄就是广大无边哪,我们中国都是称为广大无边。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所以风和木,就是自然界的东西,我们把它放到身体上来,中医的观念里面就是我们人会活在地球上,适合生存在这里,就是因为这个环境长得就像人,我们人就是所以活在这里面,那如果是你长得像月球,你就住在月球里面,那长得跟地球的循环有一些很像,我们就比较适合住在地球上面。“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苍色就是青色,真正的正青色呢,就是青中呢,青带一点点黄,带一点点黄,就是正青色。“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因为肝主筋,所以我们是以握的动作,“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这个都是固定的形式,我们这里不用花时间解释,书上都有。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有个人肝病,不管是肝硬化或者怎么样,你叫他握握你手他就握不起来,没有力气了,因为肝主筋嘛,他肝主握,所以意个人能够握,代表肝脏还好,他危险的时候握不起来的。

第二节 治病法则-阴阳平衡

再来呢,好,37页讲的是南方,这一节跟前面这个那一节也是非常多的地方是雷同的,雷同的,只是包括它的一些情志上面来说,比如说这个喜伤心呀,恐胜喜,这是人的情志嘛,情志上面的东西。诸位看38页,有些书上可以解释的,我们就,这个大家看书就可以了。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口中的湿液津液就是脾脏在管;“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这个就是月亮的月,发音是“月”,哕呢就是打嗝,嗝气,会产生哕,原因是什么?因为他的这个人的胃和脾里面本来就有陈寒,所谓陈寒就是很积年的,长久,本来就是胃,脾胃比较寒冷一点,当寒冷的这个寒呢,再加上这个新的食物,你吃的东西,新的食物哈,那新的食物食谷类的东西进去,那胃,脾胃里面太冷了,没有办法消化,这两个碰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这个念音呢念“月”,就会产生打嗝。那你要知道原因的时候,一个是去新食,一个是要胃寒去掉。去新食的时候,我们要很注意,很注意, 那以后临床上我们在讲《伤寒金匮》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我们怎么去,怎么去,那你不能说去新食,我们用很强的药把它去掉,一去掉这个病人已经很危险了,因为中医认为说,为什么这里会提出来?中医认为说,脾呢是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是脾脏,那肾脏是先天之本,那如果说我们的后天之本丧失掉了以后,气,脾胃的气没了的时候,就会产生睡症,就会产生睡症。(18:37)

这个内容刚刚跟刚刚差不多,诸位可以看一下,就可以了,看看书。那第40页,要注意一下,第40页呢这个第一段的下方,第一行的下方,“思胜恐,寒伤血”,热本身如果太过热,会伤到气,太过寒呢,会伤血,“燥能胜寒,咸伤血,甘胜咸”,那在五脏里面呢,脾是甘味,肝是酸味,肾是咸味,那这是中间呢是相克的,这个中间就是相克的味道,当有咸的时候,我们咸会过盛的时候,我们用甘味来制它,这是五味互相制衡的状态之下。那比如说我们想吃,辛就是辣嘛,我们吃酸辣汤,那酸很多会伤到肝,所以我们把辣的放进去,要金来制木,就不会伤肝了,不会伤肝了,这个是,这是一个观念。

那我们中医呢,《黄帝内经》里面一开始,理论上面就是告诉我们,热呢本身伤气,寒呢伤血,我们伤寒家经方,都是在开很多的热药,那我们知道寒伤血,《黄帝内经》就告诉你寒伤血,那今天有个人如果贫血,我们知道是寒症对不对,你寒症开寒凉药,贫血都治不好,要把寒去掉,血才有机会恢复。很多地方都可以告诉诸位,温病派是不对的,经方也有寒凉的药,寒凉的药,我们用很大寒的大凉的药,我们当然也有,但是我们不是全部都是那个寒凉的药。

天地之间万物的上下,天地,万物都在天和地中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天和地的中间,所谓“阴阳者,血气之男女;左右者,阴阳的道路也;水火者,阴阳的征兆;阴阳者,万物之始也,所以阴在内,阳之首,阳在外呢,阴之始”。这里都是讲阴阳律,阴在里面,是因为外面有阳固在外面,所以阴就不会丧失掉,那阳能够固在外面,阳那么听话的固在外面,是因为里面有阴在指使它在指导它,这两个是互相制衡的。黄帝说呢,如何“法阴阳奈何”,阴阳的消长和变化是怎么样呢?岐伯就回答了,从这一段开始有一些治疗的法则就出现了。

岐伯说阳盛,阳里面你太盛了,身会热,这个时候如果腠理是闭到的,所谓腠理就是肌肉跟毛孔是闭到时候,“喘粗为之俯仰”,俯仰,就是呼吸非常的短促,身体要用,利用身体的姿势动作弯曲呀,这样往后仰,想办法呼吸,那“汗不出而热”,因为汗流不出来,这一段就是“齿干”,如果说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因为你热太盛,牙齿都干掉,牙齿是,这个嘴巴里面很多的津液嘛,脾脏的津液,牙齿里面的津液都是脾脏,还有肾脏,肾主骨,牙为骨之余,那这个时候呢“以烦冤腹满死”,如果阳热太盛,阳热胜没有关系,我们如果说,如果说皮肤毛孔可以发汗,这个阳热就散掉,就没有问题,那如果皮肤毛孔不发汗,里面又很热的,怎么办呢?当你遇到“能冬不能夏”,就是天气很冷的地方没有问题,因为天气冷的地方本来就不容易出汗的嘛,不容易出汗,那这个就不会有什么危险。那如果是夏天呢,又不出汗,这个你没有办法,你们如果说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现在就看到很多人是这样子,为什么?他从小到大他都在冷气间长大,他也不喜欢流汗,他认为说我这流汗身上会有汗臭,我就不想流汗,他不晓得流汗是必要的。我们按照天地的法则,我们人如果说能够顺应四时来,来这个生养之道的时候,到夏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流汗,流汗能够把身上的热散掉,那新的津液会去取代旧的津液,所以流汗是一种常态,那正常的人要流汗,那他从小到大都不流汗,就到了20几岁很累,呼吸呀呼不过来,一运动全身燥热,很难呼吸,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用3万6千个毛孔再加上两个孔,3万6千零两个,在呼吸,他呢是两个,那当然不够呀,虽然是两个比较大的,可是还是不够,还是不够。那这个时候我们要发表的药,发表的药,那发表的药,我们有中药,解表的药,你吃下去以后流汗,发掉了。那这个是一种方法,在这里定下了“汗解法”。那这个如果你没有药在身边,我们刚刚介绍过“阳极生阴嘛,阴极会生阳”,燥热的状态之下入果你没有发表的药,或者是你吃了发表的药他还照样不流汗,这时候怎么办?你要洗冷水,洗冷水,因为冷嘛,寒极,会生热,会产生大热,病人会得到汗解。

那这是阳热盛的话就是生热,如果是阴盛的话,身体里面就是感觉到就是寒冷的,“阴胜则生寒”。那生寒的时候,汗出来都是很清澈的汗,代表里寒,那“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厥是昏厥,昏迷。“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因为里寒很胜,我们讲寒热,里寒很胜的时候如果外在的环境是热的,还可以,还可以活,如果是到了这个冬天,外面的天气之间,天地之间也是寒,里面又是寒,这就很危险了,这是阴阳跟病的形态,阴阳的变更的状态。这是一个最早出现岐伯提出来,要如何让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 阴阳调和

第42页诸位看,如何调整这个阴阳呢?岐伯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 则早衰之节也”,所谓七损,女人的七字为主,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对不对,男人呢是八字为主,一八二八三八,那你要知道我们人是在生长收藏这个状态之下,你能够了解这个状态,按照这个状态来调理身体的话,就会很好,就能够长寿。那你如果不知道,就容易提早,就是老化得很快,那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这就是最早的《黄帝内经》下的定义,四十岁开始呢,阴气阳气各半,起居开始衰弱了;超过五十的时候,体重耳目不聪明矣,阳就慢慢衰下去了,阴就馒慢生起来;到年六十的时候,“阴痿气大衰”,这个阳气大衰了,这个时候呢阴阳都不利,“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个人呢一定要下面实,上面是虚的。所以我们在望,如果这个病人走过来或者你在马路上看到有一个人走路,好像在飘,感觉到好像是快要倒了不倒,快要倒了那个样子,都是这是上实下虚,这个不人走路不能飘,飘就会出问题。“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阴阳消长,男女的这种状况,像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我要赶快开始吃去吃一些补肾的药,因为补肾,年龄大了以后,50岁以后,肾器开始衰竭,我们前面都讲了,肾,这个五八六八七八这个八字,后面都是讲肾脏,所以肾脏在管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所以补肾很重要。

那由于年龄的层次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名称,表面上名称不同,但是同是一个地方出来,“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中医的观念里面就是同症同治,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只要症状相同,不管内症是什么,不管里面的症状是什么,比如说我们有些处方,这个处方看起来就是治风湿关节炎的嘛,那现在有个病人跑来,他不是关节痛,他就不跟你讲了,我就是关节痛,你就开处方他就好了,结果他实际上他是骨癌,你不用去管他是骨癌,你一想到骨癌你不会开方了,你就把他当成关节痛来治,中医就是同症同治。这个以后我们在介绍《伤寒金匮》的时候,我们开处方就是查他的症状相同的,我们就开,不管他里面的异名名字,病的名称是什么,我们不管它,不管它。聪明的察同嘛,愚者察异,这个不是我要骂人的,《黄帝内经》在骂西医嘛,他的名词很多,一大票,结果没有一个治好,看起来都很像,名字都不一样,那“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最主要讲的怎么样?平常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恬淡、无欲、开心、愉快,这个时候都会有长寿的道理,长寿之道在这里面,绝对不可以去欲望,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每天在争,这样就会短命。

如果我们把刚刚那个图,那个人在这边,东南西北,嘴巴在这边,43页,这一段,“天不足西北”,所以西北方呢,这是西北,西北方是阴,造成的人的右边,右耳,这个没有像左耳那么敏感,因为右边是阴左边就是阳,所以阳在这边,阳就指敏锐力、动力,它的能量,所以左边的阳比较强,听力左耳会比右耳强。那“地不满东南”,东南在这边,东南就比较平整,有海呀,什么样的,有很多的胡泊、河流,地不满东南,不够完整,所以一般人呢,左手不如右手强,左手不如右手强,当然有人是左撇子就,有例外的。

第44页,这个黄帝问他为什么这样子呢,人为什么会这样子,岐伯就说“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当你在专心注意在做事情的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你手脚就不灵活了,因为你精气在上面。那“西方阴也”,阴者,是在下方,“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所以说当你手足很强的时候,耳目会不便。如果说我们人会感于邪,一般来说又比较弱的地方容易受到病毒,病的侵害,那个侵犯人体,所以在上面呢,右边容易感觉到,容易,比较生病。这个下边的话,下体的话就是在左边的地方比较容易受到病毒,这是阴阳不能两全的,不能全。

这个第45页呢,阴阳应象大论这个地方讲的呢,“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我们所谓的真人,比如说我们前面介绍过了,他坐在,印度现在一个人坐菩提树下面,他在食气,所谓食气,他坐在,你看他坐在这个树,这个树是这样子,树根像个板子一祥,他坐在这中间,人坐在中间,靠在这个地方,靠在这个地方能坐到,盘坐在那边。其实他的观想,他就是树,你有没有看到树吃东西?看不到。他就坐在那边就像树一祥,所以地气在养他,天气可以养他,他靠到树上面,这个一个食气的动作,他自己观想着是树就好了,就没耗掉很多能量,所以他不需要吃东西呀什么的。我们人呢,就靠天地之间的气在生养。那“天气呢通于肺”,天上的气跟我们的肺是相通的,“地气通于嗌”,嗌就是我们的喉咙,喉咙,咽喉的地方。“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这就是,这一节就是说把人体的跟自然界放在一起,九窍呢,我人有九窍,耳朵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就六个了,嘴巴一个,七个,所以上面有七窍,大便、小便的地方加起来,九窍。那这是水注的地方,所谓水注的地方满就会溢出来,所以我们常常有流鼻涕,流口水,有时候晚上睡觉睡的很深,流口水呀这样,大便、小便呢,满就会溢出来。人“以天地阴阳为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天地之间下的雨其实就是我们的人身的汗一祥,就把,他这个就把人呢,跟天地并在一起,阳的气像天地的疾风,还有什么暴气像雷呀,逆气像阳啊什么,这都是这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天之纪、地之道

在第46页,这里开始又进入很重要的地方,你读《黄帝内经》,如果说天地之间阴阳你了解了,你只要了解就好了,真的运用的时候就在现在这个章节里面。

所以呢,因为人呢,跟天地之间是相通的,所以治的方法,任何的医学,《黄帝内经》下定义了,你如果治疗的方法不按照天之纪,不用地的道理,地有五味呀,天有四季的节气呀,有风寒暑湿燥热,地有五味呀,酸苦甘辛咸,你如果不按照这个方法来做,灾害就来了。我们现在西药厂没有这个,就不按照这个做,它管你呢,所以做出来的,人工出来合成绝大部分都是酸味的,阿司匹林啊,什么都是酸味的,酸的都是肝嘛,伤到那边。所以一定按照这个方法来做。

如果那个病来的时候疾如风雨,速度很快,那“善大治者”,最好的医生呢,病一开始就治在皮毛上面,如果他只是皮毛的病,这个怎么讲皮毛呢?现在我们开始注意用前面的那个现念我们来慢慢推理,老师你刚才说皮毛是肺,肺呢在人的上方,这是心脏,这是肺,人的上方这边呢,统统是阳,那我们的手上的脉呢,这是手腕关节的地方,太渊在这里,这是寸,这中间是关,下面是尺,尺在这个地方,上面是阳脉,抱歉,阳脉,下面是阴脉。那我们就知道,哦,皮毛,肺,阳在这边,已经讲完了,已经推理过来了。在皮毛的时候很简单,你手,这个是皮肤,这是肌肉,你医生的手指根本没有压到皮肤上面,就是碰到皮肤而已,轻轻地碰在皮肤上面,你就摸到脉了,病就在皮毛。就是这样来的。你看,一路过来。

所以如果你《黄帝内经》很熟,你一摸脉就知道病在皮毛,在表嘛,我们就给它定义,定义呢,就是在最表面的地方,最表面的地方,那治,一开始的时候病在皮毛,我们用针灸的时候怎么做呢?你不用真的下针下去,你拿到个针在皮毛下面刮一下,他的大汗就冒出来了,吓也吓死了,因为治皮毛不需要真针嘛,你不要太过,治法呢恰到好处,这一刀下去把衣服割破,不把皮肤割破,这是超级的高手。那你拿针呢皮毛上刮一下就好了,汗就出来了,尤其小孩子,都给吓出来了,你不用真的下进去。那你比如说,老师在肺上面,我们在尺泽上面也可以,外关上面也可以,合谷上面也可以,轻轻刮刮他就流汗了,因为病在皮毛上面。

那如果说病在肌肉,我们就治肌肉,针就下在肌肉里面,如果是经脉上面,我们就下在经上面,再次我们治六腑,其再次治五脏,当我们病从表肌肉一直到了五脏了以后,按照《黄帝内经》来说半死半生,救活来呢,一半,一半的几率。就是病进入到肝心脾肺肾的时候半死半生,那这个半死半生呢,是很宽松的标准,那个很简单做到了,不可以哦。要是十个要九生,才是上工。《黄帝内经》,我要想办法让你至少八生,不要五生。半死半生不行,不够标准。所以说呢“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这是我们讲传染病,因为天之邪气嘛,害人五脏。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你是吃坏东西了,喝到不干净的水了,吃坏,不干净的食物了,伤害到我们六腑,我们的小肠、胃、大肠、膀胱。“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地的湿气呢,如果湿气受伤的话,我们人受制于,受,这个邪来自湿气太盛的话,害到我们皮肉经脉,所以说天外的,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东西,我们知道传染病的时候会害了我们五脏,那湿气会害到我们皮肉、肌肉、筋骨。

所以,“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这里《黄帝内经》就讲的很清楚,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不对,我们针灸学过,我们就知道,哦,老师,这个我们叫什么,巨刺,对称,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黄帝内经》里面这样讲,针灸大成,也这样讲,对不对。结果跑到文革以后,大陆上就是左病左边扎,右病右边扎,哪里痛扎哪里,所以说从那个孙思邈弄了阿是穴以后,你是不是这是痛,啊啊啊,是是是,这就一针下去,这是他们的,就是一个孙思邈把阿是穴以研发出来以后,不用学了嘛,阿是穴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这就由阴引阳,由阳引阴。那这段讲的就是过和不及都不好,恰到好处。

那善诊者,最会诊断的呢,“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我们先看它的阴阳,先别它的阴阳,这个是,看它的颜色也知道嘛,先别阴阳,然后看清浊而知部分,知道在哪个地方。比如说我们用举例,这个肺,我刚刚讲过,肺是清阳所在嘛,对不对,那现在有一个人吐痰,吐痰是浊痰,黄浊的痰,我知道病在肺嘛,因为肺是正常是清嘛,现在是浊嘛,病就在肺,对不对。那你如果摸脉一摸到肺脉浮起来的,在皮肤表面上的,对不对,就可以知道是肺的问题。那视喘息,听音声,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望闻问切都要会,听嘛,耳朵去闻,眼睛看,耳朵闻,这是中医的诊断方式,然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判断这个人的病在什么地方,病在什么地方,“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瀒,而知病所生”,如何来治疗?浮和滑,这是阳脉,这个“瀒”字呢我们念“色”,颜色的色,沉和涩为阴;所以当你手摸上去脉的时候摸到阳脉,浮和滑,这就属于阳脉;你摸到尺脉是沉和瀒,瀒也有这个意思,涩,那力量不大,常常也会有时候摸不到,哎呀,感觉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涩,对不对,阴的脉是这样子的。那你如果说你现在摸到寸脉,阳脉,这个,老师,阳脉很沉呢,你阳不足了嘛,对不对;那如果摸到阴脉,阴脉怎么槁的,变得又浮又大,阴太盛了,阴和阳必须要平衡,要制衡,太过不行,不及也不行。

那定义我讲过了,寸脉呢,这里为什么叫寸,实际上因为从这里到鱼际是寸,实际上真正的脉它只有9分,不到一寸,从这个关下来呢,一寸的距离,才是我们的正常脉的范围。超过一寸就代表过了,太过,太过了,要往尺去了,太过了,这是阴阳辩证。我们看它的浮脉、沉脉、滑脉,脉的滑,流行,脉的流行,还有瀒,我们就知道病在哪个地方。

第五节 77难与75难经:肝癌治疗

在《难经》里面呢,77难它说,“上工治未病”,我们有上工、中工、下工,比如说肝有病,肝有病的时候我们先去实脾,肝有病的时候我们要先治未病,因为我们知道肝脏生病会传到脾脏去,所以我们先去治脾,这叫实脾,这叫上工治未病。第75难呢,讲得非常的好,听得懂的话,你就会治一个很重的病。这个第75难呢,它说,东方实会西方虚,西方虚,东方是木呢,西方是金,治疗“泄南补北”。

原文上面“金不平木”,实际上,这个“不”可以删掉,这个“不”就害死了不少人。真正我们讲《内经》里面说,有一个脏不平衡的时候,一个脏不平衡,要用所胜的脏来平它,比如说肝脏,肝木有问题的时候,金呢是胜木的,金是克木的嘛,所以用金来平木,用金来平木,那如果是金来平木的时候,现在肝木很盛,现在东方是实,东方是实,这里主要讲到的一个地方就是什么?“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两句话,当我们如果是肝有问题,肝有大实,重病的时候,金呢,因为金很虚,所以金没有办法去制衡肝木,这个时候肝木就一直严重起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实,如果我们去壮土,肝有问题的时候你就补土,你补土呢只有一个好处就是什么,土生金嘛,可是你土再怎么土生金,因为肝太实了,力量绝对不够,力量绝对不够,所以在75难的时候就提出来了,我们要泄南补北,泄南补北。

为什么要泄南补北?北方是水,南方是火,五行里面呢水是克火的,水是制火的对不对,你如果把火,一泄火,泄南方了,一泄火,一泄火的时候肝呢自然而然会去救火,就多给它点木头,肝就会由实变虚。那你水一旺起来的时候,水去生木,肝本来就已经很大了,肝是王,最大的,那是最严重的,这个时候你一去壮盛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肝是最大,最大的时候我们去壮不会让它更大,为什么?已经是极限了,已经是极限了。这个时候呢,“母能令子虚”,它的肝木会往肺脏走,往火里面丢,当那个肝的木进入火的时候不断的燃烧,肝就会虚,虚症,那对金和水来说的话,子,水是不是子,金是不是母,对不对,“子能令母实”,所以一个动作,一补水的时候,肝的木疏解掉了,金的气旺起来了,金旺起来以后就会去制木,所以我们就会去补水来泄火,当你去一泄火的时候,因为火过来,那个水过来把火灭了,火变得很小,肝木自然丢在里面能够接收它,这是一个治症的原则。

因为五行嘛,我们有肝,现在心脏,这个火有问题了,土有问题了,金有问题了,水有问题了,治法是一样的,所以难经75难的时候就提出来,要泄南补北,泄南补北,当泄南补北出现的时候,这句话就改变了,“子能令母实”呢,这是病因,“母能令子虚”,这是治疗的法则。

所以当我们去补水的时候是一举两得,所以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跑来,肝癌肝病,那肝肿的很大了,如果只是去实土,实脾,只能实脾的话,就算那个肿的很大了,你把脾变得很小了,你再实脾有限,肝的病还在那边,只有一个好处就是土生金,土生金都很弱了,因为太强了嘛, 至于能不能治好病,很难,所以75难才会提出来“泄南补北”。当你遇到东方实西方虚的时候泄南补北,就是这个意思。泄南补北的原因呢,就是希望金能够去平木,这个五行的现念就起来了,慢慢就接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可以治好肝癌的原因。

在这里提出来的原因呢,就在后面这边,大家看47页,“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病之起始起也,可刺而已”,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刺,可以去治,如果病很盛的时候我们要等它衰落下来,不可以去与病争,等它衰落下来要等时机,等时机。所以如果时机到了时候下重手,病很快衰下去,我吃下去以后胃口开了,赶快追击,赶快追击。

如果是“轻而扬之”,轻的话我们有宣扬的发法,比如说发表、发汗呢,“重而减之”,病重的时候我们就减少,采用固守的方式,固守的方式,所以,治病好像作战一样,病在大胜的时候病很胜,很旺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固守,固它的元气,然后等到固了元气,病治的比较衰弱的时候我们就要去进击,这里就提出来这个方法。所以我们,处方常常会在变动,比如说,我们利用土的王时,我们治这个肝病,东方实,正好呢在夏秋中间,夏季的末,秋季的初,交接的地方,前后这个礼拜,这是脾脏的王时,这个时候脾气是最旺,脾气当旺的时候,就是你不要去动它,因为天地之间在养着脾脏,这时候你下手的时候你不用去管脾脏,脾脏不会受伤的,这两个礼拜给你的窗户打开来了,治病的时机来了,狠狠的治,清除一遍,窗户快关起来的时候赶快收手,绝对不会伤到它的脾胃的气,所以治病呢,时机很重要,时机很重要。

当你王时不开的时候,不进入王时的时候,我们就利用固守,看他的病势很盛的时候我们就停,很盛就是说这个病人很严重,没有胃口,大小便不通,那我们就想办法给他开点胃口的药,然后大便出来了,就不要去动它,等到时机到了开始下手,病人吃了胃口开始好了,好了之后我们开始下手,下手的时候,如果要攻的时候,一次攻一次,不要攻太多,这是我们临证上面也会面临到的问题,这一段讲了半天,47页讲了半天讲的就是这个,讲的就是这个。“形不足者,溫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所以我们会有些开厚味的药,开一些厚味的药,开一些溫热的药,如果病在高的地方,所谓高在,靠近喉咙这边,靠上焦的地方,那我们采用汗法、吐法,我们休息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