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误诊:「结肠癌」常常伪装成这些“良性病'!

    今天看到群里一位朋友吐槽:一个右下腹疼痛的29岁患者患者,去年8月份,被某莆田系医院忽悠住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花了近2万元做了手术。
    谁知,术后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于是再次上门求治,医生说是“阑尾残株炎”,于是又做了一次“阑尾手术”,又被骗去两三万。
    该患者出院数月后,一开始腹痛倒是减轻了,不久腹痛开始加重,并出现乏力、贫血、消瘦,再去找这家医院的时候,早已是人去楼空。
    这才到当地县人民医院求诊,腹部CT和肠镜确诊:进展期右半结肠癌。
    56岁的朱大姐,反复右下腹痛并出现血便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
    三个月内,在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住了三次院,都是诊断为阑尾炎。

    后来,朱大姐进行了结肠增强CT 和肠镜检查,结果确实证实是一个结肠癌患者。

    ▲朱大姐的电子肠镜检查报告单

    目前,在完成结肠癌根治术后,朱大姐已进行第6次化疗。

    且不说野鸡医院骗财害命,即便是正规医院,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一方面是患者不了解,以前有过阑尾炎发作史,先入为主误导医生;

    另一方面很多结肠癌的初期表现,还真的和急性阑尾炎发作的症状特别相似;

    再者,肠癌也可能引发阑尾炎,二者确实并存;结果捡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

    为什么会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呢?

    回盲部肿瘤常在右下腹部出现疼痛,有时在疼痛时可扪及包块,如果并发感染,可出现发热,酷似阑尾炎,故在临床上有4.82%~25.0%误诊为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的报告,而在术中误诊者亦不少见。

    回盲部肿瘤初起多长于外侧,或肠癌坏死、穿孔,或侵犯浆膜周围组织,均与阑尾炎症波及周围组织引起的脓肿或粘连难鉴别。

    初诊医生如果对疾病发展的因果关系认识不足,术中没有细致探查,术者过于自信,则易于误诊。

    一般手术医生仅满足于某些主诉和体征,当术中看到阑尾有病变时,很自信地切除阑尾结束手术,不再探查周围情况,亦没有想到阑尾炎与结肠肿瘤同时存在的可能和回盲部肿瘤可诱发阑尾炎。

    阑尾炎可能是结肠肿瘤的早期症状之一,所以右下腹部疼痛、固定的压痛,固然是阑尾炎的一个主要症状,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阑尾炎,也有可能阑尾炎与其他疾病并存。这种情况尤以回盲部癌更为多见。

    患者阑尾切除后,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警惕结肠癌的存在:
    1、阑尾切除后患者仍觉腹痛、腹胀且持续发热而又可能不是感染所致;
    2、阑尾切除后,患者的腹痛加剧,出现了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而又可能不是肠粘连所致;
    3、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合,且流脓或形成瘘管;
    4、术后患者的贫血症状不断加重、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有明显改变、持续或断续便血。

    除了阑尾炎,结直肠癌还常常伪装为这些病

    结肠癌是一种很容易被误诊的癌症。据统计,结肠癌的平均误诊率为41.5%,其中青年人结肠癌的误诊率更瘦高达72.8%。结肠癌在出现症状后1个月内确诊者仅有8.8%~10%,3个月内确诊者占25%,6个月内确诊才占64.3%。

    结肠癌因与某些良性胃肠道疾病症状相似而误诊,特别是合并有急腹症时,病人急性表现最突出,经验不足的医生常会满足于已发现的良性疾病,而将结肠癌漏诊。

    1、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占误诊病例的15%。

    结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乳头状癌或菜花状癌,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可出现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伴有感染者尚可有发热等中毒症状,这些都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相似。

    2、痔疮

    80%的直肠癌初诊会被误诊为痔疮!

    便血是痔疮和早期直肠癌的共同症状,多数患者是在“痔疮”反复治疗后不见好转才引起警惕的;部分患者由于时间拖得久出现贫血、身体消瘦等症状,此时直肠癌往往已是中晚期。

    其实,痔疮和直肠癌的便血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①痔疮患者的便血颜色较红,随大便排出时滴出,排便后出血随之停止;而直肠癌患者的血液和大便是混在一起的,便血还可能带有黏液和脓液。

    ②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排便困难,而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瘤刺激,容易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

    ③痔疮患者的大便性状一般变化不大,而直肠癌患者常出现排稀烂便。

    3、肠结核 

    肠结核在我国比较常见,其好发部位在回肠末端、盲肠及升结肠。临床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块、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这在结肠癌病人中亦较多见。

    特别是增殖性肠结核与结肠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低热、贫血、消瘦、乏力,局部可以扪到肿块等。但肠结核的全身症状更明显,表现为午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乏力。

    故当临床上出现这些症状时,尤其是以腹泻为首诊症状时,临床上常易从常见病、多发病角度考虑,先想到结核病。大约有1%的病人在术前将结肠癌误诊为肠结核。

    4、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等。肠梗阻在通常情况下恶心呕吐症状不明显,如出现呕吐,则小肠可能已受肿瘤侵犯。

    5、肠炎、痢疾、溃结

    因为都存在大便性质改变的症状,结肠癌常被误诊为消化道常见疾病如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医生一旦听到病人主诉大便次数增多,有粘液甚至脓血便,往往不经检查就嘱病人检验大便,未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检查就将病人转到传染科或传染病院治疗。病人会有短期好转,往往不等治愈出院,一旦又出现肠道情况,医生就按未治愈痢疾处理。

    6、胃炎

    因为有黑便、上腹部症状,右半结肠癌容易被误诊为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有些病人原有上腹部不适病史,并有已确诊的胃炎等上消化系统疾病,当出现腹部不适、便血时,医生未仔细检查,满足于原来的诊断而误诊。

    7、缺铁性贫血

    由于很多结肠癌病人有突出的贫血表现,结肠癌常被误诊为缺铁性贫血。此类误诊在老年结肠癌病人中常见。贫血是老年结肠癌病人的常见症状,而老年人因体弱多病,往往不愿做钡餐或结肠镜检查,或做时因配合不好而易失败,如不积极检查甚至复查肠道,极易误诊。

    8、胆囊炎胆石症

    胆囊炎胆石症与结肠癌的关系尚不明确,已知的有:

    ①胆囊炎、胆石症反复发作后胆囊失去了储存、浓缩及定期排泄胆汁的功能,导至胆汁长期、漫性刺激结肠及胆汁酸代谢紊乱,引起结肠癌。

    ②肿瘤位于胆囊附近时,压迫胆囊颈,胆汁瘀积,诱发胆囊疾患。

    误诊原因有:

    ①当发现胆囊炎胆石症后,满足于疾病的一元论诊断,忽视了仔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检。②手术医生乐于一脏器切除术,不愿行腹腔内脏器探查。

    如何发现这个善于伪装的坏蛋呢?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节节升高,成为当今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二位、死亡率排名第五位。确诊时80%的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存活率低于40%!

    如果能做好预防性检查,早期发现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

    2018年美国癌症协会最新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显示,结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

    ① 有结直肠息肉病史的个体;

    ② 曾行治疗性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个体;

    ③ 有直系亲属诊断为直肠癌或结直肠腺瘤的个体(需根据亲属的诊断年龄提出不同的建议);

    ④ 有炎症性肠并且病史持续较长的个体;

    ⑤ 已知或疑似存在遗传性综合征的个体,特别是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个体;

    ⑥ 因相关肿瘤而有腹部或盆腔放疗史的个体。

    根据指南建议,结直肠癌筛查的年龄可提前至40~45岁,在我国,45岁至75岁之间的普通人群,可采取粪便隐血检查、结肠CT、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进行筛查。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①痔疮便鲜血,且在大便以后持续的滴鲜血;肠癌便是血与大便混合,颜色暗红。另外,肠癌还可能出现粘液便或者黑色大便。

    ②大便性状改变:如变稀、变扁或带槽沟。

    ③腹泻与便秘无规律的交替出现。

    ④腹胀、腹痛、腹部或肛门附近有肿块。

    ⑤无端消瘦;

    ⑥出现恶心呕吐、肛门排气不排便等肠梗阻症状。

    ⑦肠道发现腺瘤性息肉;

    肠镜是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通过肠镜检查就能及时发现息肉或者早癌。

    而且若检查后发现异常,还可以在镜下做肠道息肉的切除,并且取病变的组织以便活检。

    当然,并非切除肿块和息肉就完事了,进行切除手术后,应注意随访复查,以防复发。

    由于结肠癌多见于45岁以上的患者,建议45岁以上的人士,即使无症状也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部分病例来源:义乌市中心医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