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药 | 这种花的根部能治头痛眩晕,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一点资讯】
春末夏初,“人间四月芳菲尽”,芍药花却开得满山遍野,烂漫于五月。
芍药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花兼具色、香、韵三者之美,古时称之为爱情之花。早在《诗经·国风·郑风·溱洧》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芍药名称的由来,据《本草》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名医别录》:“娇容”、“余容”;《古今注》:“将离”、“离草”等。
芍药分药用和观赏两大类,药用类花色单调,观赏类则品种多,色彩丰富。
药用类芍药,其根入药,花朵晒干后可作花茶饮用。临床上芍药常见为白芍和赤芍,两种药在唐代以前一直只沿用芍药一名,功效主治无差异,唐代以后才开始有白芍和赤芍两药名之分,到了宋代,二者就有了明确的区分。白芍为补血药,赤芍为清热凉血药,两者的药性、炮制、功效主治、配伍运用等均不相同。
白芍 ↓
赤芍 ↑
《中国药典》记载白芍、赤芍来源功效分别为: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性味归经 ]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 功能主治 ]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现代研究发现,白芍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白芍总苷,具有抗炎、镇痛、保肝、调节免疫、抗抑郁等作用。
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经。
[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1、从来源上看,白芍和赤芍同科同属同种,只是赤芍来源多了一个“川赤芍”,川赤芍产量较少,在市场很少流通;白芍多为栽培品,主产于浙江、安微、湖南等地。赤芍多为野生品,主产于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
2、从性状上看,白芍根条多肥润粗壮,表皮细腻,赤芍根条多瘦长、外皮粗糙。
3、从加工方法上看,白芍加工需水煮去皮或去皮水煮,而赤芍为不去皮直接晒干。
4、从功效上看,白芍“善守”,长于补血养阴,敛阴。赤芍“善走”,长于凉血逐瘀。
现在正是春未夏初,养生药膳重在养肝木,防风邪,抗抑郁,广医附属中医医院王小英副主任中药师下面为介绍几道白芍药膳:
白芍药膳
白芍猪肝汤
材料:白芍10克,桂枝5克,生姜3片,大枣3枚,猪肝100克。
做法:
(1)白芍、桂枝淘洗干净后,浸润;生姜洗净后切成薄片;大枣洗净去核;将鲜猪肝洗净后切成片,备用。
(2)砂锅加水2大碗,放入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煮沸后小火再煮20分钟,滤去药渣,取药液。
(3)将药液倒入锅中,煮沸后下猪肝片,放食盐、葱花少许,煮熟即起锅,趁热吃下。
功效:调和营卫,养血解郁。
四物肉汤
材料:白芍5克,熟地5克,当归5克,川芎3克,鸡肉或瘦肉250克,生姜3片。
做法:
(1)白芍、熟地、当归、川芎淘洗干净后,浸润;生姜洗净后切成片;鸡肉或瘦肉飞水备用。
(2)砂锅加水适量,放入白芍、熟地、当归、川芎、生姜、鸡肉或瘦肉,煮沸后小火再煮1小时,放盐即可。
功效:补血、调经。
三白肉汤
材料:白芍5、白术5、茯苓5克、排骨150克或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
(1)白芍、白术、茯苓淘洗干净后,浸润;生姜洗净后切成片;鸡肉或瘦肉飞水备用。
(2)砂锅加水适量,放入白芍、白术、茯苓、生姜、鸡肉或瘦肉,煮沸后小火再煮1小时,放盐即可。
功效:补气益血、美白润肤。
使用注意
芍药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