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脉诊还靠谱的腹诊,你听说过吗?腹诊有何...
比脉诊还靠谱的腹诊,你听说过吗?腹诊有何玄妙之处,如何用药如神。《黄帝内经》中“切而知之为巧”,很多人以为望闻问切中的切就是把脉,其实切还包括腹诊。
脉诊没有三五年,上万次脉诊训练,很难掌握,而且很难标准化。很多时候,不同的医生,脉诊的结果都不同,有的医生脉诊说得头头是道,但用药并没有什么效果。相比脉诊,腹诊更容易标准化,更便于掌握,可以快速指导临床用药。
日本经方家对腹诊是很重视的。吉益东洞在《五诊九侯图》,稻叶文礼在《腹证奇览》中都有腹诊的研究内容。胡希恕最为推崇的《皇汉医学》中也有腹诊的相关内容。日本《和汉医学》中记载了腹诊需要观察的20个基本方面。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大量腹诊内容,主要用于分析病因病机 ,辨病辨证,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老板肚那种膨隆的肚子呢,如果不是因为气或者腹水的影响的话,可能是实症,腹水和气也可以是看实症啊,按下疼痛。如果肚子凹陷的话,就提示虚症。
皮肤温度比较偏低的话,那么一般来说,这种人他有脾虚的问题,如果他的脐周皮肤温度比较低的话,有可能是因为淤血造成的血流不畅,那皮肤温度比较低。
腹力一般来说分为五级啊,小柴胡汤方剂的腹力就定位五分之三,中间腹力。然后特别柔软的定为五分之一,那么特别硬的呢,五分之五大承气汤。五分之二,腹直肌拘挛芍药类方。 比如四逆散,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桃核承气汤。
胸胁苦满,肋骨和腹壁结合处,你用手掌往里面压,斜着往胸腔里面。一般会出现疼痛不适,或者是你用左手手掌压在肋骨上,右手握拳,轻轻敲击的时候。那么患者会感到疼痛和不舒服。显著程度由很明显到比较弱的顺序,依次是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样的顺序。
左边脐下的压痛是桂枝茯苓丸的很典型的一个方证。
振水音的话就提示有茯苓,白术的应用指征。
鼓音的话,有这种理气剂的使用指征,比如说可以使用枳实啊,陈皮啊。
阳痿,肾虚啊,在腹诊也能够明确诊断,脐下部位,用手压上去,像棉花一样的,很容易的就压下去了,像有一条沟一样,手一放上去它就下去了。还有些人呢,腹中线能接受到像铅笔芯一样的东西,就是一个硬硬的一条,这也是肾虚的指征。可以用桂附八味丸加减方。
腹直肌的拘挛,结合一些脐旁压痛。舌质淡紫,身体麻木,疼痛,血府逐瘀汤就确定了。
心下这个部位啊,疼痛,不舒服。反酸,烧心。就可以确定用半夏泻心汤。
腹部的动悸可以主水饮,也可以主瘀血,有淤血的话呢,皮肤有肌肤甲错,舌质是有紫色。还有身体的疼痛,麻木,也有腹诊的按压疼痛,水饮的有舌体的胖大,头晕啊,肿胀啊。当然也有水饮和淤血并存的情况,比如说当归芍药散,既可以治瘀血又同时针对水饮。
河北中医学院刘保和教授在近40余年临床过程中,始终秉承《内经》、《伤寒论》之旨,并对腹诊有其新的认识。他在腹诊过程中让患者仰卧,两腿屈曲,暴露腹部,主要以大拇指用力由轻到重对患者腹部具体部位进行按压,以探查是否具有阳性反应,并与脉诊和患者主诉互参,临床诊治疾病疗效突出。
刘教授善于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抓主症,腹诊是其抓主症的一个方面,即有是证用是方。他认为在患者的复杂症状中,有二至三个症状体现了疾病的本质,将这些症状命名为主症,根据主症指导选方用药,疗效卓著。
石某,男,32岁。患者反应迟钝,时有短暂意识丧失,发时自觉头痛欲裂,颈项板滞不舒。在协和医院昏迷10天,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腹部按诊:脐上一寸压痛。处方:膈下逐瘀汤。9月7日复诊,脐上压痛减轻,调治月余而愈。
脐上压痛为瘀血停聚于脐上之象,故治以活血祛瘀,消散恶血,膈下逐瘀汤而取效。
金某,女,17岁。痛经已3年。初潮后曾吃大量凉物,末次月经8月9号。舌淡暗苔薄白,脉沉涩。腹部按诊:脐右下两横指压痛。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8月20日复诊,右少腹压痛减轻,予原方基础上佐以生黄芪、党参类补气药,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初潮后曾吃大量凉物,损伤阳气,而致寒与血结,寒凝血瘀则致痛经、经色暗有血块、小腹喜热捂。故先以少腹逐瘀汤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因患者经行过早,血海未充则量少,故佐以补气养血药。
闫某,女,48岁。2009年4月26日初诊。患者主诉高血压20年,伴头晕头痛,间断发作,近一年明显。腹部按诊:脐左下两横指压痛。处方: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茺蔚子,赤芍、川芎、川牛膝。5月3日复诊,头晕头痛大减,后背发皱感亦减,续与原方14剂而愈。
此患者因产后调理不当,致瘀血内留阻于少腹,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见颈项后背发皱脐左下两横指压痛、瘀血内阻使阴阳升降失常,以桂枝茯苓丸佐以益母草、川牛膝等活血祛瘀,平肝潜阳。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老师注重腹诊的研究运用,在临床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超能健康团##健康##健康解密#@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