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篇 (转帖)兴隆洼遗址植物遗存
X
兴隆洼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对赤峰市8000年来
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收获与思考
[该文主要内容曾以“内蒙古自治区市距今8000-2400年环境考古学的初步研究”为题于1996年发表在周昆叔主编的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辑,112-119页,后稍作增改,1996年转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323-333页。本文则依杨虎先生1999年所送孢粉样及植物果实的鉴定,参考涉及本区的出版文献进行了增补和结论上的引深。谨以此文深切缅怀先逝的刘观民、杨虎研究员在生前给予第一作者的激励和帮 助。]
详细摘要
赤峰市(原昭乌达盟)位居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东部,自然区划上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该市文化遗址甚为丰富,是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北方文化体系的典型代表。由众多14C测年数据所支持的聚落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对赤峰新石器时代的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富河、小河沿文化;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和上层文化序列所进行的孢粉和植物遗存的鉴定,有助于讨论赤峰市古今植被和气候的变化,进而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兴隆洼遗址位居敖汉旗宝国吐乡,在其聚落内找到大量用于掘土用的打制石锄,翻土用的磨制石铲,砍伐林木的石斧和用于加工食物的石磨盘、石磨棒以及大量鹿骨、狍和猪的遗骨。此外在房址中还出土有骨鱼镖和渔钩等捕鱼工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还从几座房址居住面、堆积和灰坑中收集到一些半炭化的植物果核。尽管多数果核破碎,但在编号为F129②:24,F123②:35和H171①:10却保存完好。根据果核的外部形态,内果壁内具不规则地空室,对照现代标本,我们认为这些完整和破碎的果核碎片均属胡桃科的胡桃揪(Juglans andshurica)。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浮选法还从编号93 MAXI,T733,H607样品中,取得3粒完整和2个半粒的小叶朴(Celtis bungeana)的内果皮,在果皮的表面见有明显的大网纹,有二条缝线及与其相垂直的二棱,果核呈球形,其果核顶端略有偏斜,果核开裂,内果皮略呈白色,果壁厚薄不均。果核长44.85.2mm。内果皮平均厚0.25mm。核已内空。更令人欣慰的是,从编号T733、H607样中,分析并统计出79粒孢粉,尽管数量少,但花粉种类较多,由栎(Quercus)、梣(Fraxinus)、桦(Betula)、桤木(Alnus)、枣(Zizyphus)等组成的落叶阔叶乔木植物的花粉占孢粉总数的68%,而其中的栎树花粉则占乔木花粉总数的77%,此外,组合中还有占孢粉总数15%的禾本科(Gramineae)植物花粉,以及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