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狂刷11】-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

滇越铁路北起我国昆明市,南至越南海防市,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在当时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被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该铁路线全长854 km,荟萃了壮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2003年6月,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读滇越铁路示意图,回答1~3题。

1.滇越铁路线被称为“世界工程奇迹”是由于

A.地质地貌复杂,修建难度大

B.少数民族聚集,风俗文化独特

C.历史文化悠久,科研价值高

D.地跨两个国家,由法国人修建

2.修建滇越铁路最初是为了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B.加快资源掠夺外运

C.完善铁路运输网络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2003年后,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是因为

A.中国旅客出境线路增多

B.越南境内陆上交通不便

C.中国境内自然灾害多发

D.越南客货运输需求增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口罩成了全球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2019年我国口罩产能约为2 000万只/天,占全球规模的一半。随着我国汽车、石化、家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跨界生产口罩,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3月2日统计,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据此回答4~6题。

4.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出现“一罩难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物流运输不畅

B.市场从医用扩大到民用

C.口罩生产材料短缺

D.医用市场扩大

5.我国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跨界生产口罩的目的是

A.“一罩难求”,市场利润大幅提升

B.多产业经营,可持续发展

C.把握时机,企业进行产业转型

D.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

6.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众多企业能够跨界迅速生产口罩的原因是

A.劳动力丰富廉价   B.口罩上下游产业齐备

C.工业产业链完整   D.口罩生产技术门槛高

截至2020年2月,持续燃烧了近7个月、过火面积突破100 000 km2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才基本熄灭。此次丛林大火是近百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丛林大火之一,整个澳大利亚约三分之一被浓白的烟雾覆盖,受强烈的气流影响,一些烟雾飘向了邻国新西兰,一些则抵达了11 000 km外的南美洲上空。下图是本次澳大利亚火灾分布示意图(颜色越深,灾情越严重)。读图,回答7~9题。

7.推测此次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持续近7个月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C.厄尔尼诺影响   D.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

8.澳大利亚丛林大火中被大量燃烧的森林树种最可能是

A.冷杉   B.梭梭   C.棕榈树   D.桉树

9.烟雾借助气流扩散至南美洲上空,该气流可能是

A.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

C.高空西风   D.高空信风

上升流指风吹走表层海水,下层的海水上升补充而形成的洋流。下图示意海南岛东部海域等深线分布(单位:m),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0~11题。

10.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多出现在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11.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产生的影响是

A.海南岛海岸线后退   B.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季节性渔场形成   D.台风发生频率增加

海洋研究者常采用海表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海平面10 m经向风(南北向风)和海平面2 m气温积温等参数用于诊断海洋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的关系。下图示意2018年某时段我国某海域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2~13题。

12.表示该海域海冰面积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2月9日~10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前一日

A.海表温度上升

B.海平面2 m气温积温上升

C.海平面2 m气温上升

D.风向由偏南风变为偏北风

木质素是主要存在于陆地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可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指示物。在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沙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沙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下图示意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每100 mg有机物中木质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4~15题。

14.影响河口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在近岸递增的主要因素是

A.流速   B.水温   C.盐度   D.流量

15.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的原因是

A.流量大,挟带沉积物多

B.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

C.高温多雨,植物更新速度快

D.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慢

【解析版】

拓展训练6

滇越铁路北起我国昆明市,南至越南海防市,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在当时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被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该铁路线全长854 km,荟萃了壮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2003年6月,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读滇越铁路示意图,回答1~3题。

1.滇越铁路线被称为“世界工程奇迹”是由于

A.地质地貌复杂,修建难度大

B.少数民族聚集,风俗文化独特

C.历史文化悠久,科研价值高

D.地跨两个国家,由法国人修建

2.修建滇越铁路最初是为了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B.加快资源掠夺外运

C.完善铁路运输网络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2003年后,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是因为

A.中国旅客出境线路增多

B.越南境内陆上交通不便

C.中国境内自然灾害多发

D.越南客货运输需求增大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铁路主要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对工程技术要求高,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工程修建难度大;其他选项与“工程奇迹”无多大关系。第2题,结合该铁路“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的历史及图中显示该铁路沟通了沿海和内陆地区可以得知,当初该铁路修建的目的是加快内陆资源掠夺外运。第3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虽然日益完善,但不会停止滇越铁路客运以满足旅客出境需求;滇越铁路中国段在云南省境内,地质地貌复杂,降水丰富,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多发,为保障旅客生命安全,故停止客运,同时将铁路客运转为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中国停止铁路客运与越南无关。

【答案】1.A  2.B  3.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口罩成了全球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2019年我国口罩产能约为2 000万只/天,占全球规模的一半。随着我国汽车、石化、家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跨界生产口罩,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3月2日统计,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据此回答4~6题。

4.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出现“一罩难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物流运输不畅

B.市场从医用扩大到民用

C.口罩生产材料短缺

D.医用市场扩大

5.我国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跨界生产口罩的目的是

A.“一罩难求”,市场利润大幅提升

B.多产业经营,可持续发展

C.把握时机,企业进行产业转型

D.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

6.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众多企业能够跨界迅速生产口罩的原因是

A.劳动力丰富廉价   B.口罩上下游产业齐备

C.工业产业链完整   D.口罩生产技术门槛高

【解析】第4题,疫情暴发之前,口罩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全球的供需状况维持平衡,疫情暴发之后,作为防控疫情的需要,普通民众都需要佩戴口罩,使口罩的需求量激增,但是生产量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以满足需求量,因而出现了“一罩难求”的局面;疫情使全球物流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医疗物资的运输基本可以保障;口罩生产材料短缺相对于突然增长的巨大需求,不是口罩紧缺的主要原因。第5题,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众多行业龙头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跨界生产口罩,以减轻各地对口罩需求的压力,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政府对口罩价格的监控及口罩产量快速增加,口罩生产的利润并没有大幅提升;口罩生产的技术门槛比较低,而且是阶段性的需求,并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第6题,口罩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少;口罩上下游产业齐备并不能促进其他企业跨界生产口罩;我国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产业链完整,生产能力强大,为众多企业跨界生产口罩提供了保障;口罩生产的技术门槛低。

【答案】4.B  5.D  6.C

截至2020年2月,持续燃烧了近7个月、过火面积突破100 000 km2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才基本熄灭。此次丛林大火是近百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丛林大火之一,整个澳大利亚约三分之一被浓白的烟雾覆盖,受强烈的气流影响,一些烟雾飘向了邻国新西兰,一些则抵达了11 000 km外的南美洲上空。下图是本次澳大利亚火灾分布示意图(颜色越深,灾情越严重)。读图,回答7~9题。

7.推测此次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持续近7个月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C.厄尔尼诺影响   D.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意味着发生条件特殊,丛林大火持续燃烧近7个月说明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是气候异常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极端气候发生更加频繁,是本次丛林大火持续时间长的根本原因。

【答案】A

8.澳大利亚丛林大火中被大量燃烧的森林树种最可能是

A.冷杉   B.梭梭   C.棕榈树   D.桉树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大部分森林处于亚热带、温带地区,热带雨林面积小。桉树属于澳大利亚特有树种,油脂含量高,易燃,在此次丛林大火中被大量燃烧。冷杉属于温带、亚寒带树种;梭梭主要分布在温带荒漠地区;棕榈树分布在热带地区。

【答案】D

9.烟雾借助气流扩散至南美洲上空,该气流可能是

A.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

C.高空西风   D.高空信风

【解析】南美洲在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主要位于低纬度,其产生的大量烟尘被强烈的气流卷入高空,受低纬高空西风影响到达南美洲。

【答案】C

上升流指风吹走表层海水,下层的海水上升补充而形成的洋流。下图示意海南岛东部海域等深线分布(单位:m),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0~11题。

10.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多出现在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11.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产生的影响是

A.海南岛海岸线后退   B.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季节性渔场形成   D.台风发生频率增加

【解析】第10题,海南岛地处我国大陆与南海的过渡地带,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影响,一般而言6~8月盛行西南风,9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海域在西南季风的吹动下,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该海域深层海水沿海底大陆架向西流动,上升补充至海面,形成上升流。第11题,上升流把深水区大量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上升流显著的海区多渔场,海南岛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时东北部海域出现上升流,形成夏季渔场,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时,东北部海域出现下降流,饵料大幅减少,渔场基本消失。

【答案】10.B  11.C

海洋研究者常采用海表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海平面10 m经向风(南北向风)和海平面2 m气温积温等参数用于诊断海洋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的关系。下图示意2018年某时段我国某海域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2~13题。

12.表示该海域海冰面积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2月9日~10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前一日

A.海表温度上升

B.海平面2 m气温积温上升

C.海平面2 m气温上升

D.风向由偏南风变为偏北风

【解析】第12题,第一步,明确图名:2018年某时段我国某海域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第二步,对应要素图中共有五条曲线,其中海平面10 m经向风已标出,结合材料①②③④将会与“海表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海平面2 m气温积温”“海冰面积”相对应。由于海冰出现,气温应在0 ℃以下,所以曲线④为“海平面2 m气温积温”,其数值始终低于0 ℃且越来越小;海冰面积应不可能为负,且会有波动变化,只有①符合;海表温度是海洋表层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是大气温度——冬季水温一般高于气温,且不会像气温那样变化剧烈,再结合海冰面积①的变化与气温的关系(气温高海冰面积小,气温低海冰面积大),可以判定②为海表温度,③为海平面2 m气温。第13题,在上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知道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海冰面积、海表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海平面2 m气温积温。然后可以在图中标出9日和10日的大致范围,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9日~10日的要素变化:①曲线下降,即海冰面积减少,因此对应的是②曲线(海表温度)波动不大但略下降;曲线④下降,即“海平面2 m气温积温”降低;经向风前一日也是正值,风向基本没有变化;曲线③上升,即海平面2 m气温上升。

【答案】12.A  13.C

木质素是主要存在于陆地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可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指示物。在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沙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沙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下图示意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每100 mg有机物中木质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4~15题。

14.影响河口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在近岸递增的主要因素是

A.流速   B.水温   C.盐度   D.流量

15.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的原因是

A.流量大,挟带沉积物多

B.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

C.高温多雨,植物更新速度快

D.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慢

【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沙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河口水下三角洲从岸向海流速越来越低,并且受海洋顶托作用影响,沉积物颗粒大小从岸向海应该是先大后小,颗粒大的不易被搬运,流速越来越慢,大的容易先沉积下来,小的后沉积,并且沙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吸附的陆源有机物越少,即木质素含量越低。沙粒越小,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强,吸附的陆源有机物越多,即木质素含量越高。所以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在近岸递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流速,流速影响沉积物颗粒大小,进而影响它的吸附沉积物能力,最终导致木质素从岸向海的分布不同;无法通过材料判断和水温、盐度、流量有关。第15题,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说明该地区植被生长旺盛。高温条件下热量充足、降雨多则水源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因此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此时应当是炎热多雨,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流量大,挟带沉积物多,但是不一定都是新鲜植物碎屑,也有可能是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因此无法判断。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土壤中有机质极易被分解,因此也有可能是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无法确定是否为新鲜植物碎屑。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快。

【答案】14.A  15.C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