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小说连载) 十二 卷 春兰兮秋菊 追梦人炊烟有望 1

肖承均把娘接到了城里的新家,林溪帮着收拾好小卧室,安好窗帘,所有必要的用具各归其位,总算把老人安顿好,给婆婆安置了一个新家。尽管家庭会议设计好,娘要住在弟弟匀儿家,姐姐肖玉分管着给老人洗衣服,肖承均管着送赡养费。自从父亲过世,母亲老的更快了,她失眠,恍惚,寂寞。她不再能独立生活,若她选择去处,匀儿家绝不会是首选,也不会是最终的选择。若在姐姐家暂住,三两天还可以,有点洁癖的姐夫还能忍受,时间长了会爆发战争。

林溪一回到家,悬浮的心就安静了,她在自己的平板上继续着她的创作。那一篇闽南方言的小说终于写完,经与承均切磋,敲定标题 《半夜夫妻》。这篇小说具有文学和语言学双重价值,可是若发表在本地刊物,没人能读懂。掂量再三,林溪觉得还是投给老家的刊物更合适。果然不出两周时间,那边的《相思豆》月刊来信,已经刊登了这篇小说,还附上了一封语言学家的读后感,说这是拯救和保存方言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位语言学家还准备转载小说,作为语言案例,编辑到他的语言学术专著中。

在学校里,肖承均除了上四节美术课,周五下午在才艺坊带了一个国画班,其余时间就到宽敞的画室里给同事作画,毛笔一接触宣纸,他如涅槃重生,忽然找到了感觉,也许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下班后,他就在家中的电脑座机上,继续修改更新着自己的小说。心血来潮,他还顺势写了一个小话剧剧本《桃花流水》。娘的到来,促使他破例开始写日记,专门记录母亲的生活起居,是为了挽留住一些时光。

幸亏现在自己所在的月明中天住宅楼都装了电梯,他可以陪着母亲上电梯下电梯,无需为了母亲特意去擦拭应急的楼梯扶手。母亲很少下楼,家里安装着地暖,离停暖还有十几来天功夫,呆在家里很暖和。娘闷了就小步蹭到到阳台上向外张望,承均问她看什么?她说:“看柳树发芽了没(木)?”。他端详着娘的脸庞,急剧的衰老让娘平添好些陌生,面对这些陌生,他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娘的暗淡无光的眼神,麻木的表情,颤巍巍的双腿,有些佝偻的腰身,连上两层薄薄的台阶,也需要自己搀扶一把。

他好恨,恨的是无情韶光催折的母亲不再像从前的母亲,甚至有的瞬间,感觉眼前不是自己的母亲。如今的娘,在迅速重复着姥娘衰老的过程,她甚至超过了姥娘临终的老迈样子。如今的她已经把餐前祷告省掉。白天在客厅里走两步就气喘的厉害,比较清醒时依然不能集中精力读一段《圣经》。她来的第一夜睡眠很好,第二夜第三夜连续失眠,黑夜不分几点,起床喝水,吃东西,擅自更换房间。

承均想,赡养老人侍奉婆婆,看似媳妇的事,关键看儿子的心意和魄力,而紧要的还是儿媳的素质,若儿媳,通情达理,心慈负责,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就知足了。母亲从此常住,比不得来住几天,她的生活习惯与年轻人大不相同,更何况林溪又不同于北方的女子。善解人意的林溪虽然脾气比晴雪来的温柔,在婆媳之间,他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决心做一个合格的“稳压器”。果然不出所料,林溪提议承均带着娘去理发店理发,遭到了娘的坚决拒绝,她一直是自己铰头发或者由父亲帮忙,经承均一再说服才勉强同意,林溪开车,承均带着娘去街上理发,娘平生第一次到理发店理了发,他发现,娘剪掉了斑白的头发,剩下的是头发的斑白。

午觉还没醒来,母亲不敲门,自己推开门就进来,若无其事地小步走向阳台。开始,林溪还吓了一跳,后来她和承均也就习惯了,毕竟婆婆有些老年痴呆症。有时,承均在电脑上改稿子,母亲就凑过来,问这问那的。然后坐在床沿上,默默坐一会儿,又默默地走开。林溪斜躺在床上被窝了,正读者承均的《桃花流水》。作为长篇小说的衍生产品,肖承均写的比较顺利,他兴冲冲第一时间就把部分电子稿发给了林溪,让林溪帮着看看。林溪打开手机文件,认真阅读起来。林溪读完这些,她大声笑起来。肖承均一愣神,问:“怎么了,妹妹?”。林溪说:“活脱脱有你前妻的影子。哈哈哈。一只苍蝇也这么有戏啊。感情这就是生活”。肖承均说:“我不可能写不熟悉的生活吧,艺术总要有生活来源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来啊”。

母亲再次推门进来,问:“均儿,有事吗?”承均知道母亲神经质越来越厉害了,他解释说:“娘,没事,我和林溪在说笑话呢”正说着,肖承均的手机响了。“喂,奥,是李主任,奥,再搞工业发展这一块。我手头没有资料啊。好,好,好。”母亲再次凑过来,想问情况,林溪摇摇头,以手指触着嘴唇,示意她不要说话。她转身默默地离开了。

承均挂断了电话,林溪问是谁?什么事?承均说:“政协文史科李主任,抢救乡村文化已经搞完了,要搞工业文化变迁这一块工作,他请我帮忙写工业智能化,趁着周末双休,介绍我到陆本茂的数控机床公司蹲点整理材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