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出现的“小清新”艺术,都不是当代艺术

将小清新看作当代艺术,这是一种误导,因为当代艺术是先锋的、另类的、叛逆的。

当代艺术并非时尚、小清新

编者按——

走近今天的画廊,标榜着“当代艺术”空间的墙上,图像化、小清新、形式主义和纯粹西式的“泛当代”比比皆是,一部分70、80、90后艺术家日益呈现出较为整体而明显的“小清新”艺术风格。介于时尚和流行元素,年轻艺术家在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反主流性质的边缘徘徊,这一批人没有时代记忆,他们习惯将直接的本能体验作为创作资源,比如校园、超市、教室、酒吧、地铁、影院以及网络等日常经验,甚至把从小耳濡目染的商业文化的形式作为可吸收的视觉特征,比如广告、海报、家具等商业设计,卡通艺术和插画,MTV、电影特效和电子游戏等影像,这些商业艺术影响了“小清新”的艺术思想。同时,他们的想象力无限,创作往往比前辈眼界更开阔,思路更加活跃,表现也更加大胆。所以,它们时尚、自由、另类的同时也不乏抄袭、图像化及更多的商业手段充斥其中。他们在今天获得了一批拥趸,小清新艺术在市场上份量越来越重,很多没有认知的艺术机构以此为“当代”艺术,愿意为此买单

当然,“小清新”艺术家的思维源自自己的成长经历。这几代人成长在消费社会,赶上了中国历史上物质最为丰裕的时代,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原因,他们大多数人又都是独生子女,是父辈的掌上明珠,在最优厚的宠爱中长大。不含有精神史视野和批判性吸收,全凭自我感觉的青年当代艺术,在画面或者艺术视觉上表现出一种内在空洞的漂亮。因为底层的劳作之苦、贫穷的环境和结构性不公,都不在年轻一代直接的对象化体验中体现,他们从直接对象获得的都是漂亮的资本主义环境设计和小资经验。但在物欲横流的现实和梦想之间,他们大多缺乏供自己继续从事艺术的资本,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参展,向社会展示自我观念和价值,展现创作实力。所以,“画什么容易出名”成了一种可操作的方法论,这些介入当代艺术当中,必然会有损于它的先锋、独立和叛逆

本文作者是当代艺术批评家朱其,如他所说“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直面痛苦的现代性文化”,小清新艺术追求的娱乐性、个人情绪和商业性,不具备当代艺术的本质特征,它以从众的方式成为大多数人审美的一部分,讨好了市场,弄丢了身份。青年当代艺术家普遍“对痛苦不再观照”,这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初衷相悖,却是无容争辩对错的事实。作为青年一代,怎样接棒,怎样延续当代艺术的精神衣钵,是值得思索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可以在本文中找到些许答案。

李昱坤

本文作者:朱其

这些年在各种青年展、拍卖、艺博会中出现了一批小清新美学的艺术作品,不少策展人、批评家将此看作一种当代艺术。将小清新看作当代艺术,这是一种误导,因为当代艺术是先锋的、另类的、叛逆的。

随着当代艺术更广泛地被接受,“80后”“90后”开始加入当代艺术的阵营,他们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小清新”美学和游乐园装置。这反映了美术学院的艺术训练和社会影响的结构性缺陷。一方面,装置艺术、新媒体和观念艺术的形式训练成为美院的一门新课程,年轻一代普遍学会了国际上流行的多媒体形式;另一方面,美院缺乏文史哲的思想训练,公众文化充斥着消费主义。

在上述背景下,年轻艺术家制造出大量流行美学与多媒体装置结合的作品,这些装置类似酒吧的另类装修、舞台美术或者游乐园装置。“游乐园”装置式的当代艺术缺乏先锋、另类、叛逆的内容,逐渐被消费主义文化的小清新美学所取代。显而易见,小清新美学也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因为当代艺术的精神指向是先锋、另类、叛逆。

先锋、另类、叛逆是当代艺术的精神特征,当代艺术是当下时代的“先锋”,它一定是小众的艺术。有些先锋艺术过了十几年后,成为一种被重复模仿的套路,这种“先锋”就不再是先锋了。有人将一些由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归结为“先锋已死”,认为这个年代没有先锋了,或“先锋”不再可能,这是一种“死亡论”的翻版。

“先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如果按照过去的形式上的先锋特征去识别,它显然消失了。但实际上“先锋”总是以不同形式和思想一再出现,只是它永远不在大多数人的视线内,等其被大多数人关注时,它已是一种以流行风尚浮出水面的“过去的先锋”。

还有一种先锋是隐藏在大众文化外衣下的,公众不太容易识别它的“先锋性”,上世纪“二战”后,先锋艺术不再以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贫穷艺术等与大众文化在形式上差异明显的方式出现了,而是采用大众文化的“表皮”,在叙事和观念上保持先锋,这样“先锋”就能通过商业系统深入公众,并获得市场收入。比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叙事上非常“先锋”,但公众未能透过表象识别其中的深层探索。

社会对先锋艺术的认识,同职业圈层的艺术认识有一个时间差。比如,社会和媒体认为只要使用了行为艺术、Video等形式,就是先锋艺术。这是一个信息时间差造成的误解。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这种艺术形式刚刚兴起,只要使用了这一形式,不管内容如何,都可算作前卫艺术。但行为艺术、Video成为艺术界普遍使用的形式时,就不能再以形式作为前卫的判断依据。

另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误区,是把“当代”的含义理解成“时尚”,“小清新”美学即是一例。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直面痛苦的现代性文化。小清新美学中不包含对痛苦的深度观照,它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将自己塑造成接近宠物的可爱化,以从众的方式成为多数人美学的一部分。在多元主义的社会中,小清新美学有其存在权利,但它缺乏批判意识。

当代艺术不应被理解成一切等同于时尚的泛当代文化。经过20世纪,当代艺术的“先锋性”已构成一种“新传统”,但这不是说,它因此是一种多数人的时尚艺术。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仍然应该是先锋、另类、叛逆的,因为先锋是人内心的一种需求。但先锋艺术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变化的。

先锋以有关艺术和精神史的探索为使命,这种探索是不可能在“小清新”状态中发生的。中国仍然处在一种政治变革和文化转型的艰难进程中,人民在史无前例的历史变革中承受着改革阵痛,这一时代现实也不可能以一种小清新美学来承载,当代艺术需要继续在改革进程中扮演其具有精神力量的先锋角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