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字画有什么特征
徐悲鸿画画不用墨汁,他用的墨都是好墨研出来的,又黑又亮。研出来的墨比现在的墨汁质量要好很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如果这画是用墨汁画出来的,那就肯定不是徐悲鸿画的。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他继承我国绘画优 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其画作激 情饱满,技巧高超,其中最能代表和体现徐悲鸿艺术水平、最能反映他的个性、也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对马的描绘。徐悲鸿笔下的马千姿百态,或奔腾跳跃、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不仅外形逼真,而且神态生动,徐悲鸿画马是以魏碑兼草隶的笔意准确、凝练地勾勒出躯干,以极 具古籀金石气的短而劲的线条奠定神韵之骨架继而用浓淡有度的水墨,以类似西洋绘画的笔触融合传统绘画的手 法,将马的肌肉和质感以及骨骼的结构表现得既合物理、物情又合物态。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17岁时,徐悲鸿独自来到上海卖画谋生。20岁考入震旦大学,后在24岁考入巴黎国立美术法学,并在此学习油画、素描,观摩并研究西方美术。
徐悲鸿和鲁迅、瞿秋白以及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一样在现实的黑暗苦难中铁肩大义般地介入了革命。事实上,在求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投身于革命几乎吸引了人文知识分子中最 优 秀的人。徐悲鸿是在积极自 由中争取艺术最 大贡献的一面光辉旗帜。
都说画马难画骨, 徐悲鸿不仅画出了马骨,更画出了马的神,真不愧为一代画坛革新宗师,惠益后人,令人倾仰。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 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春归国后,徐悲鸿奋力投身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当中,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 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学与创作中,提倡写实主义,抨击形式主义。1929年9月,由蔡元培推荐,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的革新,反对保守主义,曾亲自拜访并聘请画家齐白石出任该院教授。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翌年完成中国画《九方皋》,1933年完成油画《徯我后》,开中国历史画一代新风。1933年起,曾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据说徐悲鸿自己认为,他画马真正的成就,还是在一九四零年访问印度之后。一九四零年他在一幅群马图上题款曰:“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悲鸿时客西马拉雅山之大吉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