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运用举隅》长沙讲课(六)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长沙讲课(六)
这就是中医的圆思维,开的那个方,方里面寓的是圆思维,“方”是什么?“方”就是开的东南西北中,“圆”是什么?就是开的春夏秋冬。方子里面的药是什么?药就是兵将,用它的气还是用它的味?用它的守还是攻?用它的升还是降?升降浮沉。昨天有些老师讲整个升降,升降沉浮主要讲的是气,所以他用的是天,用的天在做,还可以用味,降地的数去做,都可以,切入的法门不一样,最后面看到结果一样,病人得到很好的调治。
你看这叫文字象,你研究去吧,你研究到老还觉得没有研究透呢!这么多的条文,大阴旦汤,为什么被称为大阴旦汤,我把芍药四两放在那个边上,这个图形上下左右就全部对称了!什么叫“大”?小者,巧也,妙也,变化多端;大者,成也,熟也。一个人长成以后再改就很难改了,小孩可以有N个变化,所以小柴胡汤有N个症状,大柴胡或大阳旦不是这样,症状全部具备了,成熟了,一看很明确了,直接用这个方子进行治疗。
四物汤,大家看看,开的啥?不是东南西北吗?四物汤来源于胶艾四物汤、胶姜四物汤。先有胶艾、胶姜,后有四物汤。四物汤是宋朝以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后出现的,就和先有金匮肾气丸后有六味地黄丸一样。六味地黄丸是宋朝钱乙把肾气丸去了附子、桂枝,来治小儿脑积水的,后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挥发扬而已。
你看,加艾叶、阿胶……,(四物汤)是不是宋朝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加胶艾,胶艾四物汤。“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都不绝者,假令妊娠腹中痛者,此为胞阻,胶艾汤主之”。胶艾汤在四物汤之前,艾叶暖胞宫,取它的叶子的象,肺象,抓这个象;阿胶,填水,颜色是红的,是水性的,是驴皮,驴是啥?驴,水畜,那么它的皮呢?皮属金,金生水。血,水也,血是什么?血就是水啊——古人认为的。所以张仲景的方子当中治疗月经经常要填水,填水的方法。因为啥?血,水也,四物汤。
这是五苓散的图——马老师你是怎么画的这个图?给我们讲一讲。这个图很简单,五苓散,这个“苓”把草字头去掉是“令”,五方之令,东南西北中各路神仙都到这里来把水利了!五苓,中间的茯苓,茯苓也叫松腴,是松树下面接的精华的物质,茯苓有淡渗的作用,如果赤茯苓的话还有宁神的作用,茯神还有安神的作用,赤茯苓还有清心的作用,茯苓十八株排中间。泽泻咸味排到西方去了,西方为兑为泽,泽泻,泻泽。茯苓,中间是长夏,三伏天,你看三伏天的令在这里(中间)。猪苓,北方水,北方其畜为猪,黑色属猪,所以猪苓外边是黑色,十八株。白术是甘温的药物,甘是中央,温是东方,所以把它放东面,这其实是中间的东南西北中,五味药代表中间,明白吗?好了,十八株。桂枝半两——有些书上写的是桂,有些书上是桂枝,无论是桂还是桂枝都可以——半两,量小一点,所以这方子不是为了出汗而是为了利水。这里桂枝量很小,通心阳;泽泻量最大,为什么?水之源在哪里?——肺。我告诉大家你全部等量用也管用,治啥大家知道吗?打成散治脱发,按照我这个比例去做,它能干啥?利水、消肿。这个比例是最佳的比例剂量。古人咋想出来这些东西?他肯定有他的方法,而且他写一两六株,为啥不写泽泻三十株(一两等于二十四株加上六株)?一两,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泽泻用一两六株有数术在里面,我们不讲阴阳数术整个《伤寒杂病论》你解不通。 你必须从象数理炁四个层面才能把它的牛鼻子的线(画)起来。
因为古人就是用的这个思维,你不用他的思维,你自己去创一个,(是)自以为是,符合自己理论的——这是张仲景的原话,不符合的就说是王叔和添加的,后人加的。你这个就不对了,你是“自以为是”,对不对?其实古人全部都说完了,说尽了!桃仁红花一转,四物汤,这个是《医宗金鉴》里面写的,其实最早的不是在《医宗金鉴》,最早是谁?——朱丹溪,被称为“杂病的大家”,“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法河间, 杂病法丹溪”——他加了两味药,桃仁、红花。我们最近的王清任先生说,张仲景的经方没有用,但他就是用的经方组成了(血府逐瘀汤),柴枳芍甘不是四逆散吗?桔梗甘草不是桔梗汤吗?又加了桃红四物,桃红四物不是朱丹溪的吗?朱丹溪的四物汤不来源于张仲景,来源于谁?所以我们批评古人,其实是拿着古人的东西在批评古人。这是桃红四物,对吧?
那我们说现在的病很复杂,我相信张仲景先生看了一辈子病,孙思邈先生活了120岁,有人说活了140岁,他今天来看病,照样还有他没有看过的病,大家认不认同?百分之百。问题是我们怎么样用古人留下的这种思维方法,我觉得比我们记住一个小小的方,或者一个小法更有价值。只要我们这个心法的东西不灭,中医永远不灭。好多人说,“马老师,我要振兴中医”。我说,“你怎么振兴?”——我要去讲学。我说,“你讲什么学啊?你搞清楚了没有?”——“没有搞清楚,但我要为中医呐喊。”我说,“你不用去呐喊了,因为你见与不见,中医就在那”。不用你去振兴,因为你不但振兴不了,还把中医给毁了!为啥?——你讲的不是道。所以中医是啥?中医是术,中医也是法,中医更是道!是道法术合一的,缺一不可。
猪苓汤,这个都一模一样的,天一生水,治疗下焦,利小便。下面可以治疗上面的病,烦躁,睡眠不好,也用猪苓汤治疗。“下面的病上面治,左边的右边治,前面的病后面治”,为什么?昨天有个老师画的洛书或者文王八卦,横着竖着加都是十五,平衡数。针灸也是这个道理,把它这个东西挪到针灸上,你看看,它的原理就在这,用的洛书的原理。他没有告诉他的原理在哪里,它告诉你“上面的病下面治,左边的病右边治”,量子纠缠大家知道吧?当一个东西这面发生变化的时候,对面也有变化,叫量子纠缠。其实我们祖师爷早就发现这个原理了!叫做“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此无故彼无”,这是佛经里面的一段话,《缘起经》里面的一段话。有他就有她,有男就有女,有阴就有阳,有寒就有热,相对应的。没他就没她,天下万物生克制化,真是太奇妙了!
柴胡桂枝汤的原文,都有我们的经典。我通过画图把文字象抛开,有些人在争论,这个条文真的假的,假的真的,争了半天累死了,你把图一画摆在这里,挂一个像,然后你就知道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
我们来进行一个病例,还是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看一下。张某:女,24岁,西医诊断肠息肉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月经不调;中医诊断为胃痞,头痛,心悸。这是症状性诊断。这个病人刚好来月经,我们看,这时候呢,你甭想别的事,你先用小柴胡汤怎么样,先用一用柴胡汤……服上药后腹部不适好转,现大便不顺畅,口干,汗粘,疲乏,这时候刚好到了立夏后的第四天了,我马上转成了东垣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参草芪,当归麦味青陈皮,曲柏葛根苍白术,升麻泽泻姜枣随”共15味药,李东垣先生的药方,每个方位各三味药,全部都给说完了,十五味药。十是脾的数,五是胃的数,刚好是五几,五合几,阳土阴土。暑天不是在三伏吗?不是在长夏吗?你看人家的方子,阴阳术数完全吻合。
当我用这个方法去解读人家的方法,没有不顺畅的,太顺畅了。你有不顺畅的,我给你讲你就错了,你通过这个结果把它公式推导出来,我们只有充分的理解古人以后,我们才能知道古人咋立的方对吧?我们用这个方子才觉得心中有数,如同己出,就像你自己创立的方子一模一样。昨天我跟一个教授,我看他的门診,来了三个病人,我用的同一张方子,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这个病人加一个凌霄花去去脸上的斑,那个病人我加理中再理理他的中;还有一个呢,面肌痉挛,找了很多的医生来看,你一看这个病人,三阴的象,脉一搭的时候,推筋着骨,这是明显的厥阴病,你在不要纠缠他的面肌是痉挛还是不痉挛?人是本,病是标!你觉得还不过瘾,再加一个蜈蚣不就得了吗!行不行?这不就行了吗?
所以说我们好多病是我们给——如果说你是一个有良心的医生的话,因为我们古人的东西你知道——你治对了还是治错了,我不管你是中医的治法还是西医的治法,他有一套评价体系。举个例子,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人的脸色是一个青色,你治完了以后,病人青色慢慢退了,变得红润的时候,请问,他的病是退还是病进?病进还是病退?——病开始好转。如果说这个人是青色的一个脸,你治完了人脸变黑了——你治错了,赶快改方向,你干了一件损德的事情。因为啥?他的水生不了木了,水象显了,水象显了这个病在哪了?从肝退到肾上去了,你治重了;如果说你从肝,脸变红润了,他是往火的的(方向去),从大象来看,气机开始周转了。
古人是有判定标准的,这个病在什么时候什么颜色。这个病死,什么时候死,看得进去,都有推测的方法。我当时看这不是迷信吗?封建迷信?——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生死,生是什么时候生?天地父母利你时就生了;什么时候死?天诛地克父母离决的时候你就over了,所以人既然有生就有死,生长壮老已,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我们顺其自然,我们把心摆平,病人的好坏我们用心去做,问心无愧,别人不管把你称作神医也罢,把你称作一个骗子也罢,我问心无愧。我每个地方如理如法,我们按照规律去办事情,剩下是老天的事,对吧?我们问心无愧的时候就可以代天行医,我把这种医生叫做“天医之境”,天医天医,天天给老百姓治病,天医天医,代天来行医,而不是你在那里想“我想怎么样”,把“我”化掉。应该怎么去做,我们按照规律去做。应该找中医的找中医,应该找西医的找西医,应该找中西医结合的找中西医结合。医学准确来说没有东西南北之分,只有正确和错误,正确的对我们人类有益,错误的对人类有害。
(待续)
整理 | 陈亚兵
校对 | 谭杰、谭妍妍
编辑 | 关瑞花
审核 | 关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