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你分的清吗?

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这么多中医、道家提及的气,到底都是些什么东东?怎么区分的?都有什么用?相信大部分人都搞不清这里的道道,笔者也不敢说都懂,都分得清,今天尝试着从4大气来分别阐述、引申、探讨一下。

这么多气,崩溃了

笔者接触这些气的时候,不论中医还是道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气的名字、称谓,有的应该是真实存在,有的是个人叫法不同,有的可能根本就是混淆视听、不懂装懂得来的名字,这种种乱象,也很符合后世人心的浮躁。

上文分析过,“道”生“德”,德一之气分化成这后来的各种气(炁),而按气的特性不同,可能有很多种分法,比如说按五行来分:

金气(义)

水气(智)

木气(仁)

火气(礼)

土气(信)

笔者觉得,儒家是道家的简化版、通俗版,适合老百姓认知。

笼统的来说,人体内所有的气,可以统称为真气,真气一般由以下三种起构成:

  • 元气;

  • 脾胃运化而来的后天水谷精气;

  • 肺吸入的清气;

其中,元气也可叫做肾中精气(前文分析过肾和元炁的关系,请看“如何续命”一文),是由先天一点灵光中析出的部分和从父母的凡炁传承的一部分,以及出生后至14、16岁期间从天地自然中所夺得、摄入的一部分共同组成,这应该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元气

元气

也叫元炁或原气,是人体最最重要、初始的气,应该就是德一之气(德一之气参见前文“如何续命?”);

组成在上部分说过,先是由父精母血获得凡炁,在将出生时,一点先天灵光入体,与凡炁阴阳配合,散布于身体各部,是各部功能的源动力。

出生后,人类在7岁前的先天状态中吸收天德地气最为顺畅,之后逐步丧失这种功能,在14-16岁左右,元气的先天储备工作即告完成,元气又称北海真水,会经过尾闾逐步渗漏为人体需要的能量,被人体、后天识神调用消耗,其中眼耳鼻舌身的消耗最大!

如果任其消耗,男人大概在64岁,女人在49岁附近,会丧失了生育功能,差不多就是元气的尾声,之前笔者分析过为什么人在30岁附近是人体健康、精力状态的分水岭,其实内经的分析依据和道家的理论是同源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阅读精华版。

当然,肾中精气、元气除了自身的消耗,还有脾胃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以及微量从天地之间盗得的先天元气来补充,一般人,16岁后难以补充元气,处于消耗被夺的状态,不断消耗直到老死,而修真人、道家的宗旨就是六根不动、修炼后天返先天,进行生命再造、升华!

《难经 - 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这是不是说明,原气是通过三焦而布敷流润于全身的呢?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原来传说中众人搞不清楚的三焦经,竟然有这么个高大上的功能。

宗气

宗气,主要积储在胸腔的膻中处,所谓的膻中并不是独指膻中穴,而是一个部位,道家称之为上丹田,和下丹田存储元气相对应,上丹田存储宗气。

空气中的清气(也许就包含现代科学发现的氧气O2)、天德地气随着人体肺吸入的空气进入人体,以及脾胃从食物中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并和上注于人体上焦部分的元气汇合交融,共同组成了宗气,宗气的一部分被身体利用,一部分存储在胸中之气海:膻中,以供未来调用和补充使用。

宗气主要作用在于上焦心肺功能的支撑,贯注于心肺之脉,是心肺活动的重要源动力,《灵枢》中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所以综合分析,宗气主要作用在两点:

  • 走息道行呼吸,能控制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

  • 贯心肺之血脉行气血,气血运行的源动力,现代西医认识的动脉、静脉血都由心、肺控制、推动输出、回流

笔者分析,这元气、谷气、清气,都汇聚成宗气,这3个气,又是凡人人体生存所必须的,这样,宗气由心肺功能的推动,循环进入、流转于全身血脉之中,濡养全身脏腑功能,是不是就是说,宗气是这个功能的发动机呢?这其中,心脏、肺部机能的强弱、衰减,和宗气密不可分,也许心脏搏动、肺部呼吸的源动力就是宗气的推动。

营气

营气,和血液共行与血脉血管之中,富于营养,又有“荣气”之称,因为与血液关系密切,密不可分,所以大家常称之营血(营卫不和是中医里常见的一个名词,卫气在下节介绍)。

营气相对比较好理解,除了呼吸之外,外界食物也是凡人生命供给的重要来源(道家修炼到一定程度可以自然辟谷,即不食外界五谷杂粮,吸养天地之气以生),脾胃调用储存的少量人体先天元气和运化水谷形成的谷精和呼吸的外部清气(其实笔者觉得营气就是宗气贯注血脉化生而成),汇合成了营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