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的前世今生(一):广东工学院
档案说
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三校合并成为广东工业大学,从此三江并流汇珠江,日夜奔腾不息,渐成广工大泱泱之势。
那么,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这几所学校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磨砺,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今天,【档案说】就细说一下广东工业大学前身之一广东工学院的来历。
理实合携,建我工学
广东工学院(1958-1995)
1
广州工学院
1958年,新中国建设如火如荼、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广东工学院的前身广州工学院应运而生,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组织战线杰出领导者曾志担任广州工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这也正说明,广东工业大学自成立之初,红色基因就融入了学校的血脉中。
曾志(1911—1998)
广州工学院位于当时的广州市河南区新港路九十九号。广州工学院地面,东至794工厂,南至公路,西至机电学校校道,东至沿江大道。
20世纪50年代,广州工学院的校门巍然矗立,见证着学校的峥嵘岁月
广州工学院校徽
盖有广州工学院印章的奖状
1960年,广州工学院1959年度优秀生合影
2
广东水利电力学院
1956年,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成立,1958年改名为广东水利学院。
1959年,由广东水利学院、广东电力学校等单位合并成为广东水利电力学院。
1955年,筹办水利学校的计划概要
1956年,广东水利学校组织系统表
1959年,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全景
20世纪60年代初,学生在广东水利电力学院校门前留影
1961年,广东水利电力学院教学大楼
3
中南科技学院
1961年,广州工学院和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合并成为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即中南科技学院),并在广州工学院原址办学。
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校名
确立中南科技学院的几项原则
1961年,中南科学技术学院正门
1961年,为庆祝中南科技学院成立师生表演大合唱(指挥:黎鑫)
4
广东工学院
1962 年,中南科技学院、广东水利电力学院,以及韶关的广东矿冶学院(部分专业)合并成为广东工学院。
时任中南局书记陶铸为广东工学院题写校名
陶铸、曾志夫妇与广东工学院结缘
1964年,广东工学院接管停办的广东师范学院校园、校舍等资源。当时的广东师范学院范围,西至犀牛路,东至地质局,南至东风五路,北靠空军招待所,面积186000平方米。现在的东风东路729号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校址的来历源于此。
左
广东工学院地产情况说明
右
1964年,广东工学院新年贺卡
5
广东矿冶学院
1970年,广东工学院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易名为广东矿冶学院,将原有的汽车、发配电、农田水利、工民建等专业划拨给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再重新创办了合金、稀有金属冶炼等专业。同时,整体迁往韶关曲江办学。
广东矿冶学院全景
20世纪70年代广东矿冶学院在韶关南华寺办学时期的校门
随后的10多年,广东矿冶学院的师生克服重重困难,谱写了一段段顽强求生存、谋发展的感人故事。
广东矿冶学院学生军训合影
广东矿冶学院女子篮球队
七八级学生在教学大楼前的毕业留影
6
回迁 复名广东工学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广东矿冶学院迁回广州,并于1981年9月在广州恢复招生,1982年6月恢复校名广东工学院,在原址办学。
1982年6月,广东工学院恢复校名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工学院校舍各单位使用情况
由于广东工学院迁到韶关的时候,原址已经被多个单位占用,在82级招生时,校舍便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学院大胆改革,采用了走读这个冲破中国大学全包全揽的教学模式,两个班一共61位来自广州各中学的高考入围考生成为广东工学院开拓走读历史里程碑的缔造者和见证者。
自行车,是82级60多名广州走读生的青春记忆
20世纪80年代,运动会时简陋的操场显得十分拥挤
20世纪80年代,广东工学院正门
1985年,5号楼在当时是广东省高校最高的教学楼
1990年,广东工学院运动场奠基典礼现场
1993年11月,谢非为广东工学院建校35周年纪念题词
7
广东工业大学
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并入广东工业大学,成为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三校合并,标志着广东工业大学实现第一次历史性跨越,学校发展揭开新的篇章。
1995年,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揭幕仪式
文字|校档案馆
图片|校档案馆
朗读|曾楠楠
朗读指导|廖海艳
音频制作|校广播台
编审|刘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