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不满,人道不全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易经》作为中华经典传世之名著,对中国的哲学、文学、政治、法律、天文、历法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与品读。现摘录十句名言,重温先哲们那丰富而深刻、极富哲理性的思想。

亢龙,有悔

乾卦上九爻的爻辞是“亢龙,有悔”。亢,是高的意思,亢龙就是飞得过高的龙。有悔,意味着有悔恨,表示前面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不好。

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说,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忧郁悔闷了。

人做事,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亢龙,有悔”启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知进知退,既要前进,又要为自己找好退路,否则就会有凶险。

刘邦曾经问韩信:“你认为我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韩信最终惨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功高震主、不知进退。

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倨傲者势必招祸。

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

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之道,可以说都在一个“谦”字里了。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

谦卦上是坤,下是艮。艮为山,坤为地,山体高大,但在地下。卑下之中,蕴其崇高,屈躬下物,先人后己,所以谦卦象征谦虚、谦逊。

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保持谦和的心态,对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进能感化他人。修得谦和在,则能不烦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直、方、大,

不习无不利。

这是坤卦的第二爻的爻辞。厚德载物,首先要我们拥有直、方、大这三种德行。

直。《论语·雍也》中说,“人之生也直。”人性出于自然,本皆相近朴实,受后天种种习气熏染才偏离。人的先天本性真实自然,没有雕饰。

方。《易经》坤卦文言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是就内在而言的,方是就外在而言的。

大。《孟子》中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力行其善,至于充满而积实,则美在其中而无待于外矣。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则德业至盛而不可加矣。

一个人如果能正直仁信,原则处世,宏大包容,依此处世,君子顺其自然本性,无往而不利。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尺蠖是一种蛾的幼虫,样子有点像蚕,它把身子不断弯成弓形再放直,如此反复,所以它才得以前行。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

人在世上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则需这种“屈伸”的精神。屈,并不是失败后的颓丧自卑和怯懦;伸,也并非功成名立后的傲慢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避让锋芒、待机而发的谦忍智慧,是身正无畏、乐观自信的心态。为人应如此,处事亦如是。

但现实中,能伸的人不少,在受辱受挫时能伏下身子没有抱怨的却不多。《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有些时候低低头,弯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头。

天地不交,否。

天地交,而万物通。

否和泰,都是《易经》上的卦象。否的卦象是天地不交,泰的卦象是天地相交。在《易经》中,“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交”有“通气”“结合”的意思。

天地之气互不交通,万物不生,这就是大凶之卦。只有天地之气相交,万物才能生长,世界才会亨通。这就是大吉。这启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学会沟通。沟通时注意沟通对象和场境,沟通的内容要与对方的知识水平相当。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君子不失人,矣不失言”。通俗讲,就是面对不同的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0)

相关推荐

  • 乾卦——六十四卦第一卦

    第一卦  乾卦   天天乾卦 在帛书<易经>中,乾卦又被称为"健"卦,因为本卦的上卦和下卦都是乾卦,六个爻皆为阳爻.因此,本卦不仅象征着天道,还象征着纯粹的刚健,表明兴 ...

  • 《易经》基础概念及六十四卦详解(五)

    <易经>的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强调三才之道:天.地.人.天有天道,天道就是万物之始,孕育万事万物:地有 ...

  • 《易经》基础概念及六十四卦详解(七)

    <易经>的思想 三.生生不息的精神观. <易经>的首卦是乾卦,其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奋进,生生不息的精神,正是<易经>的 ...

  • 《易经》到底讲了一些什么?可以了解一下

    起于上古伏羲皇,经连山归藏至今,原本只有卦象,而无卦辞,爻辞古今诸多圣贤对卦象进行注解诠释.就出现了卦辞,爻辞. 昔日,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潜心研易.即是体现圣人作易之意,用于治国安邦,开悟百姓,以达宁 ...

  • 天道地道人道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天道.地道.人道.可是我们如果问什么是天道.地道.人道,人们似乎也都能说出点道理,我们日常也经常说你这个不人道,老天爷饶不了你,要办事地道.那么究竟什么是天道.地道.人道呢? 所谓道 ...

  • 无极和太极,天道和人道

    无极就是太极吗? 我们知道最早提出太极概念的是孔子,而无极概念,是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用"无极"来表示道的终极性,指世界无边无际,无穷尽. 而孔子,用&quo ...

  • 天道与人道

    古之圣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然如老子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那么,圣人为什么要追求天人合一 ...

  • 《悟真·西江月》注【以易道、天道、人道喻丹道,揭示内丹之秘】

    按:<悟真篇>以易道.天道.人道喻丹道,揭示内丹之秘.<西江月>有一十二首,以对应一年十二律,张紫阳真人自注曰:"西者金之方,江者水之体,月者药之用." 外 ...

  • 陆寿筠:内圣自何端起修:天道?人道?

    内圣的目的是为了得道,也就是能识解中国道家义理中所蕴含之"道".得道的目的,是通过尊道的外王实践,赋予人生以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内圣外王",则是对于中国优秀 ...

  • “天道”与“人道”的奥秘!(此文广结善缘)【一点资讯】

    <道德经>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补不足以奉有余. 意思是:自然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多余的. 怎么理解呢? 先说&qu ...

  • 【左岸风文学】陆文龙|天道•孝道•人道

    天道·孝道·人道 作者 :陆文龙 今年春节,我独自回苏北陪老妈过年.因为不想她孤单.爱自己的亲人家人,将心比心,要感同身受,这没有什么可疑虑的. 我的妹妹也是很善良的一个人.她对亲人家人的爱,也是出于 ...

  • 天道 地道 人道 道法自然

    预测多了,什么样的事都能见到,但有些事是很考验预测师是在做善事,还是造口业. 比如说某人问,我明年公务员能考上吗? 起局一看,明年根本就不可能考得上,这个时候你会怎么说?说明年一点机会没有?还是告诉对 ...

  • 国学十二道,道出“天道”“地道”“人道”道道扣人心弦

    国学十二道,道出“天道”“地道”“人道”道道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