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影像诊断系列】新冠肺炎进展期与修复期影像表现

本节内容由山鹰勇涌播讲
01
肺小叶、肺皮质与肺髓质的概念肺小叶、肺皮质与肺髓质的概念肺小叶、肺皮质与肺髓质的概念

进展期影像表现

早期病变少数可直接吸收,绝大部分进一步发展为进展期。进展期即在早期基础上,出现肺小叶的融合,邻近病灶相互融合成片。长轴与胸膜平行,呈“胸膜平行征”(见下图);少数可与支气管走行一致;其他部位出现新发病灶。

“胸膜平行征”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胸膜下分布第二是病灶长轴与胸膜平行。其形成机制推测为:病变以小叶为单位,向胸膜侧及两侧小叶间隔弥散,远端受胸膜限制,再加上胸膜下病灶的相互融合,导致病灶长轴与胸膜平行。进展期病灶常为多发胸膜下分布,部分单叶胸膜下分布,罕见孤立结节。

早期→进展期演变(左图为早期改变,多发病变以小叶核心区域分布,大小类似小叶;3天后演变为进展期改变,即邻近小叶融合成片,长轴与胸膜平行,呈条形影)。


在进展期影像有三个发展方向:

(1)进展期病变吸收、好转:病变范围缩小,无新发病变。

(2)进展期朝恶化发展:继续进展,病灶朝中内带(髓质区)蔓延,密度增高,部分出现少量胸腔积液、中轴间质轻微增厚;伴随碎石路征,发展成重症(见下图)。病灶密度增高不明显,范围明显增大边界模糊,新增病灶增多,无明显炎性修复迹象。

进展期(2天后演变为重症,见右图,病灶朝内中带蔓延)

(3)进展期朝修复期发展,即病灶伴有机化或出现此起彼伏改变。

02

修复期影像学表现

修复期是指病变处于没有进展为重症改变,也没有范围缩小及密度减低,而是出现机化改变,或出现此起彼伏改变(部分病灶好转,但又出现新发病灶)的状态。这种状态代表机体的修复,预示着好转趋势,影像表现如下 :

(1)磨玻璃密度增高,朝实变发展,或内部出现实变,边缘平直、稍凹陷;实变中支气管稍扩张或不显示;小叶间隔增厚,并可见多发磨玻璃影,边界因小叶间隔的阻挡显得清楚,呈“碎石路征(图2-11) 。

(2)边缘出现条索状高密度影,呈反晕征(图2-12),系中央为更低密度磨玻璃影,外周环绕稍高密度影。


(3)出现此起彼伏的影像改变,即病变区域部分好转,同时出现新的磨玻璃病灶,边界模糊,或以小叶间隔为边界,边界清晰(见下图)。

此起彼伏改变(图为胸膜下磨玻璃病变,右图为5天后,病变出现实变,边缘收缩,符合修复期改变,出现机化。箭头为新发磨玻璃病变,边界模糊,新旧病呈此起彼伏改变。预示病变将朝好转发展。

03

小结

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靠患者自身产生特异性抗体,以此对抗病毒。病灶修复时,影像上呈增生、机化纤维化改变,一旦出现这样的表现,提示炎性修复较明显,高度提示身体免疫力发挥作用,预示好转。我们观察病变的变化主要是了解其是否有修复的迹象,以及此起彼伏的特点。通过多个复查病例对比分析发现,新发的病灶发展的方向、轨迹与首次出现的病变转归一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第一次病灶的变化预判后面新发病灶的走势;提示影像分析不用过于关注后面新发的病变,重点在首次出现的病灶的变化如果原有病灶有修复好转,肺部其他区域出现新病灶,也就是病灶此起彼伏,提示病灶好转。我们推断迟发的病灶可能与肺部各部分免疫的差异或者病毒量有关,后来新发的考虑迟发的病变在CT上显示滞后于临床。


上述均为普通型患者的转归特点,而且普通型患者几乎不继发其他的感染。

参考文献:《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编辑:山鹰勇涌

审核:杨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