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疼痛20余年,老中医这样做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等,属于中医学“痹病”的范畴。本病常易迁延多年,患者非常痛苦。老中医曾遇见了一位类风湿关节炎20余年的患者,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施治的吧。

许某,女,35岁。2010年5月5日初诊。

主诉:类风湿关节炎20余年。

现病史:患者初中时即关节疼痛,每遇变天则疼痛加重。现晨僵严重,右脚大脚趾疼痛严重已变形。舌尖红,淡黄腻苔,脉弦细。

既往史:类风湿关节炎。

体格检查:右大脚趾变形。

辅助检查:尿酸、血沉均正常。补体C30.758(0.9~1.8)g/L,类风湿因子RF26(0~10)IU/mL。足部X线片示:右脚大脚趾有改变。

中医诊断:痹证。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散风利湿,温经通络。

处方:防风10g,秦艽10g,苍术10g,黄柏10g,独活10g,寄生20g,萆薢10g,生薏苡仁15g,制草乌3g,制川乌3g,细辛3g,当归10g,川芎6g,海风藤10g,鸡血藤10g,炙乳香6g,炙没药6g,防己10g。

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继承人按语·

患者关节疼痛,属于中医痹证。《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说明痹证为多病因。每遇风寒或变天诱发或加重,说明病因有风寒之邪;有关节变形、舌苔腻,表明还有湿邪;风寒湿邪气痹阻经络,故关节疼痛;患病日久,正气不足,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散风利湿,温经通络。方中防风、秦艽、独活散风寒祛风湿;苍术、黄柏燥湿,川萆薢、生薏苡仁、防己祛经络之湿;制川草乌、细辛散寒通络;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海风藤、鸡血藤祛风通络;当归、乳香、没药活血化瘀,缓解关节变形,其中当归寓有“治风先治血”之意。

复诊记录1:2010年5月19日。

药后自觉周身关节较前舒适,晨僵几乎感觉不到了。舌淡红,根部淡黄,脉弦细。

证治同前。

处方:防风10g,秦艽10g,威灵仙10g,苍术10g,黄柏10g,独活10g,寄生10g,萆薢10g,生薏苡仁15g,制川乌3g,制草乌3g,细辛3g,当归10g,川芎6g,海风藤10g,鸡血藤10g,生黄芪20g,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防己10g。

21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继承人按语·

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说明药证相符。前方去当归,加威灵仙、制草乌、生黄芪、桂枝、赤白芍,增强散寒祛湿,温经通络之功。服21剂,巩固疗效。

周老临床治疗痹证,用药看似很平常,用量也不超范围,但临床疗效显著。下面将周老常用处方药物配伍分析如下:

01、散风药。

常用防风、秦艽、威灵仙、羌活、独活。有汗者用防风、秦艽;无汗者用羌活。周身疼痛者常羌活、独活配伍使用。

02、散寒药

桂枝既温阳又温经通络,且不滋腻,常配伍茯苓起到利湿作用。若寒邪偏重,常配伍附子、肉桂。附子温阳散寒力强,走而不守,且有化湿之功,一般用量为6g~10g,重者可增至15g。若感寒严重,表现为疼痛为主者,常用制川草乌,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常用量为各3g。必要时配伍炙麻黄可增强散风祛寒温经之力。配伍细辛则温阳散寒之中又有通络之意,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03、祛湿药

首用苍术、黄柏,二药燥湿力强,互相促进。其次配伍生薏苡仁、防己、川草薢等祛除经络之湿的药物;有肌肉酸胀者,加木瓜。在此基础上加入茯苓、泽泻增强祛湿效果。

04、血分药

方中常配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05、补虚药

对于痹证日久者,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者加八珍汤;浮肿者加生黄芪;肾阴虚者加枸杞子;病久肾虚严重者,常表现肾阳不足,常加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杜仲

06、通络药

常用地龙通经活络。初期用海风藤、青风藤,后期用鸡血藤。热痹常配桑枝。关节变形者用乳香、没药化瘀;用白芥子化痰。类风湿变形严重者加穿山甲6g,土鳖虫6g。顽痹、尪痹加乌梢蛇6~10g,白花蛇6~10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