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点醒,源于“魂不入肝”!四逆散!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普济本事方》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给你聊聊,睡都半夜两三点钟左右,就会醒来,然后再难睡去的问题。
在睡眠医学里头,这个叫做早醒。
说起来,这个事儿十分普遍。我要提示你的是,你看看你几点入睡的。头天晚上八九点就入睡了,凌晨三点醒来,这很正常。你已经睡够了。头天晚上十点、十一点入睡,凌晨两三点起来,才睡不到5个小时,这就得考虑干预。如果你半夜12点左右入睡,三点来钟就醒了,那你别迟疑了,赶紧看病去,你很可能已经属于病态了。
当然,事儿也不是如此简单,就能划分清楚的。临证,你得看患者的其他症候表现。
好了。现在,我给你讲一张医案。我们从中感受一下,中医如何看待早醒这个事儿。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2岁,姓张。
这人啊,平时工作比较紧张,业绩考核压力大,所以精神时常处于紧绷状态。睡眠,从好多年前开始就不好了。最近这段时间,她常半夜两三点就醒来,而且入睡十分困难。一整夜多说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醒来之前做噩梦。早醒以后,难以入睡。
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就迷糊、头晕、心慌,记忆力大不如前。
此人曾经用过一些中成药,效果一般。后来,她决定看看中医,通过汤药来调一下。
找的谁呢?找的是中医临床名家张云鹏老师。这位老师的学术地位和成就,我就不多说了。您自己到网上查查看吧。
刻诊,见患者脉弦细,舌红苔薄黄,食欲不振,烦躁,头晕胸闷,整个人被失眠折磨得寻死觅活了。
当时,张师写了一张配伍,嘱咐患者服用。但见——
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壳12克,生甘草6克,玫瑰花6克,莲子心9克,柏子仁20克,茯神15克,琥珀末3克(分吞)。
水煎服。
结果如何?刚刚服药不久的时候,患者觉得毫无效果,所以一度想到放弃治疗。
但后来,经家人劝说,就坚持用药。一共用了28剂,这个时候,患者的睡眠时间开始延长了,一晚能睡4小时多一点,梦少,第二天精神好转。
看到效果以后,原方增加酸枣仁、首乌藤,继续服用28剂。最终,患者每天晚上能睡6小时,精神状态基本恢复正常了。
这张医案,记载于13年前的《中医文献杂志》上。我收录来以后,将其归纳为“四逆散加减治疗不寐、早醒”的范畴里,一直珍藏至今。
我给你说说这里的学问。
我告诉你啊,中医里头有一种理论,认为多梦早醒这个事儿,可能和魂不归肝有关系。
啥意思呢?按照子午流注规律,夜半1点到3点为肝经当令。肝,这个时候出来管事儿。肝,藏魂。肝不受邪,可以藏魂,人就睡得安稳。如果肝的机能不好,魂不归肝,人就容易在这个时候醒来,醒之前多梦,甚至做噩梦。对此,《普济本事方》就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则魂扬若离体也”。
那么,医案中这个女患者,她的肝好不好?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不好。
因为这个人平时的精神压力就较大,精神紧张,这就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日久,就会化热。热邪灼伤肝阴,再加上肝气不舒,所以患者的肝就没有办法藏魂。魂不能入肝,她半夜就早醒、多梦、入睡难。
从全身症候来看,患者肝郁的问题也十分明显。胸闷,那是肝气不舒,气滞于胸。烦躁易怒,那是肝气郁滞,肝阴不足,热扰心神。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这些都是典型的肝郁有热之象。
怎么办啊?当然要疏肝、清热、养阴血,安心神。其中,疏肝是基础。
张云鹏老师用的配伍,其实是四逆散加减。
四逆散,载于《伤寒论》。这个配伍的构成就是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它能疏肝理脾,是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凉肝,枳实理气解郁,泻热破结,甘草调和诸药。
张师在这个配伍的基础上,加入玫瑰花疏肝解郁,加入莲子心和琥珀末来清火泻热安神,加入柏子仁来养心肝之血,加入茯神来安心神。后期,加入养血安神的首乌藤和酸枣仁,最终获得良效。
可以说,这个配伍,就是在四逆散疏肝解郁的基础上来进行化裁应用的。其实,除了四逆散,逍遥散等疏肝解郁之剂,也可以拿来化裁应用。
总而言之,无论通过什么办法,我们让肝郁得解,肝热得清,肝魂得以收藏,那睡眠肯定就跟着好转了。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吧。
当然,多梦早醒这个事儿,原因也不见得一定在肝。有的时候,心火偏亢、肾阴不足等,都可能导致。魂不入肝,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相对常见的一种病因病机。因此我把它这个道理写出来,供读者朋友来参考。如果你感觉自己的问题,可能在于肝,那一定要去看中医,经过当面的四诊合参来确定病情,合理加减借鉴文中张师的配伍,以求用药的安全和准确。辨证不明的情况下,不要贸然尝试。
另外,失眠这个事儿,是实实在在的身心疾病。平时压力大、精神紧张的人,务必学会自我调节,不能给自己过大的压力。钱,不是一天挣来的。成功,也不是一天两天换来的。你有一辈子的时间来努力,何必非在短期内逞一时之能?如果一味地承担,一味地负重,将来一旦落下病来,就不好应对了。
好了,对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