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供奉着四尊大神,你都知道吗?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在全国有许多仙山道观,不少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在其中,以四大名山的名气最旺。但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四座山分别供奉的是哪四尊大神。今天就给大家涨涨知识。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
有人说:“天下名山佛占尽”,唯武当山是由道观所主宰,而成为道教第一名山。山上紫霄宫中所供奉的为玄天真武大帝,香火不断,后又因武当派始祖张三丰真人而名扬四海,历来为朝圣访名山的佳选。
武当山山势奇特,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风光奇丽。不但风景美,而且是我国一座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则更负盛名,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建筑的规模上,甚至超过了五岳。坐落在武当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更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而武当山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还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 当年朱棣被封作“燕王”镇守北疆,没几年他的侄子建文帝就开始执行“削藩政策”,朱棣一看形势不对,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虽然造反的理由有了,但叔叔举兵推翻侄儿,有违伦理纲常,所以他还必须寻找其它理由来“正名”,才能打消将士们心中的顾虑。
于是,朱棣想到了掌管武力的“真武大帝”,宣称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恰巧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天色突然大变,乌云滚滚,风雨交加——跟神话故事里,真武大帝现身时的情景极为相似,让将士们信以为真。后来朱棣最终攻克南京,成为明朝新一任的皇帝。
继位大统后,朱棣也觉得自己成事是受到真武大帝庇佑,于是决定好好报答一下。1412年,朱棣任命三位朝廷要员为监工,“聚五省之财力,用人二十一万”,耗时10余年在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大兴土木,建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的庞大建筑群,以此来供奉真武大帝。
四川青城山的得名众说不一。一说青城山诸峰环绕,峰峦叠嶂,青山四合,山形似城,故名“青城”,亦称“青城都”。另一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取“清虚以守神”、“清都、紫微,天帝所居”之意。
青城山自古以山色清幽著称,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山中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溪涧纵横,山润岩湿,流泉常年不断。诗圣杜甫有“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诗句。宋代大诗人陆游以“云作玉峰对北起,山如翠浪尽东顷”赞誉青城山。
真正奠定青城山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即赫赫有名的张天师。
东汉顺帝初年,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奉老子为教主并尊其为“太上老君”,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置二十四治。鹤鸣山与青城山毗邻,张道陵最早从鹤鸣山至青城山设坛传道,建立了青城治。今青城山中仍有天地日月石刻、羊马台、天师坛等遗迹。
在海拔1260米的青城第一峰——彭祖峰绝顶上,矗立着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阁。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太上道祖。有说法称,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而称道德天尊。
《混元皇帝圣纪》中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也。”于是,老子在道教中便被神化为众生信奉的神灵,老子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种之帝君”。
不管民间神话如何,如今,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道德经》成为道教最高经典,道教还称《道德经》为《道德真经》。而自从张道陵结茅传道以来,青城山已历经了1800 年的悠久历史,遗存了大量的道教文物古迹,至今仍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研究道教文化的圣地。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狼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是《水浒传》开篇第一回里所描述的一段景色,它是施耐庵梦中的仙境,但却用它描述龙虎山的景致却最为恰当不过。
一般人也许不知道,江西龙虎山的开山之祖就是前面讲过的张道陵。张道陵少年时入太学(当时的最高学府),7岁读《道德经》,读了10多遍就了悟它的内涵,还通天文、地理、五经、河图、洛书,博学多闻。
26岁的张道陵就被任命为江州(重庆)令,但是他素来喜欢黄老清净养生之道,认为当官“无益于年命”,就辞官退隐。此后,他多次拒绝朝廷的做官邀请,专心修道。57岁时,他带着弟子王长,从淮河进入鄱阳湖,然后溯流信江进入贵溪的云锦山。在云锦山,张道陵炼起了“九天神丹”,三年后“丹成龙虎现”,于是云锦山也就改名为龙虎山。
前面提到过,张道陵后正式创立 “五斗米道”,教众奉其为天师,后世称为天师道或正一道。一百二十三岁时,张道陵偕妻雍氏一同“飞升”,羽化前,他交待子孙要返回龙虎山,因为那里有他的丹灶、草堂和他的道众,还有他镇压在镇妖井中的“一百单八位天罡地煞魔头”。
张道陵的重孙张盛不负重托,携带着祖天师的印、剑、符、篆等信物,辗转云、贵、滇,沿着十万大山的崎岖山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天师张道陵炼丹造基的龙虎山,开始了天师道在龙虎山承续六十三代的绵延,使龙虎山逐渐成为中国正一道的道教中心。后世也将张道陵尊称为“正一天师”或“降魔护道天尊”,将其道坛设于龙虎山。
安徽齐云山,位于皖南徽州休宁县城西15公里,与黄山相望对峙,系黄山山脉向西南延伸的一个隆起部分。因为白云长从山中生出,古代又称“白岳”。
“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如果说黄山是人间仙境,那齐云山则是天上人间。乾隆皇上七下江南,何等美景不曾尽收眼底?然而来到秀甲天下的齐云山,他仍如曹子建初遇洛神,惊之叹之,恍之惚之,为幽幻绮丽的山水所折腰,御笔亲书留下一副对联,赞曰:“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很早就有道教活动,据明《齐云山志》记载,早在唐朝干元年间(758-760),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抱道绝粒,栖隐于石门之岩”,故此岩名为“栖真岩”,意即栖霞真人之岩,以示纪念。至南宋道士途道元建佑圣真武祠,道教方显兴盛。但直到明嘉靖前,齐云山道教都是以“全真”为宗,属武当山全真派的后一个门派,其宫殿建筑和道规道制,皆仿效武当,故古人称其为“江南小武当”。
延至明代,由于诸帝王对道教的尊崇敬奉和扶持利用,齐云山的道教活动也日趋兴盛。嘉靖十一年,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嗣汉天师张彦頨率众往齐云山为皇帝求子,得顺签,后生一子。嘉靖皇帝大喜,遂降旨在原真武祠旧址上敕建太素宫,并亲撰《御碑记》云:“朕于壬辰年,因正一嗣教真人张彦頨,奏令道众诣齐云山建醮祈嗣,果然灵应,自时设官焚修,赐建玄天太素宫于齐云岩。……”
在当地有句俗语:“焚香要去太素宫”,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是目前齐云山最大的宫观,里面供奉的大神跟武当山一样,都是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
第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先后授命再谒齐云,建醮祈祀,宣扬秘典。于是齐云山更加声名大振,成为江南正一派的著名道场。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